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毛熊的大杀器(二)-图22M战略轰炸机

2020-05-03 18:11 作者:黑狐12138  | 我要投稿

图-22M“逆火”(Backfire)是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的超音速可变后掠翼战略轰炸机。该型机是苏联/俄罗斯战略轰炸及反舰艇作战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既可以进行战略核轰炸,又可以进行战术轰炸,还可以携带大威力反舰导弹,远距离快速奔袭,攻击航母编队。其中最新的图-22M3型不经空中加油,即可攻击除葡萄牙和挪威以外的所有欧洲国家;如果经空中加油,该型机可以从北极基地起飞,攻击美国本土目标后自行飞回国内。

研发过程

1961年, 苏联第一架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图-22“眼罩”服役之后,发生了许多操作上的严重问题,且性能和航程不是非常令人满意,飞机满油和满载后,无法进行超音速飞行,再加上其维护成本极高,空军的使用评价较差。

因此,苏联空军科学研究所很快提出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的需求方案,苏霍伊设计局的方案首先获得了通过,但是由于苏霍伊的T-4轰炸机在设计上,特别是制造成本持续上升,暴露了巨大的风险。数年后,图波列夫设计局提出了更优秀的设计方案,取代了苏霍伊设计局的方案。虽然图-22M宣称是图-22的改良型,但实际已经是一架全新设计完全不同的飞机了。

图-22M采用变后掠翼设计,机身为普通半硬壳式,后部截面为矩形,进气道位于机身两侧。其悬臂式下单翼可以根据需要变换后掠角,范围从20°到65°可变。可动段前缘有全翼展前缘缝翼,后缘有较小的副翼。翼套后缘装有富勒襟翼,偏转角达60°,翼套前缘仅简单下垂,无前缘缝翼。悬臂式全动平尾的前后缘均有后掠角,垂尾上有插入式方向舵。机身分为驾驶舱、前轮舱、主电子设备舱。驾驶舱内前后并列共有4名机组人员。起落架为可收放前三点式,其中主起落架为多轮小车式,每侧主起落架有串置排列的三对机轮,轮距不同,主起落架向内收入机腹内。

生产情况

1967年11月,图22M设计方案完成,1969年8月首次试飞,1972年开始量产,1993年停止生产。

该型机经不断改进,先后发展了图-22M、M2、M3三种型号,北约将其分别命名为逆火A、B、C型。

其中,图-22M为基本型,仅生产了9架;

图-22M2是第一个量产版本,主翼略微加长,机身进行了大量修改,采用两具NK-22发动机,起落架迁移到翼套的位置,不再使用收纳荚的方式;

图-22M3是最新型号,采用新式NK-25发动机,进气口修改成楔形,主翼内收的角度增加。重新设计的机鼻能够容纳一具新型列尼涅兹PN-AD雷达以及NK-45导航/攻击系统,低空飞行能力大大加强,同时弹舱内增加了一座滚转式发射架。

至苏联解体前,苏联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共拥有图-22M系列飞机500架左右。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分得了约拥有160架图-22M3型。

基本参数

机体尺寸:

42.4m×34.2(机翼全展)/23.3(后掠)m×11m

空重:58000 kg

最大起飞重量:126000 kg

最大航程:12000 km

实用升限:13300 m

动力:两台NK-25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245.2千牛

最大平飞速度:2327 km/h

逆火双机编队

武器配置

1门23毫米GSh-23L机尾遥控机炮;

2个内置弹舱及4个外挂架,载弹量24000㎏;

可挂载

3枚 Kh-22 超音速巡航导弹导弹;

6枚 Kh-15 短程弹道导弹(可配核弹头);

各型俄军现役各式自由落体炸弹,如69枚FAB-250炸弹或8枚FAB-1500炸弹等

服役历史

冷战期间,图-22M在前苏联空军担任战略轰炸机的角色,而在前苏联海军则用于远程反舰。

阿富汗战场的逆火

1987~1989年,图-22M3型在阿富汗第一次用于实战。重型轰炸航空兵第402团所装备的图-22M3轰炸机共出动537架次,重型轰炸航空兵第326师所属重型轰炸航空兵第840团装备的图-22M3轰炸机也出动71架次。这些镇国重器虽然投下了大量传统弹药,也算威力惊人,但是实际战略效果有限。

常规轰炸任务的逆火轰炸机

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俄罗斯远程航空兵也派出了14架图-22M3轰炸机参战,但实际战果和该型机很不相称。

被战隼护卫的逆火

现如今,大毛手上能飞的图22M系列有百架左右,进过现代化改造的逆火依然是俄军轰炸机部队的主力型号之一。而二毛分到的48架逆火,除了留三架当博物馆藏品外,其余全部被拆,十足败家。

毛熊轰炸机三巨头:图95,图22M,图160





毛熊的大杀器(二)-图22M战略轰炸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