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思想与现代中国的联系与发展
(原作为多个学院教授的部分著作和观点,本文为转载,有增删,读者可自行转载)
一、 墨家生态思想与现代生态建设的联系
(原作为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许晓惠 王晓为)
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达到了饱和,不仅使得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污染,生态系统也出现了退化的趋势。
面对这种情况,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任重而道远。在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的墨家就已经提出了诸多至今都适用的思想理念。
墨家思想蕴藏的生态智慧表达出一种敬畏自然、兼爱平生的生态伦理思想,站在人民和自然的立场上,与当今社会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一致的,警示人们要敬畏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及努力实现生态的和谐发展,这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美丽中国的实现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当代法哲学视域下的墨家法律观
(原作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 张斌峰 乔聪 )
当代法哲学视域下,墨家法律观首先在事实性的有效性向度上,认定和证成了法律的文本性、符号性、行动性、规则性、规范性、普遍性以及强制性等事实性的张力;其次,在法律有效性的规范性向度上,墨家以法为天,认定法源自于天,法是天的根本意志的体现,而天的意志的实质乃是——具有正义、平等、实践三个显著特点的——兼爱利民;其三,在交往理性的向度上,墨家把法的产生和生成、法的有效性及其实现。
置于"从事"、"说书"尤其是"谈辩"的世界里,提出了语用谈辩的交往法律观:把法的有效性标准及其检验看作是,透过"古者圣王"、"百姓耳目"、"百姓人民"中的谈辩——即经过多主体的交往理性,而达成的"中效"或"共识"。
墨家的交往法律观主张通过多主体之间的平等"谈辩",来化解"事实性"与"规范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实现"兴天下之利"的良性互动。
三、墨家生死观于当今医疗场域生死关之反思
(原作为中山医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 萧宏恩 )
当代医学科技的高度发展,的确为人们带来不少福祉,只是,医学上高度维生器械的发明,却又模糊化了生、死的界线,使得生死交关之情事经常在现今的医疗场域内上演。
笔者曾探讨墨家的生死观,撰写《墨者的生死诠释》一文,归结墨家生死观的五项义涵:
一、强力破除"执命说"。
二、赏罚在天,死生在己。
三、死生是一种为"利"而权衡的抉择。
四、面对死亡的安然以及生者对亡者的敬重、告别、孝子"慎终追远"的人文关怀。
五、面对生死的对待,正是往生者与生者彼此生命成全之道。
本文即是由此墨家生死观的五项义涵,针对当今医学临床上之死亡定义、无效治疗与终止治疗、生命权利与死亡权利之生死的评断进行反思,最后归结于临终关怀对生命真义的彰显,以明墨家生死观于当今医疗场域之意义与实践价值。
四、 墨家尚同思想新探
(原作为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盖立涛 )
由于墨家尚同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学界对尚同的性质和功能存在争论。
尚同是墨家的一种政治理想,通过层层上同,实现政治统一和思想统一。正因墨家强调下同于上以及权力的集中,很多学者认为墨家的尚同思想是专制的。
实际上,墨家不仅强调下同于上,还主张上同于天、上同于义、上同于法,认为天贵于天子、义高于权力,君主的权力是存在制约的。
还有学者认为尚同具有民主因素,但在墨家的思想体系中,主张民主说也是缺乏理论根据的。用"专制"或者"民主"的单一视角去审视尚同,往往遮蔽了尚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尚同思想的丰富性还反映了墨家对政治秩序建构的新思考,以及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历史趋势。
六、引入墨家文化滋养高职文化自信
(原作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 甘子超 )
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家具备崇德重技的人才观,以劳动为荣的劳动观,重实践、重应用、重创新的科技观,与高职教育高度契合。
通过制度建设、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等多途径引入墨家文化,对我国高职教育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七、从博弈论的观点看墨家兼爱非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原作为中国人民大学 | 杨武金 )
兼爱是墨家思想学说的核心,在当代具有重要价值。本文试图从博弈论的观点来分析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学说的实质,认为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属于政治伦理思想上的博弈理论,属于防御性战略理论的最优策略。
墨家兼爱非攻思想对于当代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战略和决策具有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