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 艺术自律和艺术介入的关系

1.社会意义上,艺术自律是艺术“被”介入的应激反应
艺术自律,即“为艺术而艺术”,艺术遵循自己的逻辑与法则,而不受到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的外在领域干涉。
这种艺术自律在社会层面上,是艺术对外在干涉的应激性反映,当文艺作品被用于政治宣传,或被文化工业整合成为资本主义逻辑的一部分。艺术自身需要用艺术自律,捍卫自身的领地和纯粹性。
但这种艺术自律往往是单向的,只强调了外在领域对艺术的干涉,而对艺术对外在领域干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将在第四部分讨论艺术对外在领域的干涉,而将首先考察艺术自律的形成和困境。
2.审美意义上,艺术自律是艺术寻求自身价值系统(合法性)的结果。
艺术自律是现代主义艺术的核心特点之一。现代主义艺术所面对的问题是现代性问题。即,现代主义艺术一方面面对的是流变的经验,一方面又抱有着对永恒的追求。现代主义艺术的自律,意味着艺术需要一个标准使其成为艺术,而这一标准绝不能是外在于艺术的,因为外在的世界是流变的经验,是转瞬即逝的杂多。艺术与社会(经验世界)得以区隔,艺术按照艺术自身的逻辑而行动。最终,艺术的本质最终只能诉诸于自身。
这一历史过程如下所述:
最开始,现代主义艺术在历史不同阶段,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即一段时间内艺术的本质),为经验赋形,形成一段相对稳定的艺术形态。但当一个艺术形式A刚刚确立自身的边界和标准,又会迅速被后来的艺术形式B所批判和破坏。而这是由于艺术仍在为“经验”赋形,而现代经验的快速流变,使得旧的艺术形式很快就失去了自身的合法性。最终,现代主义艺术一步步抛弃掉与经验世界的联系,诉诸于理性的自我批判,走向理性的自反。以格林伯格的《现代主义绘画》为例,绘画这一艺术形式的“本质”或 “基础” ,最终被归结为绘画的媒介——即画布——的纯粹“平面性”。最终,艺术的内容(对经验的再现)被抛弃,而艺术的形式(对什么是艺术的追问)成为了艺术的内容。
3.纯然的艺术自律何以不可能
艺术自律的困境在于,理性自反的最终结果,是理性自身都无法接受的。当艺术自律走到极致,艺术自律本身也会被消解。当现代主义绘画最终只剩下那张画布,那依旧不是一个完全的二维平面(因为不存在这样的平面),画布依旧是“物”的存在。也就是说,理性为绘画、雕塑、小说、音乐做出的本质性规定是不可能被实现的。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边界就被消解了,艺术自律为自己设下的本质也就消失,艺术不得不再次回到经验的场域,艺术和社会的区隔就被打开了。
4.艺术介入和艺术自律的辩证关系
纯粹的艺术自律的不可能,必然导致艺术走向社会,走向艺术介入
此处讨论的艺术介入,主要考察艺术对外在领域的干涉。例如,先锋艺术往往主张艺术对社会的介入,通过艺术,来批判社会,来“震惊”被社会规训的人,来激发阶级意识,用艺术来“革命”。
艺术自律和介入的辩证关系在于:
首先,介入既是对自律的“尼采式”反叛,也是自律走到极致的最终结果。
其次,纯粹的自律和介入都不可能,艺术既不能完全独立存在,也不能成为其他领域的附庸。艺术应当是在自律和介入的张力中,逐渐被敞开的。如阿多诺认为,艺术要坚持自身的形式自律,将社会经验性要素,用艺术的方式和范畴进行表达。即通过艺术作品实现的对社会的认识,从而实现自律和介入的统一。
最后,自律和介入本质上是现代性的两个面向,前者用理性思辨的方式,追求着确定性和永恒。后者则拿起实践的武器,像“超人”一样,直面并尝试改变流变的经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