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类发疯的原因。

2023-06-17 20:21 作者: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  | 我要投稿


◼️ 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如果从未对疯与不疯的行为作出定义,那么社会就不可能出现对疯狂的边缘化与迫害行为,更不会造就所谓疯癫的历史。米歇尔·福柯在《疯癫与文明》里对中世纪的麻风病人到二十世纪初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进行了缜密深入的分析,认为对疯狂的定义创造了个人与社会的态度,也使得这一现象本身成为人为的产物和标签,人类被迫在正常与脱轨的状态中来回横跳,以免被排除出主流的精神想象和角色定位。


◼️ 因此,在词语符号中具有强烈历史性贬低意义的“疯”字本应该成为区别群体、隔离部分精神患者或时常产生社会越轨行为的个人,如今却在中文互联网里成为了一整套越发成熟的「发疯文学」,更有“年轻人哪有不疯的”“人活着哪有不发疯的”“地球毁灭请让我第一个死”“与其精神内耗自己不如发疯diss别人”等不同的话语表征出现。疯癫、发疯正逐渐从边缘与否定的状态中剥离出来,成为当代网络社会传播交往过程中较为典型表达方式:尖叫、歇斯底里、想死、扭曲、崩溃、痛哭、想要暴打这个世界的人类正在向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福柯证明:


◼️ 二十一世纪的文明,不是通过分离、切割、拒绝的方式塑造了疯癫的历史,恰恰相反,在这个流动的、暧昧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同质化的现代社会里,缺乏发泄渠道、生活郁闷、观念与现实碰撞矛盾、时常愤怒又不知所以的人类个体们,不以疯为惩罚的原因,而以它为存在的可能、以时代的特征——不会发疯的人,将很难理解生活的轨迹为何总是不称心意;不会发疯的人,将承受更多的心理负担;不会发疯的人,将成为最不正常的成年人。


◼️ 在这个时代,发疯的是女人、是打工人、是小镇做题家们,同样的,也是舆论、是理想主义者、是功利实用主义者,是每一个想要同化他人却又不得不承认异质性的个体,是所有被物化的心灵,是那些想要说理却无处可寻的最没用的知识分子。


◼️ 发疯的人在清晨起床的时候大声尖叫,在午夜梦回时歇斯底里,在阳光正好的时候阴暗爬行,在充满希望的生活里崩溃大哭。


◼️ 七十年前,福柯说“疯狂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七十年后,现实生活告诉我们“疯狂不仅是一种文明产物,更是人类还能继续活着的理由”。


🩺

06/15/Thu.


人不应该打搅,

任何发了疯的人。

@TuTouSuo™️ 


这是契诃夫说的,不是我,要我说,人总是要发疯的。但可惜,这句话也是我借用了波伏娃的那本小说名称(《人总是要死的》)挪用而来,请原谅写作者头脑当中语言的贫瘠与枯燥乏味的词语,它们是组成不了任何富有意义的句子的。由此说来,我的大部分观点都来自于前人的启迪,出自每一本值得深刻品读的书籍,以及那些细微的,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人类生活动向。于是我将本篇文章命名为《人类发疯学》,一则是注明所有说法的来源正当,具有学理性的思考;二则是符合人类百态的发疯行动特征。当然如果诸位读者仍需要更进一步的解释,它的副标题也将会一同呈现出来:《人类发疯学:别烦哈哈哈哈哈哈,不然我一拳捶爆世界嘻嘻哈哈耶耶耶》。


💊 发疯的女性


愤怒、疯狂、情绪脆弱、歇斯底里。很凑巧的是,在发疯的大部分通用语词中,有至少超过八成的内容可以毫无偏差地符合主流认知中的女性形象:她们总是如此容易崩溃,甚至在完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变得癫狂起来,愤怒得像是“泼妇”或“母老虎”一样令人发指。如此一来,发疯的女人似乎更适用于形容愤怒的女人,她们聚集在一起,用某种爆炸的、被认为是几近失控、骇人的方式准备摧毁已然存在的、完美的社会秩序:一个擅长于猎巫的时代,一套让女性被困在家务劳作中却无法获得报酬的生活规则,一出将女性主义商品化又污名化的好戏。


