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从所谓“五星批发部”C-NCAP的测试中看出一些什么(二十一)
2021款东风岚图FREE 两驱标准城市纯电版,得分率92.3%,五星评价,本成绩可适用于全系EV纯电动车型。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一二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车身稳定系统、疲劳驾驶提示、主动刹车、开门预警、路牌识别、车道居中保持、夜视系统、变道辅助、后方碰撞预警、环影、倒车车侧预警、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自适应大灯,整备质量2190公斤。气囊来自东方久乐和采埃孚,安全带来自久乐宇信,座椅来自东风安道拓,主动刹车来自博世。
正碰得到18.675/20分,整体没有出现别的问题,作为MPV车型来说表现不错。

偏置碰撞得到17.854/20分,其中主驾驶的右小腿得到接近边缘的评价(所有的扣分都是右小腿扣的)。

侧碰得到满分,这对于一台纯电动车来说属于常规表现。

鞭打测试得到4.541/5分,表现也可以说是比较优秀的。
外加上5分的加分项,乘员保护的得分率达到了94.39%,妥妥的入围第一梯队。
行人保护得到75.09%,其中腿形满分,头型得到8.263/12分,比起东风的其他车型,这台车的行人保护已经算是东风家族里的天花板之一了。

主动刹车得到100%,虽然有全系标配的加成,但是对行人识别得到满分,对车辆识别也得到7.698/8分, 整体上的表现都很让人满意,毕竟这个配置堆起来,还是给力的。

顺带一提,岚图FREE的副驾驶气囊也是从遮阳板里面打开的,主要是因为副驾驶有那么一块屏幕。
2021款 广汽埃安AION V PLUS 70 智享科技版 磷酸铁锂,得分率84.7%(比享域得分还低XD)、五星评价,本成绩可适用于配备了6气囊+驾驶辅助系统的车型。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前后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车身稳定系统、疲劳驾驶提示、主动刹车、路牌识别、车道保持、环影、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适应大灯,整备质量2040公斤。气囊来自均胜和锦恒汽车,安全带来自光大实业,座椅来自华智汽车部件,主动刹车来自博世。
正碰得到17.075/20分,其中主驾驶胸部得分接近边缘评价,当时我第一反应就是推测是安全带的问题。

偏置碰撞得到13.657/20分,其中主驾驶的胸部颈部头部均得到边缘评价,主要的问题还是这个安全带,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甚至主驾驶的头部直接冲着空调出风口去了。

侧碰得到满分,也正如上图所示,这个气帘显然是不够长的。
鞭打测试得到3.975/5分,表现的较为一般,外加5分加分项,乘员保护得到85.3%,这个水平,不说跟飞度比了,基本上算是这个价位的倒数了。
行人保护得到68.41%,腿形满分,头型得到7.261/12分,整体上来说,也就那么回事,能把安全带搞成那样,行人保护能好才是给人惊喜。

主动安全得到98.08%,其中对行人识别得到满分,对车辆识别得到7.712/8分,总的来说 ,广汽的adigo辅助驾驶系统还是可以的,这个表现也是比较优秀的。
顺带一提,这次测试出现了安全带的严重缺陷,但是广汽并没有安排任何形式的后续改进以及旧车型的召回,毕竟cncap没有这个推荐机制,有缺陷也不能建议车企召回。(主驾驶一侧安全带型号为GMR PT)
2022款上汽通用别克威朗pro 533T乐享版,得分率85.3%(这个还是不如飞度),五星评价,本成绩可适用于配备了主动刹车的车型。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前后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车身稳定系统、主动刹车、车道保持功能(画龙版本),整备质量1315公斤。气囊来自均胜和延峰,安全带来自奥托立夫,座椅来自延峰安道拓,主动刹车来自安波福电子。
正碰得到15.408/20分,其中主驾驶的右小腿和副驾驶的右小腿都得到边缘评价,同时后排女性假人双侧骨盆均出现下滑,扣掉1分,这个水平真的让我怀疑到底是怎么设计的。

偏置碰撞得到16.043/20分,其中后排乘客的头颈部均得到边缘评价,并且后排乘客的单侧骨盆出现下滑,扣掉0.5分。

侧碰得到19.134/20分,其中后排乘客的躯干得到边缘评价,看了一下视频,主要还是因为后排安全带约束的问题,形变量反而还好。

鞭打测试得到4.51/5分,外加5分加分项,乘员保护得分率85.85%,这个水平依然是跟菲斯塔之流的一个水准,我能说什么。
行人保护得到70.36%,其中腿形得到满分,头型得到7.554/12分,整体来说表现较差,毕竟是个国内的特供车型,开发的时候理应更加注重才是。
主动安全得到97.73%,其中对对行人识别得到满分,对车辆识别得到7.659/8分,整体的表现也可以说不错,尤其是考虑到这只是个基础版本的主动刹车就更让人感到惊喜了,要知道,现在23款的威朗是L2级别的驾驶辅助哦,效果或许会有更多的惊喜。
2021款江淮思皓QX 300T尊荣智联型,得分率91.9%,五星评价,本成绩可适用于配备6气囊+驾驶辅助的车型。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前后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车身稳定系统、主动刹车、车道保持功能、变道辅助、环影、倒车车侧预警、自适应巡航、自适应远近光,整备质量1590公斤。气囊来自均胜,安全带来自松原汽车,座椅来自延峰云鹤,主动刹车来自博世。
正碰得到18.738/20分,整体上没有严重的丢分项目,表现比较让人感到惊喜,毕竟江淮当年也是几个中保研的名场面创造者。
偏置碰撞得到18.557/20分,这一项目上的表现和上面的基本也一样,也是让人感觉很满意。

侧碰得到19.875/20分,其中后排乘客的骨盆有些扣分,这主要是因为内饰板脱落“直击”了骨盆部位附近造成的。

鞭打测试得到4.543/5分,表现的也不错,外加5分加分项,乘员保护得到95.18%,这或许是整个江淮系里面的天花板了。
行人保护得到72.19%,其中腿形得到满分,头型得到7.828/12分,谈不上多好,当然,对江淮我本身也没那么高期望,所以自然也就没有失望喽。
主动刹车得到96.17%,其中对行人识别得到2.744/3分,对车辆识别得到7.682/8分,总的来说这个表现也不错,毕竟这台车也没多贵,经济实惠嘛。

至于说思皓这个牌子,上一次听说,好像还是中保研名场面之一的思皓A5测试的时候(这车长的酷似起亚K3),而且思皓这牌子其实本质上就是原来江淮的嘉悦,后来匀下来了,并且自称自己有大众的技术合作,当然似乎消费者并不买账。
2021款一汽丰田亚洲狮 2.0豪华版,得分率87.8%(跟飞度差不多),五星评价,本成绩可适用于全系车型。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副驾驶坐垫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前后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车身稳定系统、主动刹车、车道居中保持、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适应大灯,整备质量1390公斤。气囊来自丰田合成和奥托立夫,安全带来自理昌科技,座椅来自樱泰,主动刹车来自电装。
正碰得到17.453/20分,整体表现还可以,就是主驾驶的安全带扣分有点多,扣分率接近百分之40了。

