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让你玩转教育机构销售!
“教育机构销售到底要怎么做?”
这恐怕是多数校长、老师无时无刻在思考的问题。
教育机构销售工作开展确实有难度。 过于热情——显得太假仿佛诈骗;过于高冷——信息爆炸时期根本无人问津。 但是,你知道吗,其实销售是非常容易进行模块化管理的!
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教育机构销售神器——数据漏斗。
一、数据管理漏斗是什么?谈起数据管理漏斗,你是否一头雾水? 但是你一定知道机构的销售其实就是拆分成4件事情——邀约、到访、面咨、签单。 数据漏斗核心是对销售4个环节再次进行拆分,从成交量倒推到每个环节,分析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例子一:王顾问在例会上被批评签约数量太少,但是他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解决。他这个月打了100个电话,有30个试听,10个上门,最终签约5个。 如果想要提高签约数,你是否有答案? 我们逐步来分析:试听转化率是30%,上门到访率是30%,签约率是50%。说明王顾问签约技巧是足够的,基数比较少。那么为了提高到访量,应该增加电话拨打量。 例子二:小李刚刚入职了少儿英语机构的销售,感觉到工作非常累,但是却没有太多成果。他每天打30个电话,但是每个月愿意参加体验课的不过10个左右,最终转化只有1-2个。 对小李工作进行拆解:小李电话转化率非常低,体验课转化率略高。 如果我们和机构内其他销售人员对比,发现电话转化率相近,说明可能是体验课包装不够吸引人、客户意向过低等原因,并不是个人问题。 如果是小李个人电话转化率偏低,可以考核小李话术是否存在问题、访问周期是否不够合理等等。 看了上面两个例子,你是否初步了解如何分析销售问题? 归根到底,销售问题可以总结为两大问题——数量和技巧! 如果有效资源数量太少,让顾问对有限池塘进行频繁捞鱼,不利于资源再生和维护,容易让用户对机构产生厌烦情绪。
那么,就应该通过地推或者渠道合作方式去获取名单,增加资源,才能保证顾问工作能够有序推进。
如果是技巧出现问题,应该针对顾问缺失技巧进行及时培训以及后期考察。
二、漏斗系统构成要素为了让漏斗系统能够稳定运行,我们需要通过收集并完善相应要素。 1、基本信息数据采集是漏斗建立的第一步,并采用合适方式进行呈现。 2、资源来源用户信息采集表是销售的基础。
通过这张表格对用户进行初步调查,了解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到机构、来自什么社区等相应信息。能让机构能够更了解哪种销售动作最有效果,哪种方式获客成本最低。

3、家长分级根据家长意向度进行家长分级。
A类家长:有培训意向,也愿意出资;B类家长:对教培有一点概念,培训意向不是特别明确;C类家长:对教培完全没有概念或者已经直接拒绝。 对于不同家长,我们需要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是截然不同的。有针对性跟进,能够取得更好效果。 但是我们注意一点:家长分级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时间和销售动作介入,家长意向度会随之发生变化。换言之,用户潜在价值是需要我们去发掘的! 4、回访日期根据“1,3,7,21”周期去循环往复跟进用户,直至保证用户价值丢失,成为无效资源。 5、跟进记录每个课程顾问对自己工作进行全面及时记录。 不仅能让机构主能好掌握顾问销售工作进度,也能够保证更换销售员也不影响工作,能够顺畅对接。 6、资源公有池:在多人销售情况下设置资源公有池。 资源分配遵循“双优原则”,将优质资源先分配给销售能力优秀的顾问。保证对资源充分利用和挖掘。 因为每一个名单都非常珍贵,所以如果短暂没有跟进和回复,不能够直接划分为无效资源。当用户超过一个月没有跟进,自动掉到公有池,让其他顾问进行选择和再次利用。
学会数据管理漏斗这一招,让你能够很快发现销售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从简单的数据记录开始,从一张的上门登记信息表开始,从每周的会议开始,你会逐渐发现销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