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长林超】心理学模型—认识你自己(学习笔记)

引子:
不论是生活,学习,还是职场。只要是人参与的游戏,就有了解一点心理学的必要。
人生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认识你自己,进而掌控你自己。而其实大多数人并不能真正做到这点,且不自知。【自我认知】
总之,心理学可以为理解和处理自我,他人和社会这些问题提供帮助。
内容:虽然现代心理学发展较为落后,还缺乏生物学中之达尔文,物理学之牛顿的角色,但是我们自己可以把实用的片段,拼接起来形成对自己有用的行为模型。比如心理学三大势力:【精神分析学派】、【人本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比如心理学三巨头中,不太为人知晓的阿德勒创立的【个人心理学】、再比如一些新兴的流派如:【认知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等
自我认知
认识自我的误区: 我是这个世界上最懂我自己的人
为什么我们其实并不了解自己? 难以捉摸的潜意识与意识,使得我们并不能清晰、准确无误地洞悉我们的内心,我们只能依靠观察我们此时的情绪与行为,此时的生理状况等,来了解自己的内心状况。更不幸的是,我们因为聚焦行动、聚焦场景和聚焦自我,还在认识自我上有很大的偏差等。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很了解自己?
理由1: (自恋) 对自己的关注程度肯定比对别人的关注程度要多
但这种聚光灯效应, 往往会导致 聚焦偏差, 从而缺少宏观的视角, 夸大自己的感受等, 从而导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理由2: (历史) 只有我知道我自己完整的历史
记忆是主观的,常常会被不自觉的发生 记忆篡改。包括省略、合理化、信息转换
、顺序调换、个人态度、自我记忆图式等
理由3: (自省) 我能够随时随地洞悉自己的内心, 分析自己行动的动机理由;
当我们去观察我们内心状态的时候,我们事实上只是在观察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表情、自己的动作、自己的生理状态,从而来理解自己现在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而这个推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偏差。(具身认知)
怎么做: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知自己。
个体心理学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过去经历的意义。 阿德勒
为什么学1:相对于【原因论】的【精神分析】,【个体心理学】是一种目的论。它能帮助更好的改变自己。
为什么学2:如何更好的认识自己和他人?重新解读过去的经历和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是什么:某个人现在的很多问题之所以会发生,其实是它符合你的某种内在目的,过去的经历如何影响你,在于你如何看待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重点概念【自卑感】
应用:
人际是一切烦恼和不良观念的源头,解法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如果有某些改不了的坏习惯或慢性疾病时,可以从心理学角度思考,它是否给自己带来了某些好处。好处往往指避免在于他人的关系中受到伤害。
人类可以通过创造性的重新解读自己过往的经历改变自己的思想,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困扰我们的并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主观上的解释。比如家庭贫寒,可以解读为困难更容易让人产生向上的动力。
评价 过于强调主观能动性,忽略了环境的影响。
案例 头疼的病人是因为头疼可以带来他人的关怀和注意
资料 《自卑与超越》《被讨厌的勇气》
原因论与目的论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过去所受的伤,是现在不幸的罪魁祸首,不管是我们的情绪,还是行为习惯,都可能从过去当中找到原因,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且根本无法改变。过去经历所有的事情都是现在赋予它意义的。这就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
而【阿德勒】却认为,过去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基本原因,我们也并非因为经历所受到的伤害而永远痛苦,实际我们会从过去经历中,找到现在的目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这就是阿德勒所提出的目的论
