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预料的战争
“自从我们收到来自罗斯128B的信号后,我们就意识到这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托发现势均力敌的外星文明之福,联邦的地面部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太空军则新近入列了两艘超级无畏舰——尽管有一艘是试验舰,而另外两艘同级舰的改进型也已经开始进行分段总装工作。似乎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从天上到地下,从制天到制地,将无惧“罗斯”们的侵犯。可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它们在黎明前的黑暗打响了冲突的第一炮。而我们面临的,却是敌我武器研发路线不一,防卫圈未成型,新型战车还来不及列装到位的棘手情况”
——《钢铁苍穹——忆对“罗斯”的作战》(节选),
人类文明共同体联邦国防军五零三师师长 霍夫曼
2253年10月22日
晨 乌托邦平原前线
交战似乎持续了一夜,清晨时控制线向后收缩了五公里。
施瓦茨借着凌晨的天光依稀看见在红色平原上一团团烧的焦黑而扭曲的金属残骸——他的战车是在四十分钟前加入这行列的。由于部队装备的电磁炮不敌对方带有强主动防御场的装甲车辆,因此在“不是人的敌人”那次决定性的齐射到来之前,施瓦茨便离开了他早已千疮百孔瘫痪在原地的座驾,成为这场战斗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他躺在弹坑里,查看着便携式信息终端。几个发光图标告诉他已经在阵地上空盘旋的十几艘突击登陆舰中有一艘解除了静默状态,正在降低飞行高度,寻找适宜的着落场地。
“这是要在敌军家门口开辟登陆点吗?”施瓦茨将信将疑地看着代表那架登陆舰的光标悄无声息地回转向一块平地,旁边闪亮着“已经进入投放模式”一行小字。
领头的登陆舰中,王牌车长霍夫曼正在等待着最终的出击命令。
“起落架不放了,前门已经打开,霍夫曼,你可以出发了!”座舱内武器管制员的大吼伴随着前舱门释放并锁定的声响传入车组成员的耳麦。驾驶员默克尔踩下油门,巨大的战车在核聚变反应堆的澎湃动力下猛然前冲,两具闪着寒光的硕大电磁炮管从阴影中浮现,楔形的正装甲不时从扬起的尘雾中露出。
霍夫曼打开热成像设备和武器超控,火控系统几乎同时启动,屏幕上的十字线自动对准了位于阵地最中间的那台大型车辆。“虽然那些来自外星的鬼玩意在可见光波段操作着闪烁黑白色条纹的迷彩,但热像仪不会骗人。”他想,随即微微向左压动炮瞄操纵杆。在对准了在屏幕上闪闪发光的充电设备后,霍夫曼扣下了扳机。
“轰!”
双联装电磁炮齐射的可怕后坐力将霍夫曼震得全身酥麻,两发全口径半穿甲弹毫不费力便贯穿了那台大家伙的外壳,将其炸成了漫漫长空下的一朵礼花。
“现在对面大概没什么东西有充足的能量了”霍夫曼迅速将相控阵雷达设置为多目标跟踪模式,在热像仪的支持下,几枚制导火箭弹建立了对敌人的锁定。这时,来自对方的反击到达了。
两千米外,施瓦茨躲在弹坑里,抱着信息终端观察着这一切。出乎他意料的是,同自己部队在夜间遭受的精确无比的致命炮击不同的是,这次还击甚至没有命中任何东西。施瓦茨放大画面仔细查看情况:敌方的几台载具在原地晃晃悠悠地挣扎了几下却没能飞起来,射出的几束本应蕴含无数能量的等离子体在不到一千米开外就显得飘忽不定,最后竟像受了干扰一般全部脱靶。
在坦克里,炮手斯坦纳终于从车长手里要回了控制权。他设定好爆炸当量,狠狠地一脚踩在开火踏板上。离子发动机独特的高频啸叫声在车组耳畔响起,七八发火箭弹被齐射出去,飞向预定的目标。
不出三秒,屏幕上的进度条就已经走到了头——这是火箭弹打开引导头,开始自主末端制导的信号。默克尔迅速按下按钮,踩下油门,将战车退回掩体后。几乎同时,聚变战斗部起爆的火球盖过远处微弱的晨曦,照亮了大地。
“以激光启动聚变反应的氢弹,虽然说完全清洁环保,但是这么随便用也还是太夸张了吧......五零三师还真不愧是土豪师啊.......”施瓦茨读着目标被全灭的消息,心生不平,同时又对这群外星玩意的战斗力落差如此之大感到不解。