她们愤怒,愤怒让女人变成其他人眼中使人惶恐不安的对象——因为秩序和既有的规则可能再也无法准确无误地控制发疯的人,她们跳脱出了游戏设定的边界与角色约定,成为了社会不当越轨者;因为发了疯的、愤怒的女人拥有着令人惊骇的力量,如同上世纪七十年代诞生在文化运动中的女权主义,她们的愤怒成为了觉醒的星星之火:推迟结婚与崇尚不婚主义,享受经济独立的回报,从对男权的依赖中得以脱身。她们成为了出走的“娜拉”。


黑人女权主义者奥德丽·洛德在《愤怒之用》中说道:“每个女性都储存了足够的愤怒作为武器,能够用来对付那些不管是来自个人的还是其他什么压迫,正是这样的压迫促成了这种愤怒的出现。如果这种愤怒精准地锁定了某个目标,就能成为一股强大的能量,进而带来社会的进步与改变。”


但这是不对的,在既得利益者的视角中,愤怒得发疯的女人是错误的存在。为了维护文明的历史性发展,这些疯掉的人只能被排除出话语和行动的正确空间,通过符号体系的整体污名与制造偏见,让女人在“发疯”的危机之中成为失常的主体,例如“女拳师”“仙女学”,借用讽刺与嘲弄的语态,将群体彻底与正确、正常、正当的主流表演空间相互割席。


不过遗憾的是,这里缺少必要的具有典型的象征性事件,能够将这些污名、偏见、脱轨的抽象由头放置于具象的意义表达之上——假使只有抽象的玩意儿,没有具体的标靶,那么所有的内容都如同虚空的“无”一般,难以真正为人所认知、在社会中存在。因此,一旦女人被发现做错了事,“疯了”的由头便找到了寄生的可见、可感、可知的对象,群体性的猎巫狂欢也就接踵而至,好不快活。


像是几个世纪前的塞勒姆事件一样,疯掉的女人变成了恐怖的女巫,被架上火刑架。所有的既得利益者与他们的拥护、控制对象一起,站在盛大的、熊熊燃烧的火光边痛快地说笑着。


美国女性主义学者丽贝卡·特雷斯特在评价七十年代的女权主义运动时说,”在第二波女权主义浪潮里,虽然愤怒让那些女性的形象遭到丑化,被刻画成不招人喜欢的模样,但也正是这愤怒为她们的女儿和孙女撞开了大门“。
如今,猎巫行动仍在继续,疯狂的女人、疯狂的女人的女儿和孙女,又还能愤怒多久,火焰又将如何被添柴加火,继续旺盛下去?


一切都正在发生。


💊 发疯的知识分子


二十岁的时候我看王小波,看他笔下的陈清扬雪白的乳房在青葱的草地上摇曳,看他在黄金时代里如何被一锤锤地锤成了干瘪的老牛。于是他成了我在文学创作中最喜欢模仿文风的作者,但怎么说,那股子黑色幽默的气质,把什么都能调侃打磨一番的感觉,我始终未能把握要领。大概是我还是把什么都看得太重,什么都要与他人争辩一番,非要计较那如何将那瓜怂脑子里不知从何而来的奇怪思想纠偏过来,非要和这世界里莫名其妙稀奇古怪的事情打个照面再死命地较真有关。

这一点上,王小波先生看得就很透彻。因为他要是看不透彻,那他就不可能写出《我的精神家园》这一本册子出来。原因很简单,他明明得了世界的真理,却总要面对这虚假又浮于表面的生活,那除了疯之外,就只有大彻大悟后的超然可以解释了。


但大部分的知识分子都不是王小波,做不到超脱于物外,做不到完全建立一座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由此只能是夜以继日地疯癫和痴傻下去——只要他/她是有智识和理性思考能力的,就不可能在找到个可能的生存空间。


