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多想无益,不如干活!
每天都有问题,每天都有麻烦,无论人生处于什么阶段,就没有完全顺心如意的时候。 原来我以为一切都是因为“钱不够”的问题,只要赚到足够的钱,日子就会变好,彻底轻松了。 后来才发现,不管有钱没钱,烦心事都不会少,生活中从来都是充满了琐碎的苦恼和麻烦。 而且你钱越多,往往问题就越多,麻烦就越大,你不惹是非,但是是非非也会找上门来。 所以我就想,有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呢? 没有一劳永逸,只有一死了之?
如果说一个人一辈子都是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无论什么时候都没有烦恼,那这个人唯有是处于精神问题之中才有可能。 反正不管别人如何对他,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他都感觉不到,他的思维是混沌的、单一的,因此没有什么烦心事。当然这也意味着他恐怕也永远无法感受真正的快乐和人生滋味。 而一个头脑正常的人要想彻底摆脱忧愁苦恼,那好像只有死亡才能做到。 我们看这世上的人们,无论年轻还是年老,又有谁心里没有烦心事的?所以很多人把死亡视为解脱。 但我想告诉你,你如果是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要知道,主动求死实际上是一种逃避,死亡不是解决烦恼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方向。
苦和乐本是一体,无分彼此
这天底下的任何事物都包含了自身的反面,有生就有死,有苦就有乐,这是客观存在和规律。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那些烦恼,又何谈顺心?如果没有痛苦,又如何会有真正的快乐? 人生都是从逆境中走出来后才能体会到扬眉吐气,只有经历过挫败后才能感受痛苦,只有独自承受过漫长的痛苦才能品尝快乐的滋味。 没有离别之悲伤,就没有重聚之欢乐;没有失去之痛苦,就没有得到之欣喜。 人生如酒,五味杂陈。悲欢离合是人生,酸甜苦辣是人生,五味尝遍,心才能得到修炼,最后才能得出几分真味道。
人到中年:多想无益,不如干活!
孔子曾说过一句话,“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这就告诉我们,只是在脑子里空想,实际上一点用没有,但现在很多“聪明人”都喜欢胡思乱想,把这当成一种智力游戏,获取一种虚幻的优越感。 我早就吃过这样的亏,我原来觉得只要脑子想明白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实际上并非如此。人到中年,我面临过无数次“怎么办”的时候,但想来想去都不得其解。 后来我悟通了,“夜里想了千条路,早起还是卖豆腐”,空想如空转,与其想而不行,不如行而再想。 所谓知行合一,就是强调理论要跟实践相结合,只有一边行动一边思考,才算是行、思都有益。所以,想起了都是问题,干起来才有答案,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在实践中。
精神有寄托才能生机勃勃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艺术家往往颓废,很多研究理论的人,很多脑子用多的人,大都显得精神不济,意志消沉,萎靡不振。 而做企业做事业的那些人,比如马斯克等企业家,看起来却是精神健旺,生命力很强。 前者容易悲观,后者往往乐观。行动派从来都是比空想、空谈派活得积极,更容易拿到成果。 到了中年阶段,我们可以观察下身边的老人,看那些平常自诩聪明的人到老了以后是不是又是懊悔?聪明人容易一事无成,就是因为顾虑太多,反而不如阿甘这样的人心系一处,坚持到底,有所作为。 人这辈子要想做事,就没有万事俱备的时候,处处有阻碍,时时有麻烦,但在解决这些问题 的过程中,我们就等于灵魂在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