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关注的《国家公路网规划》热点问题
①利好!发改委印发国家公路网规划
稳增长,抓基建。要致富,先修路。
发改委网站7月12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印发《国家公路网规划》的通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国家高速公路建成12.4万公里,基本覆盖地级行政中心;普通国道通车里程达到25.8万公里,基本覆盖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和常年开通的边境口岸。国家公路网规划总规模约46.1万公里,由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普通国道网组成,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约16.2万公里(含远景展望线约0.8万公里),普通国道约29.9万公里。
近期建设重点是,十四五期间有序推进对加强国际、区域、省际和城际联系具有重要作用的国家高速公路建设,优先打通主线和省际待贯通路段,实现“71118”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推动实施京沪、京港澳、长深、沪昆、连霍等国家高速公路主线拥堵路段扩容改造,提高主要公路通道的通行能力。
公路网规划 利好基建、旅游、汽车、物流多个行业
一条条高速公路,不仅让交通运输畅通无阻,更打通了经济大动脉,让公路沿线经济活起来。《规划》指出要注重与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国家公路网发展通道经济,注重与沿线旅游、制造、物流、电子商务等关联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引导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公路服务区服务品质,设置人性化服务设施和充换电、加氢等设施,因地制宜丰富文化、旅游、休闲等服务功能。
国家公路网的建设是一盘大棋,会直接带动公路路桥、工程建筑、工程机械相关产业发展,还将促进物流运输、电子商务、自驾游的发展。
②你关注的《国家公路网规划》热点问题
7月12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公路网规划》有关情况,并就规划总体思路和亮点、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作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创新绿色发展、对稳住经济大盘的作用、“十四五”时期建设重点、瓶颈路段重点任务、实施保障措施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未来国家公路网建设任务仍然繁重,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土地,请问在强化规划的实施保障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发展司副司长周小棋:《规划》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一是加强规划协调协同。强化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一体衔接协调,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原则,加强央地联动和政策协同,协力推进规划实施。
二是强化规划实施保障。加强与国土空间等相关规划衔接,按照节约集约高效的要求,合理保障国家公路建设土地资源供给,依法加快国家公路用地用海用林、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等报建手续办理,为规划项目实施提供政策和要素支持。
三是完善资金保障机制。改革创新投融资政策,进一步完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在落实事权支出责任、强化财政资金保障的基础上,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家公路建设。鼓励在高速公路领域稳妥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积极盘活存量资产。适时修订《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调整收费公路政策,促进公路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严控地方债务风险。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节奏,科学论证项目建设时机及建设标准,强化技术方案比选,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稳步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高速公路债务风险监测机制,债务负担较重地区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规模。
五是优化规划实施管理。落实各级政府在公路建设、运营、养护、管理中的事权和职责,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和运营管理水平。扎实开展国家公路网线位规划、项目前期工作和重大工程论证,做好国家公路命名编号调整工作,稳妥有序推进规划实施。同时加强规划实施进展和成效监测分析,适时开展规划评估,规范做好规划动态调整或修订工作。(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③专家谈|高频数据显示 近期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呈强劲上涨势头
长期以来,投资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特别是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投资更成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抓手。
今年以来,中央多措并举,持续部署扩大有效投资,力促抓早抓紧将项目和资金落实到位。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大数据分析处处长杨道玲在接受财联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多项高频数据监测显示,近期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呈强劲上涨势头。
上半年项目投资中标金额同比增长近20%
从新增中标项目资金看,今年上半年项目投资加速落地,中标金额同比增长近20%。
杨道玲分析,通过对剑鱼标讯平台全国投资项目中标金额数据监测分析显示:今年以来,全国项目中标金额同比增速开始加速增长,抬升势头十分明显,今年1月-6月中下旬同比增速达19.4%,显示出从年初开始全国项目投资就进入持续发力状态。
分地域看,上半年各地推动项目落地实施跑出“加速度”。其中,东部地区中标金额最高,占全国比重接近47.5%;西部地区增速最快,同比增长达23.4%。
分领域看,一些重要投资领域正在发力。建筑工程、能源化工、水利水电、交通工程、市政设施等基建领域中,建筑工程类项目仍处于“挑大梁”地位,中标总金额远超其他领域,能源化工类项目中标金额增速大幅领先,水利水电类同比增速也近40%。
建设施工热度正在持续回升
杨道玲称,在项目资金加快落地的同时,近期建材供需、物流运输、工程机械等与建设施工密切相关的多个指标也在逐步回升。
从上游建材看,中国水泥网提供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水泥磨机运转率和水泥发运率均总体呈上涨态势,磨机运转率6月中旬达到45.6%,水泥发运率从3月以来持续回升,5-6月基本保持在40%左右,显示出水泥供需正在稳步复苏。
从物流运输看,福田智科物流指数显示,从3月开始,混凝土、砂石料、渣土等建材相关行业物流指数总体快速上升,5月达到94.7,高于全行业干线物流指数93.7的水平,6月前3周建材相关行业物流指数继续保持相对高位运行,建材物流指数提升也是工程项目建设回暖的重要体现。
从施工情况看,树根互联根云平台提供的三一重工机械运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挖掘机施工活跃程度总体高于去年同期,截至6月15日,挖掘机平均每日开工设备数同比增长8.5%,总工作时长也同比增长5.3%。
杨道玲认为,这一系列指标表明,今年以来全国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活力持续提升,预计实物工作量也将随之快速形成,工程项目投资拉动作用正在加速显现。
不过,由于工程项目从投资到形成实物工作量需要一定的传导周期,加之今年多地疫情频发以及汛期降雨等对施工进展带来不利影响,当前总体施工建设活跃程度与去年同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随着全国疫情形势逐步缓解和稳经济一揽子措施的落地实施,下半年工程建设活力有望进一步迸发。
多措并举持续发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特别是促进重大工程项目投资尽快落地实施,是拉动就业、扩大消费、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杨道玲表示,下阶段仍需持续精准发力,多措并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一是要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要聚焦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项目,特别是要启动既能补短板调结构、又能带消费扩就业的一举多得项目,因地制宜积极做好项目选取和储备,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办理各项手续,保障项目建设如期进行。
另外要撬动引导社会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要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广泛参与,为项目投融资提供更专业的金融服务,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此外,还要不断完善部门间协调机制,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做好资金与项目、与企业的精准对接,减少资金等待时间,避免资金闲置。
最后,要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重大工程项目评估督导,确保项目投资达到预期效果。(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