所以我说王小波先生是透彻的,因为他早就看透了知识分子的不幸:“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时代”“我认为,知识分子的长处只是会以理服人,假如不讲理,他就没有长处,只有短处,活着没意思,不如死掉。”


此话当然是真理,否则将它作为论据的我未免就有失水准,但我私以为这样的阐述已无法完全覆盖如今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处境,于是与文章楔子部分的独白一致,我也悄然将其作为挪用、化用的对象,转化为“知识分子的长处不仅是以理服人,更是那股子理想主义的愣头青模样,认为世界是可以对话的、价值理性的存在是可供想象和践行的,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不止于物质温饱之上”。由此,知识分子实际上具备了两重身份,一是理性的对话者,二是理想的期待者。


有了这样的前提,再回过头来看她们/他们所生活的具体环境:混乱的、同质化的舆论空间,人人强调的不是逻辑和交往理性,而是全然相反的情绪、偏见和个人经验式的常识;同时,世界被极大地物化了,人的价值被总结为了能赚多少钱、粉丝关注有多少、做什么体面的职业。在此基础上,知识分子的存在是如此之疯狂,她们/他们竟然希望与他人保持对话和沟通的可能,竟然寄希望于构建以智识为根基的理性空间,竟然把人生的追求与目标放在如此虚无的「认识自己」或「寻找永恒的价值追求」之上,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你说说看,知识分子当下的处境,是不是比王小波说的时候,更加不幸,乃至不堪。


更令人瞠目的是,知识分子还不能有沾染世俗风气的名头,比如你用思想或文字卖钱,以换得物质生活的满足,这时候你也只能是个二流货色,是个端着碗吃饭,放下碗骂x的主儿。谁管你是真正在意什么东西,谁也不在乎你如何理解这件事,总之知识分子最好喝西北风,两袖清风,一生干净。


当然最重要的,知识分子千万别做考研机构,不然哪怕今天你写的是什么事、发表的是什么观点,都有人会说:


“讲个笑话,一个考研机构竟然说自己是知识分子。”


你看,这不就被骂了两回。一句话里扣俩屎盆子。 


巧的是,这句话还反驳不了,因为你要和他讲理,就必须先重新定义考研机构这件事,就要说明白了我们如何理解所谓的“机构”,如何构建起来一个“不像机构的机构”,如何希望借助这个我们能够做好的平台尽可能多地传递属于这个学科、这个学科中仍然在笔耕不辍、始终思考的人,正在做的事情。


而能说出这样话的人,注定是知识分子对付不了的人。


瞧见没有,这就是当下交流的死胡同,你发现理性没有用,沟通没有用、对话没有用,所以要怎么办:


发疯,狠狠地、狼狈至极地、声泪俱下地、痛哭流涕地、歇斯底里地、彻底癫狂地,发疯起来:


(尖叫)(对不起)(都是我活该)(我从最开始我就不应该这样做如果我不这样做我就不会沦落成今天这个样子)(对不起)(对不起我真的知道错了)(求求你原谅我吧)(我怎么可能是知识分子呢)(痛哭流涕)(我真的错了)(我活该被骂)(我是这个世界上最讨人厌的人)(我就是个笑话)(对不起)(阴暗地爬行)(抓住裤腿)(我这就去骂醒我自己)
完了。我又想到,我是一位女性,一位做考研机构的、自称知识分子的女性。我可真是,疯上加疯的女疯子。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 ᵒ̴̶̷̤ꈊ˂̶̤̀ )✧


扫描息流

获得全所新传考研公益资料


☾˚‧º· ☾˚‧º·


「24届/春日基础班」


梳理重点内容

将理论落回生活


♡+♡=♡²


「2024/公开课/再建巴别塔」


FIRST THOUGHT

BEST THOUGHT

追逐独立,畅意自由



「2024/TuTouSuo/全程班」


将真空理想连接现实

以理想入世对抗荒谬世界


🐼🐡


人类发疯的原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