几秒种后,登陆舰反重力引擎的轰鸣打断了施瓦茨的思绪。他转过头,十几架突击登陆舰迅速飞掠被炸的一片焦黑的敌军阵地,着落在他的眼前。舱门打开,冲出来的大略有七八辆步兵战车和四五辆94式超重型突击坦克——施瓦茨认出了这些尺寸骇人的大家伙是最新的E型。一辆步战车在他的身边停下,一个卫生员把满面尘土的施瓦茨从弹坑里扶出来,挤进了步兵舱。
午 九七三师前线指挥部
“这两天艰苦的战斗,我很高兴同志们能挺过来。相对于大部分时间都身居二线的我来说,你们更有发言权。大概说说吧,你们是怎么看待这群“罗斯”的。”霍夫曼的声音几乎没有停顿,在会议室里制造出一连串回响。
施瓦茨举起了手,霍夫曼示意他站起来。
“首先它们在科技方向上与我们不同。“罗斯”们更注重离子炮和护盾科技,而我们看重的是电磁炮和实体装甲。结果是,我们的攻击几乎对它们没有任何影响,而它们的离子炮却可以轻松融毁我们的装甲。”施瓦茨语毕,迅速坐下。
“没错,这也是我得到的情报所指出的。这种作战方式本质上是以敌人之长攻我们之短的不对称作战。这直接导致了利用这种思路的“罗斯”们能如入无人之境般长驱直入。而我们推出了什么手段来面对它们?我们仿照了他们的思路,改造了原有的无人战车,使用了类似的以离子炮消耗护盾,以护盾抵挡离子炮的思路。”
霍夫曼的表情微微一变“就目前情况来看,这个方法确实还是有效的。但问题在于,这种方法归根结底是试图将我方的短板拉平到敌方的水平,试图建立对称作战的战斗模式。然而,“罗斯”们对离子炮和护盾的研究水平,大家肯定都知道。如果考虑到它们的设备是来自另一星球的科技结晶,护盾的承载上限和离子炮的功率这两者的发掘潜力很可能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那么从长远来看,我们在这场军备竞赛中无疑处于劣势,甚至可能活不到劣势出现的那一天。”
会议室里,不同部队的军人表情各异。操作无人装甲部队的小伙子们脸上的表情严峻的出奇,露出了开战一来从未有过的神色——尽管代他们战死沙场的是无人战车。有人战车部队的领队们也都是一副眉头紧锁的模样。而施瓦茨则把两手摆在桌上,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在一阵令人窒息的死寂过后,还是霍夫曼打破了沉默。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答案当然是有,那就是扬长避短,寻求不对称优势。”霍夫曼站起身来,靠近放映着简洁演示的信息窗口。
“大家应该都知道,要提高离子炮的功率或者使护盾保持坚固都需要能量,如此数量的能量是远非我们的车载聚变堆能够产出的。同时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你们遭遇的战斗,都有什么特点?”
“损失极其惨重,但是通常持续时间并不长,很少超过一昼夜。”无人装甲部队的同志抢先答道。
“说的并不错。”霍夫曼轻轻按下遥控器,信息窗口上显示的似乎是卫星照片,当然也可能是侦照中队拍下的照片。内容是令各个装甲师都感到棘手的问题的来源——几辆“罗斯”的主战坦克。照片中的它们靠在一台大型履带车辆附近——那台车有类似激光通信接收阵列的设备,但是却大的多,而且还有许多看起来是相控阵雷达阵面的单元阵列。总的来看,这台载具和几个小时前那台串绽放在长空下的礼花的前身别无二致——应该都是供能车辆。
“如果这张还让人不明所以的话,就再看看这张。这是在平流层上拍的,经过一点小小处理,就会变成这样。”画面里,太空中闪耀的一点发出多束激光,它们都指向焦灼战线旁的敌人后方。
“激光供电!”施瓦茨惊叫道,会议室里的其他人也开始慢慢明白过来。
“经过我们的统计”霍夫曼切换到下一张演示图表,接着又按下按钮,两条线显示出来,似乎要划定什么范围“97%的敌方战车都依赖来自轨道上输电舰的能源供应,而70%的情况下充电车自身不带有发电设备。这就导致了敌方的进攻注定是短促且猛烈的——因为它们需要尽可能地给我军作战单位以毁灭性打击,才能为己方部队在战斗间隙创造出相对安全的充能时间。与之相对的,我们的战车只要有液氢,甚至是水,就能工作起来。这便是我们的不对称优势。”
