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孩子躲不掉的坑——爱
首先,写系列文不是为了谴责或是甩锅,想要改变自己,就得先学会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序
整个社会仿佛一个巨大的工厂。
工厂每天都会生产无穷无尽的小玩具熊,小玩具熊被大玩具熊生产并哺育。
原料,成品形状,功能,定价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我们被塑料包装裹得严严实实地送到这个世界,父母是制作玩具熊的工人,而社会是所有玩具熊的消费者。
不是所有的玩具熊都是成品优良的熊。
随着玩具熊被推上货架,塑料包装一层层打开,有的熊缺眼睛,看不清世界的模样;有的熊没有手,无法拥抱他熊;有的熊音响残缺不全,怎么按开关也唱不出动听歌。
本文不想去讨论性格缺陷等问题,我想聊一个性格缺陷中比较深层次的话题——归属感。
穷人家的孩子是开着魂斗罗五星难度来到这个世界的。
有人说,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穷人家的孩子却用一生治愈童年。
穷人家孩子的父母是全世界最难的父母,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开心幸福呢,穷人孩子的父母也不例外。
他们光是拼命活下去,便耗尽了所有能量,回到家已经没有精力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
小时候,我希望从母亲疲惫的脸上看到更多的关心和关注,我会和她分享每天的喜怒哀乐,然后藏着小心思,假装不小心地说出一些成就。
满怀期待地看着母亲,希望能获得夸奖,母亲只是程式化地挤出一个笑容,一边将饭菜端上桌,一边告诉我不要骄傲,要更努力。
穷人家的孩子时常感觉到匮乏,物质上的匮乏大都在青春期才能认识到,但精神上的匮乏却如影随形。希望得到抚养者的关注,是刻进基因的本能,婴儿时不时哭闹可能不是饿了,而是想要得到安抚,孩子的本能也是如此。
可穷人家的父母给不起啊,他们也不是生来就是父母,他们在和生活的对弈中视野越来越窄,柴米油盐与省钱几乎成了他们世界的全部。因为他们爱你,只有这样才能将你养育成人。
关注和开导是多么奢侈的东西。
耗尽精力的父母只会用本能回应孩子的每一次呼唤,因为本能不花精力,本能是社会的规训,十万个穷孩子身后,可能是同一款父母。
这便是近年十分流行的原生家庭说法,规训成年人的那一套被父母本能地用在孩子身上,身心尚在发育的孩子受不了成年人那一套规训,因为社会规训是反人性的。
社会需要的不是个性张扬的个体,而是循规蹈矩,整齐划一的生产工具,至今,长大成人的穷孩子可能感受更为深刻。
没有办法获得内心满足,甚至没有与父母形成紧密的连接的穷孩子,便有了最大的问题——归属感缺失。
缺少归属感的穷孩子总是对自己不满,因此也很难沉下心去工作和学习,归属感是内心的一个空洞,填补不了,永远都没办法将心思放在赚钱、学习、工作上。
除非,另一种痛苦更甚,压过了空洞。
缺位的爱与关注似烈火挠心,环境中的反差越明显,穷孩子就越找不到学习的意义。
也许自己做得很好了,可从小到大都很少被认可,也学不会自我认可。
“不要骄傲,继续努力”和“你怎么才考这么点分,对得起我们起早贪黑吗”是一个咒语,将孩子的心慢慢封闭起来。
孩子哪知道这么多道理,他哪知道“继续努力”是父母被领导规训的结果,他哪知道“你对得起我吗”是职场惯用的PUA套路。
他只知道,我没有让父母满意,这样的话听得多了,他也不知道到底怎样才能让父母满意。
于是,给自己设立各种遥不可及的目标,陷入焦虑与自责,这竟是穷孩子的舒适领域,因为不被认可是常态。
我有一个朋友S,985本,这些年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从未获得过内心的宁静。
他不停地跳槽,即便是现在看来依然很棒的工作,因为他聪明,因为他学历高,他每一次跳槽都很顺利。
如果没有意外,他可能会一直跳槽跳下去,直到前些年,他创业失败负债。
他一边做着遥不可及的梦,一边偶尔怀念起无忧无虑的童年,似乎那些老房子,旧时的玩伴才能给他安全感。
穷孩子永远都在寻求虚无缥缈的认可,即便你昂首跨过了高考的独木桥,可名为穷人家孩子的诅咒却深深扎进了你的心里,成为跟随你一生的思维方式。
S因为永远无法满足那虚无缥缈的幻想,渐渐地习得性无助,曾经那意气风发的少年,转眼已过而立,不得不认命。
但在和他聊天,谈到往事,我分明看到他眼里的光,心里的光,从未熄灭。
归属感缺失导致穷孩子一直都在寻求归属感,归属感有时候是认可,有时候是爱,有时候是自己设下的虚无缥缈的目标。
有的人成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内心却不甘寂寞,不停地给出虚无缥缈的目标,直到将他们所拥有的折腾殆尽。有的人仍在寻找,也许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缺乏的可能只是与自己和解。
我也有一位十分敬重的前辈M,熬过了归属感缺失与自卑,他用一本又一本书重塑了自己的价值观,也拼命建设了一个小家庭的归属感。
我不想批判任何已经发生的事情,每个人生下来都有自己的命,没有我命由我不由天,大部分人戴着命的枷锁度过了一生。极少数人能打破命运的枷锁,但打破枷锁的契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且需要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
我对每一位穷孩子表达敬意,这世上不是每一棵树苗都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可即便是被命运踩进土里,碾成泥沙,却依旧在来年破土而出,向阳而生。
有的树拼命吸收大树遮不住的光,长得矮壮,成为其他树的依靠;有的树在争上游的时候被拦腰折断,又卷土重来,长得纤细却依然再往上爬;有的树想休息一下,成长为一颗灌木,可谁知灌木不是小白兔,小狐狸的庇护呢?
当穷孩子发现自己的价值,这一把枷锁便应声而断。
我成不了大树,我想成为一颗粗壮、温柔、可靠的百年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