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谜案真相(三)
但是这件事儿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就是李元吉和李建成捆在一起都不能保证战胜李世民,你何况李元吉自己?如果李建成倒了对李元吉更不利,因为你父皇不可能把皇位传给你,肯定首先考虑李世民的。但是如果说这件事儿能够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既打击了李建成又打击了李世民,对他是不是更有利?但从结果来看李元吉也不像有这么深谋略的人,新唐书当中记载就是齐王李元吉通过宇文颖策反杨文干这件事情,但是资治通鉴的时候司马光就认为这是不真实,他就没有记载,但是这件事情最后怎么就处罚到秦王府了?
有的学者提出一个脑洞大开的想法,就是秦王李世民手下这个大臣杜燕了解到太子像杨文干运送盔甲这件事情,马上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让耳洞换和乔公山两个人去告发太子,说服这两个人其实并不难只要告诉他们,如果你们自己不去举报我们就去举报你。因为在这件事情上李渊舍不得处罚太子,一定是拿你们两个当替罪羊,如果这时候再加一点恩惠这两个人必然要去密保。还有一个细节不仅是这两个人告密还有个宁州人杜凤举也来告密。
我了解到皇太子和庆州都督杨文干他们两个人领外盒要造反了。这件事情上即使没有这两人告密,也会有人把消息传递给李渊告密。这个人如果不是来自太子府,不是来自齐王元吉,那么一定就来自秦王府,同样是跟李渊避暑的时候李世民曾经问过李渊的,你派别人去的就可以了,为啥派我呀?一般人能得到出兵的机会,如果心里对这件事情没有把握的话,李世民能跟李渊讨价还价来问这件事儿父皇让我去,我赶快就去了。突然问一句你为啥让我去?我能得到什么好处?李渊不仅是许诺他当太子,而且还讲说将来你当了太子之后,我就把李建成安排到四川当蜀王,如果他听你话他就安稳在哪儿,如果不听你话你就自己决定怎么处理他。
你想想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所以整个证据链看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是杜燕策反了宇文颖让宇文颖挑动杨文干造反,然后李世民去了之后再杀人灭口,在青史上抹掉这些痕迹一切不都水到渠成了?虽然这种假设是存在的,但是里边也有一个问题李渊怎么就反应过味儿来处罚杜燕,了解背后可能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回到史料当中,在寻找蛛丝马迹是李世民走的时候信誓旦旦的李渊和李世民回来时候若无其事的李渊中间发生了什么?他有点儿类似于听证会啊,听听大家的意见,到底如何应该解决这件事。参加这个会议当中的人有谁?
首先有齐王李元吉还有后宫的一些重要的嫔妃还有一个人,这两派人物出现,会跟李渊讲什么?肯定会讲说太子确实没有谋反之心,他也是无心之过,你就饶了他您给他点儿机会。因为后宫这边是被李建成打通了,肯定是向着李建成说话,但这些事儿只能减轻李建成的罪责,你不能说清秦王府跟这件事儿有什么关联,更不可能处罚到杜艳。但是史料当中记载,参加这个会议当中还有一个特殊人物,就是当时的大唐中书令密国公叫封德彝,这个人深得李渊的信任,但是他还有一个角色他是秦王府的属官,对秦王府这个一举一动非常的熟。这个事儿就让人迷惑,如果他是秦王府的人,他应该向着李世民说话应该去打压太子,但是恰恰不是这么回事。
冯德彝这人最早是隋朝的降将,没有得到李渊的重视甚至要给他撵回家,但这个人的必要才经常出一些计谋,让李元觉得眼前一亮特别是在东征王世充的时候,本来打不下来了这个李渊有点儿想撤兵了,但是那个冯德彝就说了,说皇上这时候你不能撤兵,因为王世充虽然帝王人多,但是很多兵将不听他调遣,这个时候我们只要再坚持一阵逐个击破肯定能打破王世充。刚听了这话之后李渊就坚定了决心,让李世民继续往前打,结果真就把王世充给战败了,从那之后他就官职一路上升成为了密国公,而且到了天策府中辅佐李世民,他记得李世民的重用,又得李渊的信任,所以这个人来的时候肯定是比较合适的。
但是这个人是脚踏两只船的,他跟太子的关系也非常好,谁有利我跟谁是个墙头草随风倒的人物,他在贞观年间这个人官职也不小了是尚书右仆烨,他跟尚书左仆夜宵与之间的关系就非常不好,为什么?因为两个人商量好了一件事儿,挨说怎么办怎么办,说没问题一切以萧大人意见为准我也同意。但是到了太宗李世民面前,他就变了另一套了这个事儿我认为不妥,我觉得应该是这样跟皇上面前争宠,所以他跟肖宇之间就非常的不合,至少唐太宗李世民就非常信任他,就在冯德彝死后好几年的时候御史唐琳专门弹劾他生前有奸诈行为,说冯德彝这人明知是天策府中的人,实际上是暗自支持太子的,特别是当时要废太子李建成的时候,被你作为天策府的属官,在皇帝摇摆不定的时候,你居然去支持太子李建成脚踏两只船,这种人十恶不赦,必须要剥夺他的封号,可见李世民是很多年之后也才知道他这件事情,我们也不知道他这个罪行到底怎么暴露的,反正有人去把这事儿举证出来了。
所以大家讨论结果一致认为把他所有的封号收回,把他封地收回,把他这个谥号也都给改了,这人太过分了就是个大叛徒,所以李世民也非常的生气。对比这些历史资料,你会发现只有冯德彝在关键时刻说出一些重磅的史料,认为这件事情跟秦王府有关系减轻了太子的罪责,但是这件事情他一定说的不是特别大,否则秦王李世民就该被拿下了。
这件事情他属于两头讨好,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那么李世民失去了合理获得王位的这样的机会,而太子李建成能够继续执政这件事情的关键人选就是冯德彝。不过是跳在前面的一个小丑罢了。这件事情在历史上直接的证据非常少,只能在星星点点的蛛丝马迹当中得出一个大概的假设,而这个假设没有人能证明他是否绝对的真实。但是产生的结果是不容置疑的,李世民又一次努力失败了,李世民断绝了一切合法继承皇位的机会,他的雄心壮志和梦想被挤压到了一条绝路之上。接下来兄弟之间还会有什么样的争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