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谈谈故事】我是椿,大鱼从我的梦想中来——我眼中的《大鱼海棠》

2017-12-16 06:07 作者:和平挖掘机  | 我要投稿

      第一次知道《大鱼海棠》,是一天我在逛B站时,很偶然地看到了《大鱼海棠》为众筹制作的片段。宣传片很短,但那片扑面而来的大红色一下就吸引了我,那是一种很有个性,又带着忧伤的红,让我想到了张艺谋的大胆配色和光影的使用。看完短片,我便决定要关注这部电影。

      我没去看首映,但从首映当日起便不停地搜索有关《大鱼海棠》的各种资料和影评。我喜欢在看电影之前看剧透,因为稍稍明白故事大意后,我便能更加专注地去看故事中的各种细节和表述手法,进一步思考原作者在创作时赋予故事的寓意。找了资料,我才发现这部电影让观众们等待了十二年,怪不得刚刚首映日,网上的影评和故事解读(剧透)就已经铺天盖地。看原片之前,我感觉自己已经接着许多观众的眼睛看完了整个故事,而且基本上看得没什么可看的了。当时的我想,这不就是一个最普通,最符合中国民间神话的“仙女下凡犯天条,舍命也要长相恋”的故事嘛。再加上一点青春言情剧的元素,构造一些小悲情让故事多一些讨好年轻人们的元素,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为展现画面技术高超而写出来的模板式故事嘛。看网上许多人说椿是“圣母”,看完网评,我感觉椿更像三圣母,下凡与人相恋,不惜自己受苦,一人承担罪过,这分明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最经典的仙女形象。至于湫,则是标准的男二号。这两个角色都无需批判,也无需对形象有过多分析。

      我抱着只看画面的心态去看《大鱼海棠》,至于故事,只要结构逻辑没有大问题就好。我在心里早已构思好了几版影评,这是一个很老很中国的传统神话故事,椿是经典的仙女下凡,湫是经典男二号,画面很好很张艺谋。因为看过太多影评和剧透,我想我的评论也无非就是如此。

      然而当我真的开始看这个故事的正片时,我却发现自己完全想错了,这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

      从首映日当天开始,网上便出现了铺天盖地的电影剪辑和电影原画。戴上3D眼镜,画面并没有让我有过大的震撼。我看过的电影比较少,对电影画面了解很少,《大鱼海棠》画面给我的直观感受是更像真实世界,像是一部真人电影而非动画电影。我甚至想如果把故事中的人物都换成真人来演,所有非人物的动画场景都保留,也丝毫没有违和感。我能有这种感受,也是原画细腻精美的一种体现吧。

      最先令我感到震撼的是音乐,音乐也是我认为在这部影片中最出彩的一部分。在看电影和看电视剧时,我总是会忽略BGM,然后看到评论中一大堆人评论BGM时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但是在看《大鱼海棠》时,比起画面最先抓住我的却是音乐,那音乐真的很美,美得细腻却又宏大,美得能传情,甚至美得有些出戏。背景音乐贯穿影片始终,不知不觉就让电影有了节奏感,让电影看起来像是一部MV,或是一本有声动态绘本,尽管作为电影整体节奏有点赶。

      其次令我震撼的是配音,自然得像是三次元电影的配音,完全没有一些动画电影中配音那种过分的夸张,最重要的是传情达意极为精准——正是如此精准的配音,让我只有置身电影院,亲自看完电影正片,才能明白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下面来谈谈故事,只有故事部分我能较为详细地说一些自己的看法。我之前看了大量说故事“琼瑶”,“烂俗三角恋”,“逻辑混乱”的评论,心想这也就是个简单的故事,只要架构和逻辑没有大问题就很好了。当听完开场潘淑兰奶奶的深情开场白之后,当我听到椿所在的世界不属于人也不属于神,而是学习并管理人类世界自然规律的其他人时,当我听到那个世界的天空就是人类世界的大海时,我忽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处于人与神之间的,拥有法力的椿和她的族人们,明明高于人,还要掌控人类世界的自然规律,却要位于人的世界之下?为什么不叫精灵或小怪,非要叫“其他人”?椿这次去人间不是仙女下凡,而是仙女飞天,还必须要特别努力才能飞上天?这些设定都并不是传统神话的模式,那么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带着这些疑问继续看后面的故事。

