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军衔介绍——二战陆军篇

今天开个新坑,大鹅的特种部队篇先放一放,这期间发生了许多事情, 实在是忙不过来。正好哥们儿留学了,现在时间上没有国内那么紧迫了,没有早八,也不会从早上到晚,有很多时间出来写写文章,查查资料。因为之前做的不太严谨,非常给我点赞的朋友,我以前就是直接从维基百科上面找,也没有作注释,专业的论坛呢也没去看。说句实话,我最多逛过的就是铁血军事网和一个外国论坛Luftwaffen,这方面确实搜集范围狭窄了一些。也许我应该在Google Scholar上面搜索,也许搜得到一些对我有帮助的内容。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一、背景介绍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苏维埃俄国(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Федеративн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俄語發音:[rɐˈsʲijskəjə sɐˈvʲet͡skəjə fʲɪdʲɪrɐˈtʲivnəjə sət͡sɨəlʲɪˈsʲtʲit͡ɕɪskəjə rʲɪˈspublʲɪkə] )是指1917年11月7日(俄历十月革命)到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联盟成立)这一段期间。苏维埃俄国取消了俄罗斯帝国的旧式军队军衔制度,同时将属于军事贵族的一些特权比如属于个人的军衔、称号取消掉。苏维埃俄国的这一创举,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主义共和国以及后来的苏维埃联盟军队迈向现代化的开端。
二、军衔制度的变化
取消俄罗斯帝国军衔制度——实行军人服务等级制度——恢复军衔制度
三、军人服务等级制度
苏俄军队在1918年1月28日成立。从1917年12月16日苏维埃政府已发布取消沙皇军衔制度起直至1935年9月22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为顺应军队正规化建设而恢复军衔制为止的这段时间之间,苏联没有实行军衔制度,而是实行军人服务等级制度。
不得不说军人服务等级制度在当时确实是独树一帜的,从他们的职称称谓上,只有同志之间的革命友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军人服务等级制度有15级之分。
由低到高分别是:

K-1级别:


K-2级别:


K-3级别:

K-4级别:

K-5级别:

K-6级别:

K-7级别:

K-8级别:

K-9级别:

K-10级别

K-11级别:

K-12级别:

K-13级别:

K-14级别:

四、苏联红军军衔制度
苏联红军军衔制度是指1935年到1940年这一时间段,共分为六等十六级,由低到高分别是元帅级指挥员、高级指挥员、上级指挥员、中级指挥员、初级指挥员和红军战士。



五、1940-1943年的苏联红军军衔
这一段时期军衔制度没有变化,主要是军衔样式更加精美,至于为何有这种变化,我因为不是历史专业的,我找到一份第二次世界大战年表:







由此可见,苏联决策层已经发现德军陷入了多线作战的战争泥潭,加上士气的充沛,以及对国际局势的把握,这些老革命家已经对战争的结果产生了乐观估计,新式军服和军衔正好就是一种赋予苏维埃男儿强烈的荣誉感和对胜利的期盼。



第二次世界大战年表: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viewed 21 February 2023, <https://encyclopedia.ushmm.org/content/zh/article/world-war-ii-key-dates?parent=zh%2F10694>
维基百科:
苏联军衔制度
苏维埃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