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加班痛批领导纷纷辞职?
清明假期,网上针对“加班文化”舆论渐起。
事情起因是4月4日,疑似“中国电科员工怒怼清明节加班”的相关微信聊天记录在网络上传播。聊天记录显示,涉事企业部分员工表示反对清明强制加班,其他部分员工跟风,5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科”)回复称,网传记录中人员并非集团所属单位与员工。
一、舆情脉络
l 4月5日,疑似中电科员工聊天记录曝光,引发关注,中电科登上热搜
l 4月5日,四川省与成都市总工会介入该事件。中国电科回应:非集团公司所属成员单位和员工。
l 4月6日,四川省总工会一知情人士透露:事发地不在成都。事件疑点较多,真相仍不明朗。
二、舆情数据分析
(一)舆情趋势分析
2023年4月4日至4月7日8:00,昕搜数字全网监测有关“清明节中电科员工怒怼加班”事件,共计发布相关信息共142007条,在全网信息覆盖了新浪微博、短视频、论坛等平台。

我们从上图来看可以发现,此次事件始于4月4日,5日热度迅速攀升,中电科回应后舆情到达顶峰,6日舆情有所波动。
(二)媒体来源分析
该事件主要来源为微博与新闻自媒体平台,主要时间适于微博,同时,微博也是舆情发酵的主要平台。

(三)舆情属性分析
昕搜数字检测数据显示,网络舆论针对此事件大多持负面态度,负面信息占比98.86%。
1. 媒体观点
有两方面的媒体报道:一是报道事件内容并进行内容追踪,二是针对此事件进行剖析评论。
事件报道追踪:
都市晨报:大反转!刚刚,中电科回应:已报案
央广网:“员工疑痛批领导安排加班”热搜第一!中电科最新回应
北京青年报:热搜第一!网传国企员工因清明加班怒怼领导,多方介入!刚刚,中国电科回应了
事件评论:
《环球时报》:在“中电科员工怒怼领导强制安排加班”这个传闻上,我们希望尽快查明真相,让每一次的舆论热点都成为我们更好完善自身的动力,并通过进一步下力气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良好氛围。
《人民网》则针对加班问题直接提醒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企事业单位关于8小时工作制的执行情况,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都要在后疫情时代要充分尊重和保障劳动者充足休息时间的合法权益。
《北京日报》:畸形加班不是奋斗应有的姿势,劳动者也不该被工具化。让法律“长出牙齿”,实现劳动者权益应保尽保,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活力迸发。
2. 网民观点


(四)热词图谱
该事件主要热词包括加班、领导、强制等词,也反映出舆论对于此事的关注方面。图片

三、舆情现状
企业危机一般有六个阶段:潜伏期→潜伏期→爆发期→喧嚣期→缓解期→反复期。
结合当前舆情趋势,此次事件或仍会发酵或反复。
一、此次截图事件是真是假尚未定论,不排除为作假炒作,抹黑国企;
二、针对此事件的评论或讨论仍在持续发酵中,官媒,自媒体,百姓尚在发声;
三、企业内部深层问题极其容易形成爆款舆情,回应不当也会引发舆情反扑。中电科回应并未回应舆论焦点,而是着重于“外包公司”,措辞更是引起群众热议的导火索,加上之前有“北极鲶鱼”事件,使得国企舆情较为敏感,极易形成“舆情搭车”现象,造成新的舆情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