真正的重量问题出现在偏置40碰撞中,得分13.596/20分,其中副驾驶的左腿(大小腿)均得到边缘评价,并且副驾驶座椅在碰撞中失效,整个底座飞起来了,最后扣掉1分。(这是座椅的批次问题,实际上也是应该召回的)

侧碰得到19.497/20分,其中后排乘客的躯干依然得到了边缘评价,这也是为什么美版雷凌的后排还有个侧气囊。

鞭打测试得到4.29/5分,表现也只能说尚可,外加5分加分项,乘员保护得到85.48%,这个水平依然是不如飞度的。
行人保护得到86.53%,其中腿形满分,头型得到9.98/12分,整体的表现非常优秀,这个表现要比雷凌和卡罗拉都要好,感觉是重新设计过的。
主动安全得到满分,虽然还是,有全系标配的1.2倍加成,但是实际上对行人保护得到满分,对车辆识别得到7.734/8分,整体上的表现依然是符合TSS的一贯水平。

亚洲狮也是租车里面性价比最高的一批,动力比1.2的雷凌啥的好太多了,还有驾驶辅助,加上经常有优惠价,所以也确实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款车。当然,综合亚洲狮的测试和凌尚的中保研测试,大家也不难看出,特供车依然还是要慎重的买的。顺带一提,涉及问题的座椅型号是18001-S1-04,事后因为没安排召回,所以大家多个心眼儿。
2021款一汽奔腾B70 1.5T自动尊享型(主动安全测试车型为1.5T自动驭享型),得分率90.3%,五星评价,本成绩可适用于6气囊+AEB的车型。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排侧气帘、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前后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车身稳定系统;驭享型增加了主动刹车、路牌识别、车道保持、变道辅助、环影、倒车预警、自动泊车、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适应大灯,整备质量1485公斤。气囊来自东方久乐,安全带来自松原,座椅来自富维安道拓。
正碰得到19.04/20分,整体上表现十分优秀,没有出现值得被提起的扣分项。
偏置碰撞得到16.259/20分,其中主驾驶一侧的小腿几乎得到边缘评价,而且这台车的结构表现并不是很好。

侧碰得到19.876/20分,其中后排躯干有些许扣分,不过这一项目上表现的倒还是可以。

鞭打测试得到4.278/5分,表现的也还可以,外加5分加分项,乘员保护得到92.08%,如果不算上那个结构的问题,倒是也还好。
行人保护得到74.83%,腿形得到满分,头型得到8.225/12分,考虑到这是一向不怎么重视行人保护的奔腾,75左右的成绩也没什么问题。

主动安全得到97.34%,其中对行人识别得到2.835/3分,对车识别得到7.776/8分,整体表现倒是还不错,这套系统上的表现也要比T99那套要更好,总的来说还是可以给一个非常正面的评价的。
2021款一汽丰田卡罗拉1.2T S-CVT精英版PLUS,得分率90.5%,五星评价,本成绩可适用于汽油版1.5和1.2T的所有车型,不可适用1.8混动车型。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主驾驶膝部气囊、副驾驶坐垫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排侧气帘、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前后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车身稳定系统、主动刹车、车道居中保持、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适应大灯(一个卤素灯应该也没有什么自适应大灯的需要吧),整备质量1340公斤。气囊来自丰田合成和奥托立夫,安全带来自理昌科技,座椅来自樱泰科技,主动刹车来自电装。
正碰得到18.213/20分,其中后排乘客的骨盆出现单侧下滑,这也是丰田很多车型的毛病,别的项目上保持的还可以。

偏置碰撞得到16.991/20分,其中后排乘客的骨盆又出现了单侧下潜,同时前排乘客的腿部和胸部得分都照比正碰有明显的下滑,表现一般。

侧碰得到19.231/20分,其中后排乘客的躯干依然得到了边缘评价,表现跟亚洲狮差不多,雷凌也是这个毛病,所以差不多。

鞭打测试得到4.494/5分,表现的还可以,外加5分加分项,乘员保护得到91.33%,达不到第一梯队的水准,只能说在第二梯队还可以吧。
行人保护得到77.2%,其中腿形得到3分,头型得到8.58/12分,跟澳洲版的表现一样,跟日版的也基本上一样,得分率还可以,不过我觉得既然亚洲狮能更好,那说明还有空间,不是吗?

主动安全得到满分,当然是1.2倍的加成率,实际上对车识别得到7.734/8分,对行人识别得到2.926/3分,表现倒是也还不错。

综合这么一圈,大家大概也知道了,亚洲狮的水平,跟这俩原生车型确实是比不上,对吧?
2019款一汽大众探岳330TSI两驱豪华型,得分率94.6%,五星评价,本成绩可适用于配备2019-2020款的7气囊+配备基础型毫米波雷达AEB的车型。(之后的探岳加了加强包,不一样的)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主驾驶膝部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前后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车身稳定系统、主动刹车,整备质量1645公斤。气囊来自天合富奥和奥托立夫,安全带来自奥托立夫,座椅来自长春富维安道拓,主动刹车来自大陆泰密克。
正碰得到19.152/20分,整体上来说没什么严重的扣分项,表现较为不错。

偏置碰撞得到19.789/20分,其中只有主驾驶的胸部有一点扣分,别的表现都很不错。

侧碰得到19.9/20分,其中后排乘客的骨盆有一点扣分。

鞭打测试得到4.069/5分,这一块表现的差一点,算上5分加分项,乘员保护得到97.01%,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充值啥的,单纯是大众研究NCAP体系比较透彻而已,这个水平也确实是无可厚非的第一梯队,单纯就NCAP体系内部来说,这个水平也是很高的。
行人保护得到81.37%,其中腿形得到满分,头部得到9.205/12分,这个得分水平在SUV车型中也算是表现不错的。

主动安全得到96.43%,其中对行人识别得到2.705/3分,对车识别得到7.759/8分,整体上来说符合front assist的基础毫米波雷达版本的识别水准,换成毫米波雷达+单目摄像头或许会更好。
这个车最抽象的配置是,豪华型这个配置都已经是次低配了,但是这车不但没有前雷达,而且没有倒车影像,我之前租车有开过一次,让我非常困扰,虽然我没雷达的车也能开的不错,但是没办法,开习惯了带360和全套雷达的沃尔沃,再来开这个,还是不爽的。
2021款长安UNI-T 1.5T尊贵型,得分率87%,五星评价,本成绩可适用于标配6气囊+基础AEB的中配前的车型。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前后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车身稳定系统、疲劳驾驶提示、主动刹车(仅识别车辆,不包括行人)、环影、全速域自适应巡航,整备质量1465公斤。气囊来自均胜,安全带也来自均胜,座椅来自长安李尔,主动刹车来自苏州博世。
正碰得到17.782/20分,其中小腿的扣分较多,但整体上来说表现还可以,符合预期。