      椿去参加成人礼,成人礼上各种盛大的仪式,父母和孩子们告别,叮嘱他们到了人间一定要多加小心,椿就在一旁看着听着,这一切都没什么特别之处。椿临走前,她的妈妈凤千叮咛万嘱咐,告诉椿到人间要注意啊种种。我非常喜欢凤的配音演员,把一位母亲在给女儿送行时那种过分的担心体现得淋漓尽致。面对凤的唠叨,椿只回了一个冷冷的眼神,那是标准的青春期叛逆小眼神,这让我感觉后续的故事也无非就是青春叛逆小故事。椿喝下汤,以美美的姿态化成一条小红鱼,准备跟着大部队一起飞往人间。大家都往上飞,这时凤却特意把椿叫回来。“你给我回来!”明明椿就要走了,却被凤这一嗓子给硬生生喊了回来。凤最后以严厉的口吻把那些说烂了的话又唠叨了一遍,才带着无限担心,和少许的依依不舍让椿跟着大部队飞向人间。

      “你给我回来!”凤这一嗓子,瞬间把我的思绪喊明朗了。我忽然想到,椿临走前的那一个眼神,不正是想要挣脱束缚时的眼神。父母为自己送行,跟着大部队拼尽全力飞上高不可及,却又日夜期盼着能够到达的天空,拥有神力,掌管着人间规律,却必须要通过飞才能到达人类世界的底部——大海,去用七天的时间学习人间规律,这太像通过高考的高材生们,离开父母独自迈进大学生活的情景了。

      椿是高材生,她要努力地飞,飞到人间去学习,她要努力地飞,飞到没有妈妈的唠叨,没有束缚的美丽人间,去亲自感受那一番新天地。记得电影中旁白这样描述人间,他们听过身边无数的人说人间如何,却都和他们看到的不一样。这让我想到,进入象牙塔之前,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听过身边的人无数次提起过大学生活如何如何,有的说得天花乱坠,有的则说苦不堪言,可是当我们真正走进大学校园时,才会发现真的有些事和听来的完全不一样。

      鹏和妹妹在岸边看到鱼儿们来了,高兴地大喊着“你们又来了!”鹏在身上涂满鱼食,下海逗鱼,想逗逗椿这条小鱼却发现她见着自己还老跑。鹏上岸后感慨,“这条鱼和其他鱼不一样,她太聪明了!”这时我第二个疑惑点产生了,椿只是躲着鹏,而且根据后面的故事,想必大部分观众都会感觉椿为了保护鲲做出的一系列夸张行为真是标准傻白甜,哪里能看出椿太聪明了呢?当时我想鹏代表的会不会是良师,所以才能发现椿的闪光点呢?

      人间美好,但并不全是美好,椿看到了被渔网网主,生命垂危的海豚们,想救却又救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受苦。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不料她自己也被渔网网住,可是那天鹏却救了她。电影对鹏救椿这一段描写得格外细腻,这一处鹏和椿的对手戏也将我之前的疑惑解开——鹏并不是因为风浪大而被卷入海底,而是因为他在救椿时,椿不停地挣扎,不配合鹏的营救,最终用尾巴还把鹏甩向了漩涡。电影中对椿的动作描写格外细腻,能看出她数次极力反抗鹏的营救,即使鹏说是来救她,努力安抚她并让她配合营救,她还是不能相信鹏。哪怕能有一丝配合,鹏都不可能出事,可是椿就是极力反抗一位善良人的好意,坚定地拒绝营救,最终将救命恩人推向死亡。这次事故不是偶然,而纯粹是椿的主动行为所致,鹏救了她,她却一直以为来救自己的人是需要远离的敌人。这样的椿,真的有鹏说的那样“太聪明”了吗?

