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1.7 新柏拉图主义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7、新柏拉图主义
罗马帝国衰亡时期的一种神秘主义哲学,主要代表人物有普罗提诺、布理克和普罗克洛等。
新柏拉图主义以极神秘的形式复活柏拉图的反动的“理念论”。普罗提诺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太一”,它是产生一切、凌驾于一切之上的“超存在”;“太一”是不可捉摸的,它既不能是“一切事物”,也不能是“心智”和“存在”,如同柏拉图所说的是不可名状的。但为了把“太一”说成是万物之源,普罗提诺硬说:“‘太一’是完满的,因为它既不追求任何东西,也不具有任何东西,也不需要任何东西,它是充溢的,‘流溢’出来的东西便形成了别的实体”[1]。具体说来,“太一”先是流溢出宇宙理性;然后又流溢出宇宙灵魂;最后才流溢出物质世界[2]。这完全是一种神秘的创世说。
新柏拉图主义在认识论上死守着柏拉图的所谓“回忆说”。普罗提诺认为只有使自己的灵魂处于忘我出神的状态,才能使其中神圣的部分离开肉体,接近于神而达到真理。
新柏拉图主义赤裸裸地宣扬宗教神学,胡说血肉之躯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人生的目的就是回到神,人们只有厌弃现实生活,摆脱一切尘世的牵挂和肉体的束缚,才能与神交往,达到人神合一的境界。这反映了没落反动的奴隶主阶级的绝望和幻想。新柏拉图主义无力挽救奴隶制的灭亡,然而其神秘的、寄希望于来世的思想却成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哲学基础。
注:
[1] 《古希腊罗马哲学》464页。
[2] 宇宙中最低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