大部分人喜欢原因论,是因为可以推卸责任,这符合人性
自卑感
是什么:不一定是通常语义上的自卑,可以理解为一种广义的不满足感,而不满就会产生改变现状的可能性,这是一个中性词,而作为贬义词的是【自卑情结】。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没有其他事物那么强大的时候,自卑感就会产生。
案例:三个孩子在动物园看到一个非常凶猛的狮子,小孩A马上躲到妈妈身后,小孩B站在原地脸都吓白了,小孩C问妈妈如果向它吐口水会怎么样。三个小孩都是自卑的,因为都意识到远没有狮子强大。
自卑情结:面对棘手的问题时,感觉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没有,然后宣传是因为自己有A这个缺点,所以导致做不到B。有了这个前提就可以顺理成章的逃避重大问题,转而把精力集中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去得到优越感。
比如,因为环境不好所以学习不好,因为家里没钱所以事业无成;为了鸡毛蒜皮的消失而争吵(杠精);
偷东西的小女孩。
被讨厌的勇气
专注于自己的人生课题,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才能获得幸福安宁的人生?我们不需要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反之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着;真正的自由是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别人的讨厌,不追求被别人认可,这样才能走上自己的道路。
为什么:要有被讨厌的勇气,想有时刻良好的社会关系因为原始社会来自基因的缓存,但现在社会不是必须的,因为社群很多,没需要被所有人都满意。这样才能获得安宁的人生。
怎么做:【切割人生课题模型】 专注自己的人生主题,不要干涉别人的人生主题。大多的烦恼来自于干涉别人的人生课题,想去掌控自己无法控制的东西。
相关 【共同体】 还要有敢于信任的勇气,这会消除切割课题带来的孤立感。一边是冷漠的切割,一边是温暖的信任,这样才能构成完整的人格。

人生课题
不要尝试控制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专注于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才能获得幸福安宁的学生。
什么是人生课题: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人生课题
如何判断人生课题:这件事的最终后果到底由谁来承担
比如男孩像女孩表白,男孩的应该把所有关注点放在是否表白上,而忽略女生是否接受表白上。即“我爱你,与你无关”。为什么一般来说,男孩会很在意女孩是否接受呢?就是因为没有【被讨厌的勇气】
人本心理学
观点:心理学应研究正常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只需要适当的环境。
评价:理论体系不完备,理论难以检验。
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需求 呼吸 进食 喝水 排泄 睡眠 维持体温(衣食住行)(老人)
自我实现 与最大不同 不是向内索取,而是由内到外表达的东西
自我实现者的特点
对现实的感知 既洞察力 情绪比较稳定 情绪缺陷比较少
对现实的认同 平常心看待自己的缺点
以问题为中心 不是以自己为中心
独处能力
幽默感 自嘲
辩证统一 不是非黑即白(一种深刻的真理的反面,可能是另一种更深刻的真理)
应用:解释有的老人有暴饮暴食的倾向,执着于贮蓄,缺乏安全感。毕竟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
案例《一出好戏》解析
小王司机带大家摘果子捕鱼打水,解决了生理问题,又带大家找到山洞可以避免风吹雨打,解决了安全问题。
张老板教会大家要懂得分工合作,付出和回报,如何理财,还告诉大家在吃饱穿暖以外要懂得生活,那些跟着张老板出走的人,提高了社会地位和被尊重需求。
最后由马进和小兴主导的阶段,他们为大家带来了电灯、光明、音乐。大家开始懂得享受生活并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个时候开始迈向自我实现的阶段。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研究人类的幸福感 市场上鱼龙混杂 二十世纪末马丁塞利格曼 真实的幸福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米哈里 契克森米哈赖 心流象与骑象人哈佛幸福课 视频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中国
心流