霍夫曼顿了顿,拿起水壶喝了一大口。“带着这个想法,今天早上我带领五零三师第一营的部分战车进行了一次突击以验证我想法的有效性。”霍夫曼接着说,“结果你们也都看到了,刚刚战斗结束不久,处于休整和充能状态下的“罗斯”们是何等的脆弱。”施瓦茨点点头,几个小时前刚刚目睹了那场简直是一边倒的屠杀的战斗的他对此依旧印象深刻。
“证明了想法的有效性之后,下一步的战术我想应该已经很明确了。在太空军战列舰的轨道炮击暂时指望不上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同时发动多方向、多波次、长时间的打击行动。利用主场作战的优势,使用装备了离子炮和护盾的无人部队尽可能消耗敌方的能源供给。在他们数量有限的输电舰被我们的多方面攻击导致的大规模用电紧张弄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他们的进攻矛头势必会因为能量不足而被遏止。而那时候,有人部队便会作为反击的尖刀,直击敌方因能量不足而瘫痪的装甲集群。那样做的结果,我想各位同志们应该也能想象得到了。”霍夫曼语气坚定地结束了讨论。
霍夫曼站起身来,和一众军官一起离开了会议室。
室外广袤的红色平原上,千百辆黑色涂装的战车正蓄势待发。头顶上,突击登陆舰和重型武装直升机拖着明亮的蓝紫色尾焰划过长空。
“那么,这种战术,由我们在沙场上检验。”
四个小时后 乌托邦平原
施瓦茨的指挥车静静停在几经易手的战地工厂废墟中——光学隐身系统让他无需担心被敌方轻易发现。与那些习惯蹲在作战中心看屏幕的军官不同,他更愿意亲临战场总结战斗——虽然这次与他的部队无关。
耳机响起,在罗斯强悍的宽频压制性干扰下努力传输着信号。
“前线无人机报告,幺勾七三阵地方向,敌主战坦克,数量九七,向幺拐六四迂回;幺四五八方向有敌支援车辆,数量一二,注意此方向警戒,准备接战!”
施瓦茨转动车长周视镜。待地平线在视野中稳定下来后,他看到天的一边出现一排扬起的尘雾——从敌军来袭的方向。伴随着尘雾滚滚而来的,是“罗斯”反重力引擎独特的怪异声响。
身后电动机的高频噪音吸引了施瓦茨的注意力。他调转周视镜,倒吸了一口凉气:尽管在演习和以往的作战中已经无数次目睹了类似的场景,但如此场景依旧让他不由自主地浑身战栗起来:百余辆04式和98式改无人坦克构成的滚滚铁流咆哮着越过指挥车所属的位置,准备发动冲锋。向后望,更多的同型坦克正在越过工厂被摧毁后的废墟——长时间、多波次、大纵深的进攻作战开始了。
低沉的嘶嘶声响起,无人坦克的引擎发烟系统开始工作了。整个装甲集群以及周遭的一切东西都被笼罩在一片足以遮蔽热成像仪的炽热的白色烟雾中。透过白雾的缝隙,施瓦茨依稀看到国防军陆航的攻击直升机拖着明亮的尾焰掠过他的座驾。这些应该是少见的遥控改型或者以前从没见过的自律作战型吧,他推测着。
无人战车部队指挥官嘶哑的声音在耳机中响起:“听我口令!齐射一轮后全车组自由射击!预备——三!两!一!放!”。
大地震颤起来,烟雾被炮口焰染成了淡蓝色,百余发等离子束如闪电划开夜空般撕开烟雾,飞向预定的目标。远方的尘雾亮度忽然迅速提升,那是等离子束砸在护盾上产生的光亮。第一轮攻击之后,敌人依旧保持前进。在我方装甲车辆开始展开编队的同时,敌人的第一轮反击到达了——蓝紫色的等离子束命中战车外挂的蒸发式放热材料上,将其化为上升的股股青烟。
在空中,武装直升机冒着雨点般的对空火力极力为地面部队争取着优势。反坦克导弹轮番发射,离子发动机的啸叫声不绝于耳。那团尘雾不断被热核战斗部起爆的冲击波拍散,拉开了遮蔽敌方战车的幕布。同时,地面上,那百余门离子炮又疾风暴雨般响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施瓦茨依稀觉得敌方反击的炮火声渐渐地稀疏起来:透过周视镜观察,敌方密集的等离子束也逐渐黯淡下去。他打开热成像设备,只见一道炫目的激光束将天空一分为二,直直地射向敌军战线后方。
“敌方的能量已经基本上耗尽了,该我们上了!”施瓦茨在通讯里高喊。施瓦茨的驾驶员发动了他们的新座驾——一辆崭新的94式E型突击坦克,带领着几十辆有人部队的战车解除隐身系统,从埋伏的地点发动了冲击。
火控系统已经转入自动跟踪,炮手们轻轻推拉摇杆做最后的修正。
忽然,一段大功率呼叫在所有人耳中响起。
“这里是三号观察哨,注意,幺四五八方向敌数有变,修正为十二台支援车辆和二十四台主战坦克!修正!四十二台!修正!六十三台!修正!九十二台!修正......太多了!”
