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遴选上岸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

2020-11-03 14:56 作者:向上遴选  | 我要投稿


来省城工作快一年了,对如今的工作、生活都非常满意,很感激之前齐老师的帮助。现在回想,大半年的备考情形如走马灯般在我眼前经过,一时间百感交集。也是受齐老师委托,现将遴选备考经验总结如下,希望能给遴选路上的考友们一点参考。

一、注重积累。平时工作当考试,才能考试的时候当做工作。遴选考试说白点就是招录能干活的。由于我一直在办公室工作,平时办文、办会、办事想象如果针对这篇材料出题,会从哪些方面切入,框架如何构建;这次接待上面领导,我会注意哪些方面,遴选会如何出题,并将其落实在纸面上;工作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如何有效应对。考试其实就是将平时工作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在试卷上。尤其是文字表达,因为无论何种题型都要以文字表达出来。遴选和申论很大一个区别,就是申论材料给的比较多,可以从材料中归纳正确答案,但是遴选材料给的比较少,需要我们自己总结、提炼、升华,看到材料深处表达的意思,所以我们写的材料要高屋建瓴、有站位、有思想、有高度,并且还要接地气。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平常不断积累各种素材,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积累:

(一)各类报告。遴选备考时,我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类会议报告从网上下载下来,认真阅读,并做了思维导图,特别关注了报告中关于问题、对策论述,为后面案例分析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理论书籍。遴选考试时,答题需要有高度,所以我买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这两本书反复阅读,并背诵一些经典表述,在答题时运用上。

(三)辅导材料。当时我参加了遴选备考的全程班,老师给整理了很多材料,分门别类,有现象、有原因、有影响、有对策,我每次都会看一遍阅读材料,再重点摘抄精彩语句、对策等,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主要在于针对性

(四)网络内容。在这里给大家重点推荐人民日报评论这个公众号,该公众号将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现象进行反思,有高度、有思想,让我们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对于提升我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很有帮助。 

二、注重做题。很多考生只是一味的看、读、背,不做题、不思考,这样很难有重点的学习,找不到方向,等考试时找不到解题的切入点。等积累一定量后,我开始大量做题,一开始动笔特别痛苦,往往一套题目要花两个晚上时间才能做完,但是做完一定数量卷子,并总结后,做题就越来越快,甚至后期爱上了做题分析答案,当时我主要结合做题情况,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准备笔试:

(一)做到形式“美”

 1.字迹方面。阅卷老师每天要改上百甚至上千份试卷,很容易疲倦,要想吸引老师注意力,取得高分,需要卷面整洁,字迹优美。因此,我在平时练习时,尽量工整撰写,让卷面整齐。

 2.框架方面。答题逻辑明确,框架清晰,很容易让老师找到采分点,所以我针对遴选的不同类型(包括案例分析、公文写作、讲话稿),准备了不同的框架,又和老师反复沟通修改,在考试时根据题目内容改写使用,既节省思考时间,又避免了考试时思考不全的问题,还使得卷面优美有逻辑。平时工作中写材料时,我也注重积累大的框架,阅卷老师一看就感觉眼前一亮。

(二)做到内容“实”

在讲课时齐老师不断提及答题内容一定要实,如果你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局限,但你提出的对策一定要务实管用,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平时工作中也要注意积累,对策一定要接地气,针对材料反映的问题切实能够解决,要有可操作性、针对性。

(三)老师要“靠谱”

之前从未参加过任何遴选考试,我先在网上看了一些考经,买了某公、某图教材,发现遴选考试和公考很不一样:一是市面上的遴选真题很少,大部分都是回忆版;二是遴选不像行测,没有标准答案,市面大部分教材给出也是自己理解的答案,而且明显有些答案写的很不到位,最不足的地方就是他们写的答案缺少思想性,还停留在申论答题的层面。后来经一师兄介绍参加了遴选备考的课程,看书、答题都感觉有了方向性,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些问题可以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答案。

总之,遴选说难很难,说容易也容易,在工作中做个用心人,多积累,多留心,备考冲刺时,再找个好老师领领路,圆梦帝都、圆梦省城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

遴选上岸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