偏置碰撞得到17.587/20分,前排的胸部和腿部扣分都不少,但整体上来说也还行。

侧碰得到满分,这还算是正常的表现。

鞭打测试得到4.279/5分,属于正常的表现水平,外加5分加分项,乘员保护得到92.35%,整体的水平考虑到10-15万级别的档位,这个表现也还可以,可以给到好评。
行人保护得到70.73%,其中腿形得到满分,头型得到7.609/12分,整体表现较为一般,基本上跟长安的几款车型都差不多,UNIV也差不多。

主动刹车得到78.79%,其中对车辆识别得到7.774/8分,整体的表现来说,考虑到单纯识别车能做到这样也还可以。

这里就又是一个分水岭了,自2022年起,C-NCAP终于开始实行了史上最为严格的碰测试标准,这个标准甚至不亚于欧盟的严格程度(2024新规则甚至完全超越了欧盟的标准),严格到了什么程度呢?第一批测试的五台车据说只有两台车得到了五星,而且在这个标准中一度诞生了一台1星车。主要增加了和欧盟以及澳洲同步的MPDB台车对撞项目,取代原有的40%测试,并增加台车损坏度的评估,以进一步测试碰撞相容性;同时针对纯电动车型不再继续做普通的侧碰测试,而是由欧盟标准的侧面柱碰取代;同时增加后排儿童碰撞安全评估以及后排乘客鞭打测试,增加主动安全测试当中的盲点测试、大灯测试、车道保持系统测试等内容,行人保护测试的测量点位进一步增加,整体上体现出了更全面的安全要求,虽然前五台车没有公开测试内容,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根据测试车辆的内容和配置大致推测一下。(实际上来说现在cncap依然有几台车没有公开成绩,让人感到一丝不同寻常的感觉)
测试车1号是2022款北京现代伊兰特1.5L CVT LUX尊贵型,整备质量1240公斤。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前排安全带未系提示、前后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车身稳定系统、疲劳驾驶提示、主动刹车、车道居中保持、自适应大灯,整体上来说安全配置还可以,但是考虑到伊兰特这车对中保研都是踩线的心态(比本田当年的心态还强点),我觉得新标准败北的概率也很高,毕竟这车主要销售市场的三个测试机构IIHS、NHTSA和KNCAP都不太强调MPDB这个东西,所以我觉得大概率伊兰特的测试成绩应该是位于中下等的。
接下来是2022款上汽名爵MG6 1.5t pro 自动trophy 智驾旗舰型 pro,整备质量1335公斤,整备质量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前排安全带未系提示、前后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车身稳定系统、疲劳驾驶提示、主动刹车、路牌识别、车道居中保持、变道辅助、环影、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适应大灯,我觉得这车虽然说配置不低,但是毕竟本体是18款那个MG6升级的底子,所以这个配置我估摸着可能也就是三星?或者四星吧。

接下来是2021款广汽传祺影豹 270T DCT J15,整备质量1400公斤,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排侧气帘、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前后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车身稳定系统、主动刹车、路牌识别、车道居中保持、自适应巡航、自适应大灯,考虑到影豹这个车是针对了两家测试机构都做了设计的,我推测应该是四星或者五星,整体上表现应该不会太差。
第四台车是2022款比亚迪海豚 401骑士版,整备质量1450公斤,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前排安全带未系提示、前后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车身稳定系统、主动刹车、路牌识别、车道保持、环影、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适应大灯,虽然说海豚这车可能看上去结构上针对25碰撞能做的不多,但是毫无疑问的,这台车为了满足出口海外的需要,大概率是做了针对欧盟MPDB的设计,外加上出海的另外两款车海豹和元plus都分别在实行MPDB测试的两家机构成功得到了五星,所以我猜海豹应该也能拿到五星?
第五台车型是2022款欧拉好猫 400标准续航 豪华型 三元锂,测试车选装全套驾驶辅助系统,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标准配置为前排)、前后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车身稳定系统、疲劳驾驶提示、主动刹车、开门预警、后方碰撞预警、路牌识别、车道保持系统、变道辅助、环影、倒车车侧预警、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自适应大灯。虽然说好猫在中保研撞的没那么好看,但是我个人认为,考虑到好猫在欧盟也是撞出了五星的成绩的,所以原生设计上大概率是考虑过2021新规则的,五星应该不是大问题。
真正动真格的要从下面这台车开始。
2021款吉利星越L 2.0TD DCT EVO两驱智尊型,得分率85.7%(从得分率就能看出来了,直接照比2018规则是大跳水),五星评价,本成绩可适用于标配6气囊+驾驶辅助系统的车型。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排侧气帘、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前后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副驾驶气囊关闭功能、车身稳定系统、开门预警、后碰预警、主动刹车(对人、对车、对二轮车、对交叉路口)、路牌识别、车道保持系统、并线辅助、环影、倒车车侧预警、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动变道辅助、自动泊车、碰撞自动呼救、自适应大灯,整备质量1675公斤。
正碰得到20.587/24分,其中后排儿童在碰撞中胸部得到边缘评价,并且碰撞后车门自动落锁没有解除,扣掉1分,大概率也是小电瓶的毛病。
侧碰得到满分,这个成绩也算是正常的,毕竟,侧碰台车的标准暂时还是没变的,只不过左右随机撞了。

MPDB碰撞得到20.427/24分,其中主驾驶的胸部和后排左侧乘客女性假人的胸部得到边缘评价,同时碰撞兼容性评价丢到0.861分,这也是现在大多数碰撞测试机构强调的,对于大多数路上存在的车子来说,一台新车必须是体现出所谓的“人道关怀”的体现,不能因为你是什么坦克300你是什么牧马人就可以在路上横冲直撞无所畏惧,而是要更多的考虑到其他小型车辆以及行人等弱势群体。

鞭打测试得到5.45/7分,其中前排得到4.246/5分,后排颈部得到1.204/2分,后排的表现较差,这整体也体现出来了当时的车型对后排的保护不到位的问题,这台车只能算是一个缩影吧。总体合计起来,乘员保护得到89.49%,整体来说得分也还可以,毕竟是新规则,我的容忍度要高一些。
行人保护得到76.81%,其中腿形得到满分,头型得到6.521/10分,整体的表现在吉利家族的车型里也算是不错的了。

主动刹车得到82.01%,其中AEB得到29.632/38分,车道保持和车道偏离得到满分,盲点监测得到3/5分,SAS和车身稳定系统得到满分;ADAS系统主要还是主动刹车拉了一点;大灯得到6.981/10分,看视频似乎是转弯的时候大灯随动没跟上,丢了不少分。
不过总的来说,星越L作为第一台公开测试成绩的车,也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整体来说这个表现还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这个MPDB的控制量也不错,说是性价比之神也没错。
2022款广汽丰田威飒 2.0L CVT四驱至尊型,得分率83.1%,五星评价,本成绩可适用于2.0汽油版全系车型。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主驾驶膝部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前后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副驾驶气囊关闭功能、车身稳定系统、主动刹车、车道居中保持、变道辅助、环影、倒车车侧预警、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适应远近光、碰撞自动呼救,整备质量1680公斤。
正碰得到20.212/24分,其中左后侧女性假人的腹部下潜过度,扣掉1分,并且胸部也得到边缘评价。

侧碰得到19/20分,其中虽然伤害值得到满分,但是气帘的长度不符合尺寸要求,这我就没整明白了,这大气帘还能不够尺寸要求?