“我们被它们耍了!”
“终止接战!所有部队撤离战斗!”施瓦茨迅速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在数据链和战场实时态势显示的支持下,再编队和撤离似乎是很容——
“轰!”“轰!”
两辆无人战车的护盾能量已经耗尽,燃烧被毁的车辆内部变成了移动式的炼狱。暗红色的透明的火焰中,空荡荡的操作席清晰可见,像在水中一样波动着。
“不好!我方部队的护盾也要耗尽了!”耳机里传来友军急切的嘶吼。
远处,“罗斯”们的增援部队如鬼魅般从阴影中现身,发动了无情的反冲击。
用来殿后的无人战车数量急剧减少着。四五轮交火后,先前庞大的无人装甲部队已经大部化作了红色平原上扭曲的金属,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台战车仍然挣扎着坚持射击。有人部队的聚变火箭弹早已经发射干净,纵然94式坦克拥有两门威力惊人的152mm电磁炮,但十几台战车完全不够对付源源不断、占绝对数量优势的“罗斯”载具。
“霍夫曼,快点行动!你的11式自走炮到位了没!想办法给那条输电舰来上一炮啊!”施瓦茨望着在输电舰高能激光滋养下逐渐恢复动力的“罗斯”部队,深知此时友军已经几乎走到了穷途末路,于是拨通了直达五零三师的通讯。
“我们的炮兵已经在往发射阵位赶了,你再坚持十五分钟,一定!”霍夫曼的声音此时比他还要焦急——就在15分钟内,整个乌托邦平原前线的攻守形势瞬间发生了逆转,而造成这一切的,仅仅是轨道上停泊着的两艘“罗斯”的输电舰。
“攻击和撤离航线规划好了吗?”在一艘小型驱逐舰的指挥中心里,舰长苏尚权正端坐在闪烁的信息窗口前。“记住,我们的任务就是跳进战场,丢了鱼雷就跑,不要给它们攻击我们的机会。”他提醒着负责武器操作的战士。
“超光速鱼雷,准备数量九,目标锁定,超光速引擎启动后开始直航,五秒后弹体自毁!”
“可别打偏了,这个试验产品制造难度不是一般的高。”武器官打趣地说。
“风暴洋号,进入发射阵位!”
空间引擎将这艘驱逐舰送到了只离敌人三光秒的位置,垂发盖板迅速翻开,电磁弹射系统将超光速鱼雷送出发射管——
“超光速引擎点火正常!”
“空间引擎启动!立刻撤离!”
几乎同时,被超光速鱼雷击穿的输电舰化成了一团在地面都能看的清清楚楚的大号焰火,融化的炽热金属飘散在同步轨道。
施瓦茨透过周视镜看到了那团烟火。与此同时,霍夫曼兴奋的大叫透过耳机冲入他的耳膜:“看天上!抬头看天上!用不上炮兵了!太空军的弟兄们来了!”
施瓦茨抬头望去。天空中,战列舰巨大的阴影遮蔽了阳光,致命的等离子束从天而降,准确命中施瓦茨正前方几公里的“罗斯”们。壮丽的蘑菇云撕开了红色的大地,埋葬了早已烧的焦黑的无人战车残骸,将“罗斯”们那气势汹汹的装甲部队彻底轰为了齑粉.......
两天后 埃律西昂平原
从来自在前方的射击声,施瓦茨估计还有不到三十门罗斯的离子炮可以射击,这是它们目前唯一可以用于防守的重武器了。
一小时前,这个阵地上唯一的一只装甲力量以令人钦佩的勇气发起反冲锋,并取得了优秀的战果:在距此几公里处击毁了相当于他们坦克数目一倍半的联邦坦克。但由于数量上的绝对劣势,他们在钢铁洪流面前如正午太阳下的露珠一样消失了。
联邦的坦克一字排开,冲破无力的等离子束扬起的尘雾。前几天利用这种队形发动进攻无疑是自取灭亡。但在现在,当罗斯只是可怜奔逃的待宰羔羊时,这却是一种可以采用的队形——它可以最大限度集中火力,以确保在战线上造成足够的伤亡。
成百上千的等离子束顷刻间摧毁了这个“罗斯”们顽强死守的最后阵地。无疑,联邦军取得了地面战斗的最终胜利
......吗?
五十光年之外,罗斯128B的同步轨道上,一支更大的星舰部队正在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