心流(英语:Mental flow)在心理学中是指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如艺术家在创作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通常在此状态时,不愿被打扰,也称抗拒中断。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认为,使心流发生的活动有多样性。——来自百度百科
是什么 大量的信息冲击,失去了内心的秩序,既精神熵,心流就是持续创造负精神熵的过程
产生条件:
接受适度的挑战
发挥适度的高技能
如何产生心流 有头有尾的能闭环的工作可能产生心流,所以事情再多也要把他们分解为块状,一个时间只闭环一件事,压力再大也不要想一次把事情做完
相关可以用【耶克斯道森法则】解释,两个曲线的焦点,适当的记忆效率(高技能)+适当的压力(挑战)
【熵】的解释:大量的信息冲击,失去了内心的秩序,既精神熵。心流就是持续创造负精神熵的过程。

是什么: 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受到潜意识(无意识)的影响,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和动机,特别是性欲。
弗洛伊德把我们的意识比作是一个探照灯,照亮的地方,是我们能感知的地方;而心灵中的黑暗处,才是我们的本性。这个地方,弗洛伊德就称为【潜意识】。潜在水面之下,伏于黑暗之中。
基于这个假设,弗洛伊德提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叫本我,第二个叫自我,第三个叫超我。其中本我就是【潜意识】, 是兽性所在。
怎么样(评价):
弗洛伊德的重要性在于,他是第一个让我们直视我们内心的黑暗的心理学家。
现代心理学认为,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解释,其实是有些片面和极端的。我们的潜意识并非都是兽性的和肮脏的。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潜意识是中性的,无所谓好与坏。所以,弗洛伊德的理论,对整个心理学的影响越来越弱,逐渐被认知的无意识理论所取代。
但是,弗洛伊德的理论对文学和艺术的影响很深远。可以说,不懂精神分析,就不懂现代艺术。
案例:
一个人看见有个姑娘非常漂亮,那么他的本我就会说,“我要和这个女孩上床”。这里,本我代表的是我们的动物本性。
而超我就会说,“不行,你这个流氓,你不能这么干”。这里,超我就是代表着文明、道德约束和社会规范。
当本我和超我发生冲突时,自我就会跳出来说:“不用吵,你可以去追那个女孩,把她娶了,这样你就能和她上床了”。
本我和超我之间,是兽性和文明之间的冲突,而自我,就不得不随时随地来解决这种冲突。
如何解决本我和超我之间,兽性和文明之间的冲突? 【防御机制】
潜意识
潜意识(无意识): 人类的动物本性都藏在潜意识中, 而人类心理的防御机制帮我们压制住这些兽性的本能, 表现出文明. 动机与欲望、冲突与困扰,才构成了我们真正的人性。
怎么做: 潜意识是由基因, 生理, 社会等因素造成的, 我们看不到, 需要通过表现出的自由意志和心理学知识来分析他, 分析人行为的根本原因。
防御机制
压制: 解决冲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本我压制住。把那些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观点或者糟糕的想法,都深深地关起来,不让这些想法表达出来,不让它们进入到我们的意识当中。
在压制这个防御机制不能解决冲突的时候,我们发展出了五种疏导的方式来解决冲突:
取代, 用可接受的行为取代不好的行为
升华, 把不好的行为转化为大家尊重的行为
反向形成, 当发现自己的某些特质不被社会接受, 不愿被看出来, 走到另一个极端
投射, 将自己具有的, 不被认可的特质, 投射到别人身上, 认为是别人有这种特质
合理化, 为自己的错误的行为群钊合理的解释.
案例
父亲殴打小孩时会说, 说这是为了孩子好, 可能是父亲有暴力倾向所做的合理化
一个小气的人,通常会认为别人小气;一个挑剔的人,会认为别人挑剔。
心理学家对反同性恋人士的调查发现,那些极端反同性恋的,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同性恋。
把暴力倾向转化为商业竞赛行为, 被社会接受和赞赏
把恋母情结升华到艺术创作之中(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用啃手指头可能取代对母乳的依恋
在一些时候,当冲突没有得到解决而且越积越多的时候,就会导致人出现各类精神疾病。所以,弗洛伊德也相应地提出了一套治疗精神疾病的理论和技术,叫做精神分析法,用以找到冲突的根源。
行为主义心理学
待学习。。。
进化心理学
待学习。。。
认知心理学
见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2540201
资料
所长林超 跨学科工具箱
刘嘉 心理学基础30讲
心理学相关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