      《大鱼海棠》的编剧梁旋曾说,这个故事源于他的一个梦境,他梦见自己赤身裸体,和大鱼在大海中游泳。他说,有的鱼太大了,大海容不下它,它就只能飞到天上去。

      我从这个故事中感觉到,椿,就是“我”,而鲲,就是“我”的梦想。

      椿代表着“我”,这个“我”是原作者,也是我们每个人。当初拯救了椿,最后椿又用一生去守护的鲲,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真正的梦想。有关努力追逐与守护梦想的故事有很多,但在《大鱼海棠》中,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达到了一个顶峰。椿和鹏的相遇是命中注定,就像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命旅程中找到自己的梦想。当心中升起一个梦,那种激动就像是一见钟情,忽然间知道做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忽然间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就像是忽然间遇到了一生挚爱。如果说人间是大学,而椿是一位高材生,那么鹏就是她在求学路上走来走去,最终遇到的自己内心真正的追求。

      人遇到自己一生挚爱的人,神遇到自己一生挚爱的神,其他人遇到自己一生挚爱的其他人,那么努力地去追就好了。可是椿不能明目张胆地追求鲲,因为他们不属于一个世界,因为椿是“其他人”。正是椿特殊的身份,让这个故事变得格外复杂。椿拥有神力,却还不是神,一切规矩都要听天规,也就是神指定的规矩。神在这个世界上是至高无上的,他们高高在上,位于人类世界的天空。其他人负责掌控人间自然规律的运行,却要位于人类世界的底层,只有努力地飞才能来到人间,而且仅仅停留的七天也是为了学习。作为其他人,他们有能力,却要听天规,而不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去追逐自己想要的,他们要做的是为人类服务。这样的他们,甚至居于人类世界之底,所处的位置还没有人类高,甚至受到人类世界和神界的双重压制。

      椿是努力的好孩子,才有力量飞跃海天之门,人间就像是他们的象牙塔。可是当椿遇到自己的真爱,也就是自己的梦想——鹏时,她不能追求,因为她不能去接近人类,更不能去爱,因为她妈妈给她起名为椿,希望她接自己的班,而不是在人间胡闹。椿是“其他人”,既不是没有任何法力,可以凭手艺自给自足,简单快乐的人类——或是匠人,也不是法力高强,高高在上可以指定规矩的神——或是主流力量甚至是传统思想观念。她是有力量,却又没法向众人承认自己内心真正诉求的“其他人”——或是有能力,心中也有梦,却迫于现实压力无法去追梦的人,她要做的只是好好接妈妈的班,做个好孩子,远离人类——或是那些看似荒唐的梦想。

      其他人之所以是其他人,是因为有能力,所以又不能追求那些看似和自己能力不符的,在外人看来并不成功的梦想,又没有站在那么强大的位置,所以必须遵守主流与权威定下的规矩,用自己的能力在这些规矩定下的位置上为人们服务。他们是迫于现实压力,被迫忘掉初心的其他人,低于随心所欲的人类匠人,又受到来自主流权威之神的压抑和束缚。

      象牙塔的景象和大家说的都不同,是那样的美,却也那样的充满残酷。原本活蹦乱跳的鱼儿们被渔网困住,那渔网是来自现实的束缚。鱼儿们被渔网勒伤,却只能哀嚎,椿看着渔网却无能为力,直到自己也被现实之网困住。鹏冒着风浪来救椿,鹏让椿活了下来,却因椿的反抗而死。椿的梦想帮她挣脱现实的束缚,她却不停地排斥,直到把梦想甩入绝望的漩涡。这样的椿的确“太聪明了”,聪明得过分,聪明得只知道不听话就不是好孩子。为了能顺利接妈妈的班,无论如何都不和人类接触,无论如何都不相信自己心中梦想的美好,却不知是那梦想给了自己一次生的机会。这正像一些高材生为了去亲朋好友口中的好学校,在志愿申请表上填满了别人口中的好专业,心怀进了大城市就能改变命运的梦,却不知走进校园之后才发现一片迷茫,自己心中最初的梦想哪里去了。