MPDB碰撞得到18.534/24分,其中主驾驶乘客的胸部和后排儿童假人的颈部得到边缘评价,同时后排女性假人的腹部下潜过度,扣掉1分,外加碰撞兼容性扣掉1.018分,这个表现只能说很一般,这也成为了拉分的项目。

鞭打测试得到5.798/7分,其中前排得分4.675/5分,后排得到1.123/2分,依然是后排表现不好。总体加起来乘员保护得到85.28%,整体的表现只能说凑合事儿。
行人保护得到77.42%,其中腿形得到满分,头型得到6.613/10分,整体上主要扣分的部分还是出现在风挡附近,这个也确实没办法。

主动安全得到81.44%,其中AEB得到30.276/38分,车道保持、车道偏离预警、盲点监测和车身稳定系统均得到满分,但因为没有配备路牌识别以及限速提示,2分就没了;大灯得到6.239/10分,依然是丰田祖传的远光灯眼瘸的问题,各位开过的想必一定很有体会的。
威飒的这个MPDB太让人跌眼镜了,怎么安全带又出问题了?还有这个远光灯,都特么25万的车了,你给个稍微好点的大灯不行么?别的我倒是也不觉得有啥太多别的问题,这个新标准能上来就拿五星的,应该大家都是好苗子,你想想2024规则出来之后,会有多少车直接0星的?
接下来还有四台车测试了,但是没出结果,具体的原因也很耐人寻味。
2022款东风风光500 1.5L CVT尊享型,整备质量1410公斤。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胎压监测、主驾驶安全带未系提示、车身稳定系统,就这点配置,你指望他能拿多少分?我觉得1星吧,毕竟CNCAP没有0星机制。
2022款江淮思皓A5 1.5T CVT尊贵型,整备质量1440公斤。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排侧气帘、胎压监测、前排安全带未系提示、车身稳定系统、主动刹车、开门预警、路牌识别、车道居中保持、变道辅助、环影、全速域自适应巡航、倒车车侧预警、自动泊车、矩阵式自适应远近光、碰撞自动呼救,这个配置虽然看上去很丰富,但是考虑到这车在CIASI的名场面,我觉得这个车拿五星还是有些许的困难,新规则或许混一个四星还是可以的。
2022款威马W6 520KM PRO全能版,整备质量1815公斤。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车身稳定系统、疲劳驾驶提示、主动刹车、路牌识别、车道保持、环影、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适应大灯。这个配置也不低,正常来说,应该能得个五星,差不太多,只不过威马似乎消失了?我上次回国一台新车都没看到。
2023款郑州日产纳瓦拉 2.5四驱手动舒适型,整备质量1788公斤。配置只有俩气囊,所以你猜这个是1星还是1星呢?
2022款长安UNIV 1.5T智慧领航型,得分率79.5%,四星评价,本成绩可适用于配备6气囊+L2驾驶辅助系统的车型。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前排安全带未系提示、前后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车身稳定系统、疲劳驾驶提示、主动刹车、路牌识别、车道居中保持、开门预警、并线辅助、环影、倒车车侧预警、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遥控泊车、自适应大灯,整备质量1400公斤。
正碰得到19.828/24分,其中后排儿童的胸部得到边缘评价,同时头部得到接近0分的评价,后排的保护较差。

侧碰得到19.001/20分,其中后排乘客的躯干得到几乎是0分的评价,腹部也有扣分,这个也是很多车型侧碰后排的问题。

MPDB得到18.897/24分,其中主驾驶胸腹部得到边缘评价,后排女性假人骨盆下潜,减掉1分,同时碰撞兼容性扣掉0.785分,兼容性不错,但是安全带约束差点意思。

鞭打测试得到6.499/7分,前排得到4.801/5分,后排得到1.698/2分,整体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这一项目上说明针对后排是有所考虑的。
外加后排安全带未系提示扣掉1分,乘员保护得到80.28%,这个水平基本上就是四星了。
行人保护得到69.23%,其中腿形得到4.317/5分,头型得到6.067/10分,这个表现跟索纳塔似的,我服了。

主动安全得到83.92%,其中主动刹车得到33.052/38分,车道保持、车道偏离、盲点监测、车身稳定系统都得到满分,但因为没有配备速度辅助系统,扣掉2分;大灯得到5.494/10分,大灯表现也有点拉胯了。
UNIV之前在中保研就有一些踩线过G的情况,这次在CNCAP算是玩脱了,实际上来说,只要80%就可以得到五星,但是UNIV只差0.5%,这能怪谁呢?谁也不能怪。
2022款上汽大众ID3 PRO极智版,得分率86.1%,五星评价,本成绩可适用于全系车型。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双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0胎压继续行驶、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车身稳定系统、前后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全车座椅监测系统、副驾驶气囊关闭功能、疲劳驾驶提示、主动刹车、路牌识别、车道保持系统、变道辅助、倒车车侧预警、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动变道辅助、碰撞自动呼救、矩阵式自适应大灯,整备质量1760公斤。
正碰得到21.854/24分,其中后排儿童乘客的胸部得到边缘评价,这个照比欧版的差不少,欧版后排是满分。
侧面柱碰得到14.904/16分,其中扣分项目都在碰撞一侧乘客的躯干上,这个比欧版强点,欧版柱碰假人是边缘评价,说实话侧面柱碰确实也没必要测试后排,本质上没什么意义。

MPDB测试得到20.834/24分,其中主驾驶一侧胸腹部得到边缘评价,这一点跟欧版是一样的。同时碰撞兼容性减掉1.089分,这一点上也跟欧版差不多,大众系列的车型,欧盟给的评价普遍是兼容性不太好。

鞭打测试得到5.77/7分,前排得到4.557/5分,后排得到1.213/2分,后排的得分依然是稍差,这一点其实不如上面的后排,而且欧版的后排明显是更好的。
外加侧面气帘保压和碰撞自动报警,加分4分,乘员保护最终得到89.32%,这个得分率比欧版的还高点,神奇。
行人保护得到73.19%,其中腿形实验得到满分,头型实验得到5.978/10分,头型测试是差不少的,当然这个跟欧版的成绩是基本上一样的。

