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枯树赋有感

2023-10-02 12:17 作者:qdlf888  | 我要投稿



庾信,这位才高识渊的文人,以他的能言善辩之才,肩负着出使西魏的重任。然而,自那以后,他就像被命运抛弃的枯树,再未回到故土的怀抱。在大约第二年,他写下了这篇千古流传的《枯树赋》。在这篇赋文中,他以枯树作为意象,寄寓了国家覆亡、家族凋零、乡关之愁等象征意义。


在这篇赋文中,庾信借助历史典故和自然元素,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他以东晋文人殷仲文的故事起头,写出了自己与殷仲文的相似命运。殷仲文才华出众,却因政治风云的变幻而失去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他失意失势,忽忽不乐,最后只能对着庭槐感叹,“此树婆娑,生意尽矣”。这种悲凉的场景在段末被烘托出来,充满伤感,极富感染力。


接着,庾信以枯树为对象来描写。他笔下的白鹿塞之贞松、雍州南山之文梓,都是根柢强壮、枝叶四布的繁荣景象。然而,它们终究逃不过枯败的命运。这引发了庾信的思考:桂为何而销亡?桐为何而半死?原来,它们都曾是从三河徙植,九畹移根的良木。它们曾在建始殿、睢阳园中开花、落实,以之为乐器,雅音美妙动人。它们曾有凤鸟栖息、鸳鸯聚集的高洁气质。然而,在秋风月夜中,它们却孤独地凋零着。


这篇赋文中的枯树,不仅是庾信个人的情感寄托,更是他对国家、家族和乡关之愁的象征。他通过枯树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覆亡、家族凋零的悲痛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终极关怀。


在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被拉近了。人们常常借助自然元素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枯树赋》正是这种文化传统的典型代表。庾信通过自然元素,尤其是枯朽之树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不仅凸显了他对生命、命运和家国情怀的思考,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篇《枯树赋》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份历史见证。它见证了庾信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孤独与无助,也见证了人们对生命、家国和命运的思考与追求。它以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感动着每一位读者,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和内容,以下是我为您撰写的一篇文章:


象征着高洁与灵性的桐树和桂树,向来是人们所崇敬的对象。它们不仅具有可栖凤鸟、可集鸳鸯的高洁气质,更在秋风月夜中显露出使鹤哀唳、使猿夜鸣的灵性。然而,当提及它们的命运时,却让人倍感疑惑。它们为何会走向枯死?这其中又蕴含了什么深意?


事实上,这段描述并不应该被看作是对现实的写实,而是一种象征。这棵桐树和桂树的命运,实际上可能代表着家族的兴衰和个人的命运。


让我们从庾信的《哀江南赋》开始谈起。这篇赋文开头便陈述了庾氏祖先的世德功业。庾氏祖先禀赋嵩山华山的灵性,在黄河洛水的滋润中成长壮大,主要安居于洛水、黄河,即今河南、陕西一带。在遭遇永嘉之乱,晋室南渡之后,庾信的八世祖也随之迁徙至江南地区。这一段家族历史,可以说就是“三河徙植,九畹移根”的真实写照。


再来看“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将雏集凤,比翼巢鸳”,这些语句所描绘的是庾信与其父庾肩吾在梁朝宫廷中极受礼遇的逸乐生活。而在这安乐的生活中,父子二人犹如“凤雏”“鸳鸯”,享受着无尽的恩宠与快乐。


然而,“桂销亡”“桐半死”的命运,却是庾信自金陵覆灭后逃奔江陵,遂羁北不归、家道衰落的现实及悲哀的心境的象征。这种巨大的反差,使得我们对庾信的遭遇和心境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同情。


那么,为什么庾信会对枯树有特殊的情感,甚至以之作为家族命运的象征呢?这或许可以从他的个人经历中找到答案。在金陵陷落之前,庾信的生活富足而安逸,家族地位显赫,他自己也在宫廷中备受尊崇。然而,金陵的陷落改变了一切。他的家族失去了往日的荣光,他自己也失去了归宿。


在这种情况下,枯树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家族的衰落,更是庾信自身命运的象征。他的才华和努力曾经如同盛开的花朵一样引人注目,然而时局的巨变却使得这一切都化为乌有。他的家族地位和个人荣耀都被时间和历史所吞噬,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悲哀和失落。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段文字中的“桐半死”“桂销亡”并不仅仅是自然景象的描述,更是对庾信个人遭遇和心境的深刻写照。他的家族和个人命运的兴衰变化,以及他在历史巨轮下的无助和失落,都被他巧妙地融入了这段文字之中。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人性和命运的深刻剖析。它揭示了家族的兴衰和个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沉浮,同时也展现了人类面对未知挑战时的无助和失落。而其中最引人深思的,或许就是那颗枯树所象征的悲凉与命运的无常。

     形异之树所蕴含的生命力量和高木良树轻易被摇撼的现实。 奇丑形异之树,外形弯曲臃肿,盘旋扭结,低矮如熊虎顾盼,倒伏如鱼龙起伏,节如山连,纹如水凑。这些树木天然的特质在巧匠的眼中却是罕见的艺术品。经过巧匠一番雕琢,铲平树皮,去掉疙瘩,便成为了一件美轮美奂的树雕作品。这树雕繁花满枝,如重重碎锦,又如片片真花,枝叶纷披,散乱如霞。这树雕的美丽让人惊诧不已、眼花缭乱。 高木良树如松子、古度、平仲、君迁之类高大挺拔的良木,甚至被冠以“大夫”“将军”等美称,但最终却逃不过苔菌埋压、鸟虫剥啄的命运,往往被风霜雨露侵袭而枯亡。这些良木虽然被人们所赞美,但最终却无法逃脱现实的打击。然而,在巧匠的手下,枯木焕发出新鲜的生命力。这正是庄子所讲的“无用之用”。这些枯木虽然看似已经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但是经过巧匠的雕琢之后却展现出了新的生命力和美丽。 庾信着意枯树、赋写枯树,是因为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树雕作品的美轮美奂,让人们惊叹于自然界生命力的伟大和人类智慧的无穷。而高木良树的轻易被摇撼现实则提醒人们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要珍惜每一个生命。 总之,本文通过对比描写表现了奇丑形异之树所蕴含的生命力量和高木良树轻易被摇撼的现实。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以及自然和人类智慧的伟大。

读枯树赋有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