      椿的生日是4月18日,白羊金牛,天真而执着,固执又倔强,椿的性格完美地符合了她的星座。她独自一人去找灵婆,灵婆说什么都是要有代价的,她要取走椿身上最美丽的东西。最终,灵婆选择了将椿的半条寿命和承载着鹏的灵魂的鲲连在一起,从此椿和鲲永远相依。影片中,背景音乐一直没有停,也一直都那么抓人,甚至比画面还抓人。背景音乐一直与画面和情节那么相称,可是到了椿在找鹏的灵魂时,却突然变得澎湃得有些过分。这一处明明应该更平静一些,更抒情一些,体现椿在找鹏时内心的焦虑与苦涩,只有灵魂静静放置之处,过于澎湃的音乐显得有些出戏。如果只是诉诉儿女情长,音乐本应细腻感伤如晓风残月,可是《大鱼海棠》的音乐仿佛能告诉我,这个故事并不局限于男女爱情。

      椿记得鲲头上的伤疤和眼神,却不知道他的名字。椿找了六个小时,才苦苦把鹏找到。椿用半条寿命和灵婆做交易,用自己的寿命做赌注,一定要把鹏救活,送鹏回家。椿在选择和灵婆做交易的那一刻起,便是用自己的后半生做赌注,去追自己的梦。

      2000年,梁旋从江西考入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三年之后,他选择以不参加所有期末考试来退出这个人们挤破头都想进入的第一学府。梁旋认为那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而自己也不需要凭借那一纸文凭来证明自己。梁旋从清华退学,并不是因为成绩不过关,而是他主动放弃了在第一学府求学的机会,只因那不是他自己真正想要的,他想追求自己真正的梦想。然而追寻不被旁人理解的梦想是要付出代价的,退学就是拿后半生做赌注,要么成,达成心中的梦,让心中的大鱼翱翔于天空,要么败,一败涂地,再没有机会进入清华那样的高等学府,还会落得一身骂名。《大鱼海棠》原作者的追梦,也像椿一样,义无反顾,拿自己的未来当了赌注。

      现实总是告诉梦想,你需要有一个看起来还差不多的形式,这样才能被更多的人看好,实现起来才能更有动力。从小时候起,我们便能听到身边的人们给成功下的各种各样的定义。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读研读博,进大企业,这是一种大众化的成功。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追求,有一些人的追求变不那么主流,比如理科学霸梁旋的导演梦。如果下定决心,不管周围任何人的眼光,坚定地追求自己不寻常的梦想,至少在外人看来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那代价也许就是人们认为我们最出彩的“财富”——高分,好文凭,好工作,如果从事别的行业可能会发挥得更好的强大能力。当梦想偏离主线路,这些“财富”似乎都要成为追梦的巨大代价。然而在我们付出代价的同时,我们的梦想,我们心中的那条大鱼,我们将一生与它的一生相依。大鱼生,则我生,大鱼灭,则我灭。梦想在心中,则我们有生活的动力,梦想破灭了,则我们的人生也随之没有了意义。我们与梦想一见钟情,但那份爱却连接着我们的生命,去实现它们,我们用来做赌注的是一生。

      椿为大鱼起名为鲲,她对鲲说自己叫椿是妈妈希望自己接她的班,而她则只希望鲲越长越大,长得比玻璃钢还大,比镜子还大,比床还大,大到整个屋子都装不下它。如果自己注定要被束缚,那么就请让梦想长成一条巨大的大鱼吧,因为梦想是大鱼,没人能束缚得住它。但是在鲲还小的时候,椿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将它藏起来,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只为它能平平安安长大,最后将它送回人间。当心里有了一个小小的,和众人的期待不一样的梦想时,我们也曾将它悄悄地藏在心里,为了不辜负周围人的期望,在表面上按部就班地前进着,心里却一直装着那条梦想的大鱼,慢慢将它养大,直到好时机到来,让它飞上天去。但这个等待的过程是异常辛苦的,就像椿所经历的种种磨难。