主动安全得到85.98%,其中AEB得分得到31.714/38分,车道保持车道偏离盲点监测和车身稳定系统都得到满分,但是速度限制辅助功能没有配备,扣掉2分,IQ DRIVE就是只有速度提示,但是没有减速辅助,所以没办法;大灯得到7.478/10分,这个表现还不错,整体上来说跟iihs的大灯评价也差不多。
这台车的配置并不低,加上优惠其实可以跟海豚打一打,尤其是全系标配驾驶辅助,很吸引人,至于说前几天的ID4事故,这个我觉得,就像比亚迪那一起一样,你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case by case,不能因为一起事故,就开地图炮了,对不对?
2022款东风风行游艇1.5T DCT逐浪版,得分83.3%,五星评价,本成绩可适用于追风版以上配备8气囊+驾驶辅助系统的车型。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后排侧气囊、前后排侧气帘、胎压监测、一二排安全带未系提示、一二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车身稳定系统、疲劳驾驶提示、主动刹车、开门预警、车道保持系统、路牌识别、变道辅助、环影、倒车车侧预警、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动碰撞呼救、矩阵式自适应大灯,整备质量1715公斤。
正碰得到21.468/24分,其中后排左侧女性假人的胸腹部得到边缘评价,整体上来说还可以。
侧碰得到满分,这个表现还是不错的。

MPDB测试得到18.588/24分,其中主驾驶的胸腹部和右小腿都得到边缘评价,碰撞兼容性扣掉1.172分,整体上来说,倒也没啥大问题,但是确实,这个车内假人的伤害值,差点意思。

鞭打测试得到4.846/7分,前排得到3.706/5分,后排得到1.14/2分,整体的表现都一般,后排的表现更为一般。
侧面气帘保压和碰撞自动呼救加分4分,乘员保护得分率86.51%,整体上的表现还可以,也就是MPDB和鞭打测试差点意思,整体来说作为第一批公开的车型,表现的也不差,比威飒好,要什么自行车。
行人保护得到67.32%,其中腿形得到4.677/5分,头型得到5.421/10分,整体上来说表现一般。

主动安全得到85.24%,其中AEB得到33.218/38分,车道偏离、盲点监测和车身稳定系统得到满分,车道保持和速度限制辅助功能得到0分,言外之意,这车的车道保持功能是摆设,大灯得到8.18/10分,整体表现较好,只不过这种保持功能是摆设的车型,其实是称不上L2的,我个人理解的L2,至少车道要有居中保持功能,不能是那种画龙的。
不过这车我好像也没见过,偶尔回国一次毕竟能看到的车还是有限的。
2022款蔚来ET7 75KWH,得分率87.3%,五星评价,本成绩可适用于全系车型。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排中央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前后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车身稳定系统、疲劳驾驶提示、主动刹车、开门预警、路牌识别、车道居中保持、变道辅助、环影、倒车车侧预警、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自动变道辅助、遥控泊车(跟ET5一样,据说可以升级到L3)、自适应大灯,整备质量2349公斤。
正碰得到22.462/24分,整体上的表现非常优秀,没有出现严重的扣分项目。
侧面柱碰得到13.429/16分,这一项目表现的可以说非常差了,前排躯干得到了边缘评价,再多点就是weak了,或者甚至是poor了。

MPDB得到20.946/24分,乘员保护上没有任何问题,尤其是后排和副驾驶都得到满分,主要的问题出在碰撞兼容性上,扣掉了1.636分,按照某家车企的解释,这应该是车太硬了造成的。

鞭打测试得到5.312/7分,其中前排得到3.778/5分,后排得到1.534/2分,是比较少有的前后一视同仁的车型,当然,得分都不好。
外加4分加分,乘员保护得到88.18%,主要还是柱碰拉了后腿。
行人保护得到77.15%,其中腿形得到满分,头型得到6.572/10分,整体上来说也还可以,77的得分率也在欧盟能排个中游了。

主动安全得到91.04%,其中AEB得到34.805/38分(这或许就是激光雷达的功劳),其余的车道保持车道偏离盲点提示以及车身稳定测试都得到满分,只有超速限制辅助功能得了0分,或许升级到L3的版本能带这个功能?大灯测试得到8.002/10分,表现的也是不错的。
总的来说,这个40多万的价格,除了side pole的表现差点,别的还算配得上价格。
2022款广汽合创Z03 潮智版510km,得分率71.3%,三星评价,本成绩除可适用于Z03的配备6气囊+驾驶辅助的车型外,还可以适用于AION Y的同配置车型。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排侧气帘、前后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 、前排安全带未系提示、车身稳定系统、主动刹车、车道保持、路牌识别、环影、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适应大灯,整备质量1740公斤。
正碰得到17.863/24分,其中后排儿童假人因为测试中ISOFIX系统失效,最终得分全部按照0分处理,同时后排左侧乘客的胸腹部也得到边缘评价,整体表现较差。

侧面柱碰得到13.484/16分,依然是前排的躯干得到了边缘评价,看来侧碰这个也是痛点。


MPDB碰撞得到16.668/24分,其中主驾驶一侧胸腹部得到几乎0分的评价,后排左侧乘客的胸腹部得到边缘评价,同时碰撞兼容性扣掉1.314分,整体上来说表现依然较差。

鞭打测试得到3.789/5分,前排得到3.738/5分,后排得到0.051/2分,这是什么水平呢,代表着你20公里被追尾,后排脖子直接断掉,简直是依托答辩。
外加2分加分项目,再减掉2分后排没有安全带未系提示,最后乘员保护得到70.4%,整体上来说这个水平就很差啦。
行人保护得到59.07%,其中腿部得到3.297/5分,头型得到5.564/10分,整体上来说十分垃圾。

主动安全得到80.95%,其中AEB得到33.394/38分,车道保持车道偏离和限速辅助以及ESP都得到了满分,但是没有盲点提示,直接一下子少了5分;大灯得到5.909/10分,主要的问题还是弯道照明距离和远光对路口两侧行人识别宽度不足。
这车的安全性基本上四舍五入跟埃安Y能划等号,所以埃安Y的安全性是什么样的?还用我多说了吗?毕竟那么多配置都是俩气囊四气囊的扔在那块,其实,本就不该有太多期望值。
2023款一汽红旗H5 2.0T智联旗畅版,得分率88.2%,五星评价,本成绩可适用于配备了9气囊+AEB的车型。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主驾驶膝部气囊、前后排侧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前后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车身稳定系统、后方碰撞预警、疲劳驾驶提示、主动刹车、开门预警、车道保持系统、路牌识别、并线辅助、环影、倒车车侧预警、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适应大灯,整备质量1635公斤。
正碰得到20.976/24分,其中后排左侧假人和儿童假人的胸腹部都得到边缘评价,但也就这一块丢分了,整体来说,按得分来看还行。
侧碰得到19.715/20分,其中前排乘客的躯干扣了一点分,不过上一代H5后排得0分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配备了后侧气囊的效果就是这样的。

MPDB得到20.818/24分,其中主驾驶右小腿得到边缘评价,同时碰撞兼容性罚掉0.673分,整体来说表现还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点小问题我比较在意。

