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自卑情节”只是没有勇气的借口.

2023-06-25 23:40 作者:贰金石榴  | 我要投稿

 

大家好呀,又是一次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好像成为了每一次的开场白,我个人的习作习惯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与他人有些不一样.

我喜欢用逻辑去处理 "情绪问题"喜欢用自己的心去处理需要极度思考的题目.

这样说的原因是,每一次有刚刚认识我们的人儿都会在跟我聊天的时候提到一个点那就是"自卑"

于是我们聊到"自卑情节"与"自卑感" 

而每一次当我想从情感方向切入,给予大家安慰的时候,我发现都是治标不治本.我只能安慰到那个瞬间的人们,但并没办法造成长久地影响力.

于是才有了你现在看到的这篇文章.

我一直安利大家<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

我觉得写得非常精彩的部分就是关于自卑的部分.

 

我们先来了解几个概念内容

1/阿德勒提出的“外部因果论”

具体的内容我们不加以赘述,最简单的理解就像我们读书时候做的几何证明题

因为 A ,所以 B.

如果我是 A ,那么我就会 B.

我们可以将这个句式,套入熟悉的场景.

因为他没有认真回应我的话,所以我并不讨人喜欢.

如果我当年能认真把握住那个机会,那么我现在就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在这种思维模式中,我们喜欢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的因果关系一样

外部因果论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喜欢选择的思考方式,说不上好坏,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必经的成长阶段.

但如果我们将它定义为我们固定的思考模式,那么就会滋养我们的“自卑情节”

 


2/“纵向人际关系”与“横向人际关系”

“纵向人际关系”是我们最习惯培养的关系,也是我一直会跟大家提到的放下“比较心”

我们从小就会习惯于寻找权威,小时候父母是权威,长大后权威就变成了老师/领导/“混得好”的人.

沉浸在纵向关系的我们会忍不住的向上仰望以及向下俯视.

向上仰望的过程就会滋养我们的自卑情结.这是一种社会认知对于个人认知影响的体现.

约定俗成的社会准则成为我们自我评判的标准,于是我们习惯与他人比较.

比较之后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产生自卑情绪的同时,也会更加巩固第一点提出的“外部因果论”

更加的加深,因为A导致 B 的思想出现

以至于我们一边觉得自己不够好,一边归结于外部原因,于是行动力也大打折扣.

什么也不想做,同时又陷入深深地无力.

身边的人有困难,想要帮助她.可一旦她过得比自己好,就会嫉妒.

一边批判自己不应该嫉妒他人,一边又产生自卑的情节

这都是因为纵向的人际关系.

而横向的人际关系是指,分离课题.

“他人的事情与我无关”,不管多么亲近的关系,我都无权干涉他人的课题,我们人格的平等会塑造和谐的横向关系.

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自己为他人的事情烦恼,也有助于我们渐渐的脱下过于在意他人眼光的枷锁.

在横向的人际关系里,我们只需要左右摆头去意识到人们的不同,却不会比较哪一种更好.

当纵向上没有其他人的时候,我们才会思考自己.

 


3/自卑感

我热爱弹钢琴,所以我想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演奏者.我现在觉得自己的技艺还不够,于是我就会更加努力的练习,想要寻找更好的方式让自己得到提升.

我的自卑感来自自己对自己所达到的等级不够满意,觉得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与其他人没有关系,不难发现,自卑感是一种感受,它是推动我们产生自驱力的一种情绪.

所以我们需要去解决的是自己的“自卑情节”/ “纵向的人际关系”/以及难以进行“课题分离”

 

最后放一张一个小妹妹安利给我的书里的内容.

希望能治愈到你.


“自卑情节”只是没有勇气的借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