      人类的灵魂待在其他人的世界会带来灾祸,当大鱼长得太大时,灾难就将降临在椿的族人身上。这就像当心中那个不符合周围人期待的梦想越长越大,终于展现出自己的样子时,必将引来质疑的声音。不走寻常路,非要叛逆而为,小则引发家庭矛盾,大则让自己名声狼藉,甚至连累到其他人。在鲲还小的时候,雨水就已经变咸了。凤察觉到雨水变咸了,而椿却和鲲在雨中欢快地起舞。也许椿和鲲感觉不到雨水的咸,也许变咸的雨水是椿的眼泪,那也许是没能真正接纳自己心中梦想的椿在过去迷茫时留下的泪水,也许是在保护那份梦想时看到现实的阻力留下的无奈而苦涩的泪水,也许是终于可以遵从自己的内心,在梦想的天空中翩翩起舞的充满喜悦与激动的泪水。椿执拗地想保护鲲,送鲲回家,结果天漏了,海水从天空涌进了其他人的世界。不按照看似完美的“成功计划”走,偏要自己闯出一片天,最终带来的也许就是吵闹和决裂。这种叛逆行为带来的矛盾,过度激化便会伤及周围的人,就像椿一意孤行结果把其他人的世界弄得天翻地覆,洪水从天而降。椿最终与海棠树融为一体,平息了灾难,只是牺牲了自己。自己不闹了,不再去追那么不现实的梦想了,一切看起来也就平息了。椿只是个孩子,没有那么强大的法力,可是一切灾祸由她而起,她不再执着于梦想,周围的一切也就平静了。

      并不是因为椿是女主角,并不是因为椿的法力有多么强大,追不寻常的梦被大家看成了违反规矩,看成了一切矛盾的根源,那么放下梦想,似乎是平息这一切矛盾最好的方法,只是自己必须要做出全部的牺牲,就像椿最后和海棠树融为一体,放下自己的梦想,也放弃了自己真正想去拥有的不一样的人生。

      椿这么一闹,把其他人的世界和人间的通道闹开了,虽然丧失了法力,但她也得到了送大鱼回家的绝佳机会。椿相当于用自我牺牲打开了一条通道,通向自由而美好的人间,让自己的梦想能够自由地翱翔于天际。椿做出的牺牲像是一场革命,虽然自己差点丢了性命,又丢了法力,但她的这场“革命”却把通向梦想的大门打开了。其他人的世界与人间相同,预示着人们传统而禁锢的思想开始有所开放。现实中,那些努力追寻梦想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周围的人看到,这些不走寻常路的人们照样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被周围人所赞美的成功。他们便成为了梦想的开拓者,即使自己会有所牺牲,但那都将为其他追梦的人们带来动力,为他们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

      《大鱼海棠》的原作者看起来也是在“闹”,学锅炉的理科生非要坚持自己的导演梦,但一旦这个梦成真了,他便是一位革命者,用自己的努力为更多追梦的年轻人们拼出一条全新的路,为他们的梦想开启海天之门。