鞭打测试得到6.005/7分,其中前排得到4.23/5分,后排得到1.775/2分,整体上来说表现算是前一批车里面最好的了。
加分项给了3分,似乎是紧急呼救出了点叉劈;乘员保护总分89.48%,还可以,新规则过85其实都还算可以。
行人保护得到74.18%,其中腿形得到4.995/5分,头型得到6.132/10分,整体上来说照比H5老款有所改进,当然依然没有达到特别高的水平。

主动安全得到93.38%,其中AEB得到36.952/38分,其余项目均得到满分;大灯得到7.437/10分,主动安全系统的表现非常优秀,大灯稍微差点意思,但依然是同级别的前列水平,这一块上是挺让人惊喜的。
H5新款比H5经典改进了很多,安全性上也是有了新的提升,只不过,结构的这个问题,不知道到底咋回事。
接下来是一台,非常的,给力的,重量级车型,要说多重量,想必这个得分就很足够体现了。
2022款创维EV6 520智能版,得分率39.9%,一星评价,这评价也不存在什么适用不适用的问题了。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前排和后排左侧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后排右侧安全带限力功能(这个配置真的很鸡贼)、车身稳定系统、主动刹车、疲劳驾驶提示、车道保持、自动泊车、路牌识别、全速域自适应巡航、环影、自适应大灯,整备质量1920公斤。
正碰得到13.26/24分,其中主副驾驶的右大腿都得到0分,后排儿童假人全身均得到0分,同时后排左侧假人的胸腹部得到了weak评价(就是接近0分),颈部也得到了边缘评价,碰撞后车门未解锁,扣掉1分。

侧面柱碰得到0分,单纯看伤害值的话,假人躯干得到0分,头部得到边缘评价,腹部和骨盆都有较多扣分,但同时因为假人躯干的伤害值超出了假人上限(简单来说HIC爆了,假人废了一个)

MPDB得到16.111/24分,其中主驾驶右小腿得到weak评价,同时主驾驶胸腹部和后排左侧乘客的胸腹部得到边缘评价,兼容性扣掉了2.585分,这也是2022规则实行一年多以来,目前的记录,无人能破,除非换成什么坦克500来,但我觉得显然后者可能也做不到这样。

鞭打测试得到3.699/7分,其中前排得到3.475/5分,后排得到0.224/2分,整体上来说表现也是非常差的,可以说从任意一个方位撞上来,车内都得带个魂环。
儿童乘员保护静态评价得到2/3分,外加罚掉2分,抵消了,最后乘员保护得到38.45%,这个水平或许跟雷诺zoe和船长快乐车差不多,后者还有俩星呢。
行人保护得到61.46%,腿形得到3.53/5分,头型得到5.689/10分,这个水平跟上面的乘员保护比起来,似乎已经是让人感觉还可以接受的程度了。

主动安全得到30.26%,其中AEB得到3.995/38分,我一度以为我是查错小数点了;剩下的除了车道偏离预警和车身稳定系统得到满分,其余都是0分;大灯得到5.134/10分,嗯,反正这个表现,咱也别说自己是什么智能型新能源车了,你要管这个叫智能,那估计有定速巡航的也算了。
就这车卖20万,坑不坑人啊。
2022款比亚迪海豹 700km长续航后驱版,得分率88.6%,五星评价,本成绩可适用于全系车型。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主驾驶膝部气囊、前后侧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前后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车身稳定系统、碰撞自动呼救、后碰预警、主动刹车、路牌识别、开门预警、疲劳驾驶提示、环影、并线辅助、车道居中保持、全速域自适应巡航、倒车车侧预警、自适应大灯,整备质量2015公斤。
正碰得到22.783/24分,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表现,目前这个得分也是新规则下最高的之一。

侧面柱碰得到14.289/16分,其中碰撞一侧乘客的胸部得到边缘评价,这块跟上面的超神表现比起来就差了点了,不过侧面柱碰基本上也都是这个水平。

MPDB测试得到21.139/24分,其中整体上来说成绩没问题,只不过兼容性扣掉了1.294分,但整体依然是比较高的水平,只不过在兼容性上还有提升空间。

鞭打测试得到7分满分,这个我必须得夸夸,前后排一视同仁,没有搞区别对待,水平比你们其他的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儿童保护静态评价(这个就是类似于IIHS里面的LATCH评价)得到满分3分,外加4分加分项,乘员保护总得分92.27%,这个水平是绝对的新规则里面顶级水平,说是第一梯队都有点小瞧了。
行人保护得到66.75%,其中腿形满分,头型得到5.012/10分,这个整体的表现就一般了,而且甚至有点低了。在这之后,一堆收了钱的还有自来水,在那块说,这是因为车太硬导致的行人保护差,我觉得这句话反而是一种另类的“黑”,因为比亚迪日后也会把海豹卖到欧洲,如果欧洲测试了,你的行人保护这么烂,准备拿四星么?有那么优秀的乘员保护和主动安全,为什么不把行人保护做好呢?

主动安全得到92.97%,其中AEB得到35.994/38分,其余的项目均得到满分;大灯得到7.917/10分,整体上来说表现还是非常的不错的,要比以往的比亚迪的驾驶辅助系统有很大的提升。
整体来说,海豹还是一台不错的车的,三电的水平,也是同级别的领先水准,外加上这个顶尖的安全水平,我觉得大家还是可以纳入考虑的。
当然,我不买,毕竟我是坚定的老旧燃油车爱好者。
2022款东风日产奇骏 VC-TURBO 300两驱豪华版,得分率85%,五星评价,本成绩可适用于除低配车型外的全系汽油版车型(e-power车型不可适用)。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前后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车身稳定系统、疲劳驾驶提示、主动刹车、后碰预警、移动物体预警、碰撞自动呼救、环影、路牌识别、车道居中保持、倒车车侧预警、全速域自适应巡航、变道辅助、自适应大灯,整备质量1624公斤。
正碰得到21.351/24分,没有出现严重的扣分项,表现的也较为优秀,整体还是可以给到好评的。
侧碰得到满分,这个测试对奇骏来说其实蛮小儿科的。

MPDB得到19.61/24分,其中后排左侧假人的颈部得到边缘评价,碰撞兼容性扣掉1.333分,兼容性较为一般,这还是某些人常常讽刺的“实战没赢过”的日本车,你算算,他比上面的碰撞兼容性还差,那是不是说明上面的也是实战没赢过了?

