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谈玲音(安利向)

2020-05-03 18:00 作者:想变成西瓜的栗子  | 我要投稿

五一期间闲来无事,补番后作,权当安利

博尔赫斯援引纳博科夫的话说,不应以陀氏所写的任何一页文字而应以组成整部作品的所有文字来衡量他。我不喜欢分析一部作品。其一是,各部分层层相连、难以单独划分;其二是,分析或猜谜式的阅读沦为解码的快感,只是经过包装的智力游戏。之前在B站看到有人用德勒兹和尼采分析动漫:那纯属闲的蛋疼。(分析内容浅尝辄止,我更好奇他有没有完整读过《反俄狄浦斯》。)

很难说作者在这一丑闻里扮演何种角色:众多好莱坞电影的“开放式结尾”、《尤利西斯》(阅读时的痛苦体验难以忘怀),以及最近我补的《玲音》(lain)。

我将尽量区分挑选出几部分:结构、表现、主题。

首先谈谈叙事。电影理论中有所谓“非线性叙事”的手法。著名电影有黑泽明的《罗生门》、动漫有《永生之酒》、小说当推王小波《万寿寺》。《玲音》采取了更加模糊而独特的手法,b站用所谓“意识流”一词;但是巧妙的是,恰恰很少出现主角的心声。和《万寿寺》类似,在文字(画面、情感,随你怎么说)的极限之处产生的僭越的快感;区别之处是个人风格:至少王小波想讲好一个故事。这也是动漫的优势:即使全部流于混乱,也可以被接受。想想本雅明所说:移动的影像取代了我的思考。移动的影像就是全部

这是表现的领域。本作给我极端混乱的感觉;这不是《永生之酒》的混乱,那只是千头万绪。玲音则是无从下手、任意解读,(用德勒兹的话说)能指链无穷无尽。我之所以强调能指链,因为作者刻意地让台词、场景、色彩都成为隐喻游戏,转瞬即逝;这是很有趣的观看体验。当然,我敢肯定作者自己也不知道在表现什么。

说说主题。还是谈个人理解:故事并不复杂(当然,可以被解读为任意复杂)。主题是网络时代的人类存在。考虑到这是98年的作品,任何溢美之词都不为过;至少,这是本体论省思而不是常见的反乌托邦。几个词难以概括,但至少略窥一二:网络永生(这是常见的论调)、集体无意识及其控制(经由网络)、虚拟世界对生活的全面入侵、网络存在、不明所为、早熟,以及我们的生存的混乱本身。

“不明所为”,意即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所做之事。我常常觉得,行为难以理解,或者说影响深远。这并非指物理效应,而是复杂的、精神的机制。

欣赏一部制以欣赏的作品是有趣的事;要我说,核心是凌乱的、自我享受的,换句话说,制作者和影评人智识的快感。我向大家安利这部作品。


小谈玲音(安利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