      湫去找灵婆,灵婆说,那小姑娘的寿命和她大鱼连在一起,大鱼死了她就得死,湫问灵婆,如果把大鱼送走呢,灵婆说,大鱼走了,椿也就死了。椿不能离开大鱼,就像我们不能离开自己的梦想。因为梦想里包含了我们对自己的认同感和对人生价值的定义,如果把我们的梦想放走了,离开梦想的我们,今后的生活将会是一片迷茫。所以椿必须和鲲在一起,一同去鲲的世界,永远不能分离。鲲的身上背负的是她的生命,是她人生价值的实现,如果让梦想飞上天际,她就必须跟着她的梦想一起走,哪怕付出代价,哪怕丧失法力。椿最初的目的是把鲲送走,可是灵婆说鲲回到人间后便不会再记得椿了。我的理解是,当最终实现了心中的梦想,并做出了一定成果,就像鲲由小长大,最终长成大鱼飞越了海天之门,人们所看到的可能只是复活了的鲲,那条巨大的飞上了天空的大鱼,而不会知道用生命将鲲养大的椿。当一个伟大的成果出现于世人眼中时,人们往往只会记得这个成果有多么厉害,而会忽略成果背后那些一直默默努力着的人们。可是就算不会被人们记得,就算人们记得的永远是一个叛逆的,极为不听话的孩子,拼尽全力去追逐心中的梦想也无可厚非,因为自己会永远记得那梦想一点一点成长大的样子。所以椿不怕被鲲忘记,因为她会永远记得鲲。而鲲走了,她也必须跟着一起走,因为鲲便是她追逐的一生。梦想开花结果,仍是要坚守一生,因为梦想中便有我们的一生。

      人们会记得《大鱼海棠》的美,随之记住的才是原作者追梦之旅的艰辛。也许多年之后,人们仍会赞叹这部电影的画面之美,但又有多少人会记得原作者为这个梦付出了多少。就像鲲回到人间后,不会再记得椿,而椿却会一直记得,自己曾经如何不畏千辛万苦把一条小鱼慢慢养大,自己曾经如何用几乎全部的生命,一点一滴滋养着鲲。

      影片结尾,是赤身裸体的椿和鲲,画面并没有对两人的身体特征做多么细致的描绘,这也许暗示着观众,这个故事中的爱无关性别,那是嵌入生命的,深入灵魂的热爱。那正是“我”对心中的梦想那片深入灵魂的热爱。

      湫是经典的男二号形象,为椿出生入死,默默地爱着椿,默默地付出,直到最后为了救椿,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如果仅仅把这个故事看成一个爱情故事,湫的形象也就仅仅是一位勇敢而坚忍的爱情守护者。我认为,如果把鲲看成椿拼尽全力去追逐的梦想,湫的就是椿在追梦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直以来无条件支持着她,并且有能力帮助她的人们的化身。湫可以代表我们的恋人,也可以代表我们的伙伴,也可以代表其他支持着我们的人,他们的共性都是,拥有能帮我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能力,不管我们的梦想有多么不寻常,都会尽全力支持我们。在我看来,湫代表着“有能力的支持者”,或者“拼尽全力爱‘我’的人”。

      湫说椿拒绝的是天神的爱,湫就是天神。作为天神的湫有神的力量,我想他身上也带有着神制定的秩序。所以湫一开始并不支持椿,看到椿大半夜往外跑就把花盆踢下去吓唬她。凤把鲲扔了,湫却知道凤把鲲扔到哪了,也许湫当时看到了凤扔掉鲲,却没有直接告诉椿,也许是因为他不知道鲲对椿有多么重要。但最终湫选择了帮助椿,主动跳进臭水沟找鲲,在双头蛇袭击鲲和椿的时候拼尽全力保护他们。被湫救下的鲲在看到湫的毒被解开后激动地对他亲了又亲,场面是那样的亲昵以至于让人怀疑这两位究竟是不是情敌。鲲是椿的梦想,湫救下了她的梦想,椿对湫的感谢也完全体现在对梦想被守护了的感谢。

      湫究竟是不是发自内心地支持椿的梦想?我认为与其说湫是在支持椿实现梦想,不如说湫是在支持椿这个自己一心想要守护的人。湫可以不理解椿看似荒唐的梦想,湫可以不明白椿和鲲之间的感情,但是湫愿意去帮助椿,只因为她是那个倔强的,努力的,永远不会放弃的椿。湫说,他喜欢椿吃东西的样子,睡觉的样子,高兴的样子,生气的样子,他喜欢椿所有的样子。正是因为这样独特的椿深深吸引了湫,他才愿意帮助她,哪怕拼尽全力。