鞭打测试得到4.617/7分,其中前排得到3.738/5分,后排得到0.879/2分,后排的表现较差,当然前排表现的也就很一般了。
外加儿童保护静态评价+3分,加分项4分,最后乘员保护得到89.04%,其实也不错了,只不过鞭打测试太可惜了,丢了不少分,不然还是有望超越CRV新款进90%的。
行人保护得到70.26%,其中腿形得到3.976/5分,头型得到6.563/10分,整体上来说表现也只能说很一般。

主动安全得到84%,其中AEB得到31.624/38分,其余的主动安全项目均为满分;大灯得到6.552/10分,大灯的表现较为一般,主动刹车的表现也稍差,整体拖累了总成绩。
不过总的来说,三缸沙漠王子比起上一代的四缸肉鸡,整体上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的,无论是驾驶感受还是动力感受,或者说是日产最被诟病的安全性,都有很大的提升,抛开能不能去沙漠玩这个问题不论,车还是可以的,而且这内饰比起丰田,那不是强太多了?
2022款江铃福特领睿 ECOBOOST 170尊领型,得分率86.8%,五星评价,本成绩可适用于标配6气囊+L2级驾驶辅助系统的车型。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车身稳定系统、前后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碰撞自动呼救、主动刹车、开门预警、路牌识别、车道保持辅助、环影、全速域自适应巡航、并线辅助、倒车车侧预警、自适应大灯,整备质量1630公斤。
正碰得到19.384/24分,其中副驾驶右大腿得到0分,后排儿童假人得到weak评价,整体的表现较为一般。

侧碰得到19.96/20分,其中后排乘客的骨盆稍微有点扣分,整体上来说也无伤大雅

MPDB得到20.753/24分,其中假人没什么太大问题,扣分项主要都在兼容性上了,扣掉了1.397分,整体上来说在同级别里兼容性还是稍差一些的。

鞭打测试得到6.185/7分,其中前排得到4.449/5分,后排得到1.736/2分,甚至,这个后排的成绩甚至比前排还好,做的不错。
外加儿童保护的3分和4分加分项,乘员保护得到89.85%,这个水平依然也是比较优秀的水准,毕竟还是那句话,达到90就已经是比较领先的水平了。
行人保护得到72.65%,其中腿形得到4.958/5分,头型得到5.94/10分,这个水平就还凑合吧,毕竟是我心目中从来行人保护都是糊弄事儿的福特。

主动安全得到87.98%,其中AEB得到34.667/38分,其余项目都是满分,大灯得到6.372/10分,大灯的得分稍差一点,但别的项目得分还是不错的,整体上的主动安全水准是对的起价格的。
领睿这车听说也卖到澳洲了?然后叫赤道好像,这车据说也是江铃主导的车型,不过也有说法是科隆也有人在参与,反正跟美国福特肯定没关系就对啦。
2023款上汽荣威RX5 PLUS1.5T 超感旗舰型版,得分率88.6%,五星评价,本成绩可适用于配备6气囊+完整版驾驶辅助系统的车型。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前后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车身稳定系统、疲劳驾驶提示、碰撞自动呼救、主动刹车、路牌识别、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系统、环影、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适应大灯,整备质量1630公斤。
正碰得到22.617/24分,整体上没有出现严重的扣分项,表现也是不错的。
侧碰得到20分满分,整体的表现也是十分优秀的。

MPDB得到20.135/24分,整体上来说也没啥严重的扣分项,而且兼容性只扣了0.683分,兼容性上来说是兼顾了安全性和对其他车辆的兼容,这个水平要比上面的海豹好不少。

鞭打测试得到6.037/7分,其中前排得到4.236/5分,后排得到1.801/2分,后排做的也是比前排好,整体上来说也是考虑了新的测试标准的。
外加儿童保护3分+4分的加分项,乘员保护得分率得到92.78%,这个水平也是基本上目前没有被超越过的水准,跟上面的海豹一样属于顶尖水平。
行人保护得到75.23%,其中腿形满分,头型得到6.285/10分,整体上来说要比上一代也有很多进步,这个保护水平也比上面的海豹要好一点。

主动安全得到86.53%,其中AEB得到35.125/38分,除了盲点监测得到0分之外其余都是满分;同时大灯得到7.463/10分,不过选顶配车的话,这个水平其实总得分率有望超过90%,我觉得有点可惜,当然了,就这个中配的车型的配置能得到这个分数,也不差了,可以给个好评。
2022款长安林肯Z 2.0T i酷 尊雅版,得分率88.1%,五星评价,本成绩可适用于配备6气囊+copilot 360 2.0主动安全系统的车型。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侧气帘、行人保护机盖、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全车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车身稳定系统、主动刹车、路牌识别、车道居中保持、全速域自适应巡航、变道辅助、倒车车侧预警、环影、自适应大灯,整备质量1644公斤。
正碰得到22.618/24分,整体上没有出现严重的扣分项目,表现也可以说是不错的。
侧碰得到满分,表现还是可以的。

MPDB得到21.074/24分,其中碰撞兼容性扣掉0.765分,其余的项目表现都不错,要比我之前想象的北美品牌普遍兼容性不佳的情况好很多。

鞭打测试得到4.645/7分,其中前排颈部得到3.572/5分,后排颈部得到1.073/2分,后排表现较差,前排表现也很一般。
外加儿童保护的3分和2分的气帘保压功能,乘员保护得到89.93%,这个乘员保护水平还是比较一流的。
行人保护得到88.97%,腿形得到4.428/5分,头型得到8.918/10分,这个行人保护水平在新规则里面基本上就是顶尖的水准,或者说,可以把基本上去掉,这就是第一。

主动安全得到83.05%,AEB得到30.291/38分,除了速度辅助得到0分之外,其余的项目都是满分;大灯得到7.029/10分,其中转弯弯道照射距离数值太低,稍差一点;整体上来说,AEB的性能也差很多,而且这还是完整体的水平。
所以说林肯Z本质上是不是也可以适用蒙迪欧的成绩?
2022款北汽麦格纳极狐 HI高阶版,得分率89%,五星评价,本成绩可适用于配备华为驾驶辅助硬件的车型。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排侧气帘、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全车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疲劳驾驶提示、道路救援呼救、后方碰撞预警、主动刹车、开门预警、路牌识别、车道居中保持、并线辅助、倒车车侧预警、环影、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动变道辅助、自动驶入匝道、自适应大灯,整备质量2145公斤。
正碰得到19.502/24分,其中后排儿童假人全身都得到0分,后排左侧假人的胸部也得到边缘评价,这一项目上表现一般。
侧面柱碰得到满分,这个有点东西,毕竟很多欧洲的新车现在都做不到侧面柱碰满分,我觉得这一点上,极狐做的是不错的。

MPDB得到22.362/24分,整体上没有啥丢分项,除了碰撞兼容性扣掉1.523分,不过这也比我预想的兼容性好很多,因为毕竟,他曾经把一个兼容性很烂的车撞烂了,所以我寻思着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不得撞没3分?

鞭打测试得到5.506/7分,其中前排得到4.532/5分,后排得到0.974/2分,依然还是后排的成绩不行。
外加3分儿童保护和4分加分项,乘员保护得到91.13%,这个水平也基本上是比较高的水平,极狐虽然刹车不好使,但是这安全性还是到位的。
行人保护得到72.27%,腿形得到满分,头型得到5.841/10分,机盖子上的设计还是差点意思,不过考虑到这台车也经常说自己太硬了所以行人保护差,所以也是预料之中的。

主动安全得到93.96%,其中AEB得到37/38分,剩下的主动安全项目除了速度辅助都得到满分,大灯得到7.694/10分,这个主动安全水平也基本上是新规则里最高的之一了,不得不说华为的辅助硬件还是有两下子的。
当然,低配就没这些了。
2023款理想L9 MAX,得分率91.3%,五星评价,全系就这一个配置。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后侧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一二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车身稳定系统、道路救援呼叫、后方碰撞预警、主动刹车、开门预警、疲劳驾驶提示、路牌识别、车道居中保持、并线辅助、倒车车侧预警、自动泊车、自动变道辅助、环影、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动驶出匝道、自适应大灯,整备质量2520公斤。
正碰得到22.83/24分,整体上没有严重的扣分项,表现较为优秀。

侧面柱碰得到满分,这个表现也相对比较优秀。

MPDB得到20.935/24分,整体上没有出现太严重的扣分项,但是碰撞兼容性扣掉2.59分,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新规则表现最差的车型。

鞭打测试得到5.535/7分,其中前排得到4.442/5分,后排得到1.093/2分,整体上来说的表现也很一般,尤其是后排的这个得分,跟“奶爸车”的定义有点出入,毕竟孩子坐后排,鞭打测试不行容易出毛病。
外加儿童保护的3分和4分的加分项,乘员保护得到93.37%,这个水平目前是第一。
行人保护得到75.87%,其中腿形得到满分,头型得到6.381/10分,整体上来说,这么大个车,反而觉得也还行,毕竟兼容性也差,行人保护差也正常。

主动安全得到95.55%,其中AEB得到37.027/38分,剩下的主动安全系统测试除了速度限制辅助功能,剩下的都是满分;大灯得到8.471/10分,这个总体得分表现也是目前新规则主动安全榜单里面第一名,毕竟堆了那么多料,不得高分也对不起这个配置了。
2023款 上汽通用凯迪拉克锐歌 后驱长续航豪华版,得分率88.8%,五星评价,本成绩可适用于全系车型。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0胎压继续行驶、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前后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疲劳驾驶提示、开门预警、主动刹车、环影、路牌识别、车道居中保持、并线辅助、变道辅助、自动泊车、倒车车侧预警、全速域自适应巡航、环影、自适应大灯,整备质量2535公斤。
正碰得到22.318/24分,其中后排两个假人的胸腹部都得到了边缘评价,整体上来说得分还不错,但是后排这块还是有待改进。

侧面柱碰得到满分,表现不错。

MPDB得到21.144/24分,整体上没有严重的扣分项,但是兼容性扣掉2.608分,这跟上面的L9并列兼容性水平倒数第一。

鞭打测试得到5.838/7分,前排得到3.98/5分,后排得到1.858/2分,后排比前排还好,又是比较神奇的组合。
儿童保护得到2分,外加4分加分项,乘员保护得到92.21%,这个乘员保护的水平也是第一梯队的水平,非常可以了。
行人保护得到72.63%,其中腿形得到4.558/5分,头型得到6.337/10分,整体上来说得分的水平也就一般。

主动安全得到90.19%,其中AEB得到34.785/38分,LKAS得到2.625/3分,其余的项目除了限速辅助之外其余的得分都是满分;大灯得到7.659/10分,整体来说除了车道保持得分稍微低点,别的成绩也都可以。
2023款东风本田CRV 240TURBO两驱智领型,得分率88.1%,五星评价,本成绩可适用于1.5T除最低配外的所有车型。
标准配置包括前排双气囊、前排膝部气囊、前后侧气囊、前后侧气帘、胎压监测、全车安全带未系提示、前后排安全带预紧限力功能、车身稳定系统、疲劳驾驶提示、碰撞自动呼救、主动刹车、路牌识别、车道居中保持、并线辅助、倒车车侧预警、环影、车侧盲区影像、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适应远近光,整备质量1620公斤。
正碰得到21.096/24分,后排左侧乘客的胸腹部和儿童的头部得到边缘评价,整体表现还行,但是后排扣分还是较多了。

侧碰得到20分满分,这个水平还是可以的,尤其是10气囊配上了之后,这就很正常了。

MPDB得到20.977/24分,整体上来说没有严重的扣分项,碰撞兼容性扣掉1.261分,兼容性比奇骏好,整体上来说也可以。

鞭打测试得到5.385/7分,其中前排得到4.265/5分,后排得到1.12/2分,这个得分整体表现还是一般般的。
儿童保护得到2.5分,加分项4分,外加后排中间座椅安全带未系提示没起到作用,扣掉0.5分,乘员保护得到90.07%,这个水平也超过90%了,表现也还是不错的,比上一代强多了。
行人保护得到80.56%,其中腿形满分,头型得到7.084/10分,表现整体良好,当然了,也可以说这是日本车车皮子软,所以行人保护好。
主动安全得到88.09%,其中AEB得到37.223/38分,剩余的主动安全系统所有测试都得到满分,大灯得到4.599/10分,这个大灯太狗屎了,要不然起码这个得分率是93-94左右的;大灯的弯道照明宽度不够,照明范围也明显不够(一般的车型前照距离大概都是180-190左右,CRV才163米)。
以上,就是CNCAP测试过的所有车型的各种数据,公开测试车型共计532批次,非公开的不知道有多少,也有很多人在我这些期的专栏下留言,大抵内容都是,CNCAP这种五星批发部,有什么专门写专栏的必要吗?
或许,也算是对我自己内心的一种执念的交代吧,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看CNCAP,一直看到现在,CNCAP也算是跟着我一起走过了人生从懵懂到逐渐成长的过程,CNCAP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提升了自己的评测的严格程度,也越来越公开公正,不管这过程中他们走了多少弯路,至少,对整个汽车市场安全性的提升也是大家看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改变。
2024/2025年的CNCAP规则目前也基本上定下来了大体的方针,整体的思路就是增加行人保护和主动安全的占比权重,评价测试更严格,并增加了翻滚测试气帘保压功能的项目,基本上这就是把NHTSA和欧盟的严格的标准都搬进来了,相信那时候又会照出一批牛鬼蛇神,也会进一步倒逼车企提升安全性水平,让消费者真正买到安全又适合自己的好车。
从2022年的12月底一直写到现在,也是半年有余,我也感谢这半年间,大家对我的这个系列的专栏的支持和关照,很遗憾,只是做了一点微小的整理贡献,但是如果能让大家看到更直观的CNCAP的测试过程的话,那我的这个整理就算没白做。
或许现在整个汽车爱好者圈子里,都是乌烟瘴气的,充满了非黑即白和各种扣帽子的纷争,但我一直都单纯的只是希望我这里,能够成为一些真正的爱好者的交流的避风港,至少,大家以后提到某台车安全性好不好的时候,不是搬出某些媒体老师的作弊论据,或者不是搬出什么铁皮厚不厚,而是搬出这些测试的数据,用事实说服对方,做到真正的以理服人。
再次,对大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