      这种守护与爱就像一种惺惺相惜,也许支持我们的人并不是很清楚我们为什么为一个有些不实际的梦想那么努力,但是他们欣赏我们努力的样子,他们会相信,可以如此努力的人一定能取得成功。所以他们会愿意用自己的力量支持我们,助我们一臂之力。他们愿意无条件地守护我们,也许正是因为从我们身上看到了他们认为令他们敬佩的,值得珍视的品质。

      湫说自己什么都不怕,就怕让自己爱的人受苦。他看到椿因为鲲受苦,却仍那么执着于把鲲送回家,所以他生气,所以他郁闷,所以他不会喝酒也要喝,在喝之前向鹿神要好了解酒的药。这是普通言情小说的故事情节,但也像那些真心在乎我们的人们,在看到我们为了梦想执着到要受到伤害时,为我们担心甚至心痛的情景。湫说椿拒绝的是“天神的爱”,椿有天神爱着,爱她的人是有强大的神之力的人,如果接受了这份爱,接受的可能将会是一片富贵。可是椿一意孤行,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哪怕那份天神的爱近在咫尺。那些想帮助我们的人们,其中会有一些有能力有权势的人,如果搁置自己的梦想,去跟随他们,也许成功看起来会更容易一些。但是一旦接受了这份爱,屈从于权势,放弃了对梦想的执着,那份梦想也就再也回不来了。椿对自己梦想的坚定,让她拒绝了湫的爱,只是说“你是这世界上对我最好的人”,“你就像我哥哥一样”。椿接受并感激湫对自己的爱与守护,但绝不会以此为由放弃自己的梦想,依附于权势。就像我们会感激帮助我们的人,但绝不会完全地依赖他们,放弃自己选择的追梦之路。这样守护梦想的行为也许太过倔强,但湫看到椿的倔强后,反而更坚定地去支持和帮助她,这很像那些支持我们的伙伴们,虽然看着倔强的我们看得心疼,却会因此更加坚定地支持和帮助我们。

      最后湫用自己的命换来了椿的重生,化作人间的风雨,永远陪伴在椿的身旁。

      科班出身,正统清华美院毕业的张春,作为第一学府高材生,有着过硬的技术和好文凭,却选择了和梁旋一起建立彼岸天,开始了创业生涯。

      那些真正支持我们追梦的人们,也许其中有一些就像湫一样,放弃了更好的机会,最终选择了永远留在我们身边,像湫守护着椿一样永远守护着我们。

      故事中有两位婆婆,灵婆和鼠婆子。灵婆掌管着好人的灵魂,自己却和人们做着各种千奇百怪的交易。我认为灵婆代表着“决定”,她并不代表哪个人,只代表着我们在作出决定时内心的反复思索。“做什么事都要付出代价”,这是灵婆的座右铭,她并没有强迫任何人付出代价,只是根据人们的选择进行交易。她报出各种决定的“价钱”,由来者自行选择。她并没有给人们指出任何路,只是在执行着人们的各种选择。就像她对湫说的那样,方法就在你自己手里,所有的决定最终都是由自己做出,所以作出决定后自己的命运将如何改变,也全都掌控在自己的手里。没有人会强行为我们的人生下决定,最终做出决定的一定都是我们自己,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做出了决定,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或者用经济学名词可以叫做机会成本,选择一条路就会相应地放弃另一些东西,但这其中的得与失,也完全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我认为灵婆本身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好角色与坏角色,但她的思想保守,却寻求开放。她对椿说,年轻人对待生命就像对待路边的石头,只有我们这些老东西才会想着活一天是一天。年轻人们朝气蓬勃,有的是时间挥霍,有的是时间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但是上了年纪的人,有时候不得不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爬格子,能稳定一天是一天,因为已经没有时间可以挥霍了,而自己还要为了自己的生活——还有孩子们,和孩子们的孩子们的生活去打拼。在看到洪水从天而降时,灵婆说,这下面脏东西太多了,也该洗洗了,在椿复活后,她又为椿送去衣服,可见,她并不反对椿这样“公然与天神做对”,她支持椿冲破陈旧规矩的束缚,去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电影的彩蛋中,湫成为了灵婆的接班人,原本身为神的湫变成了新一任灵婆,也许预示着曾经身为天神的湫,作为灵婆也许会更具权威,在来者寻求出路时也能更好地提出建设性意见,为他们指出一条明路。毕竟湫是神二代,虽然是叛逆的,为爱痴狂的神二代,但毕竟曾经是神,他提出的建议来者也许更容易认可与接收。

      鼠婆子这个反派形象就比较经典了,她看管着坏人们的灵魂表面上处处为椿湫鲲着想,实际上满心琢磨着怎么重返人间。我认为鼠婆子代表了“表面帮助‘我’,实际只顾索取自我利益的人”。鼠婆子不停地强调着“人间是个好地方”,这让我想到有些人对还涉世未深的创业者们大肆宣扬投资的好处,连哄带骗地让他们一步步迈进自己设好的圈套,最后拿钱走人。这些人表面上帮着创业者们实现梦想,实际上就想着自己如何能不费功夫就得到钱。这些行业中的伪善者只将善良停留在表面上,内心里算盘打得滴溜转,最终拿到收益就走人,却害了一大批拥有梦想,却又太年轻太天真的创业者们。

      但鼠婆子又并不是这个故事中最大的反派,她只是一个自私自利者,并没有带来非常大的矛盾冲突。

      如果一定要说出这个故事中的反派,我想应该是凤。我非常佩服凤的配音演员,那一定也是一位妈妈,因为她将凤的每一句台词中所传达的感情都表现得格外精准,淋漓尽致。这个故事的节奏本来就很赶,但是相对于其他角色,作为小配角的凤的台词显得格外多而细致。凤与椿的每一场对手戏都特别精彩。第一处为凤送给椿的那份担心有余,略带不舍的送行,第二处为凤迎接椿回来以及送上的那句“她自己知道她怎么了”,第三处特别精彩,是椿发现凤把鲲扔了。

      “妈,你是进我房间了么?”

      “进你房间怎么了?”

      “你把鲲扔了!”

      “扔了怎么了?!整天弄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那可是一条人命呀!”

      鲲不是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鲲可是椿的命呀!凤和椿的这场对手戏,正是最常见的青春期孩子与母亲的争执。不是少女因母亲看见了爱慕的男孩送给自己的情书时的尴尬,羞涩与愤怒,而是当母亲质疑自己时,发自内心的气愤,伤心与失望。凤的一番话,充分地体现了传统家长对孩子们“不走寻常路”的反感与反对。这种反对是不会给孩子留下反抗空间的,因为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何做才是对的,如果孩子不按照自己说的去做,那便是胡闹,便是要闯祸。而之于凤,椿是她优秀的乖女儿,她还要接自己的班,就像她为女儿起的名字一样。她的女儿是她的孩子,就必须要按部就班地做一切事情,这是她下的命令。也许因为凤是椿的母亲,对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最为敏感,所以才第一个发现雨水变咸了,其他人的世界出现了反常的现象。

      第四处对手戏,是凤和族人们一起去找椿。在凤还没有见到椿时,她的声音就先出现了,“我的女儿不会做出这样的事!”这句话的语气,不是向族人们求情,不是对女儿坚定的信任,而是在说,因为椿是我凤的女儿,她就必须要做一个规矩的孩子,而规矩的孩子永远不会冲破我给她定下的规则,永远不会做出出格的事。凤的这句台词听得我很心酸,作为一位母亲,在女儿有危险时不是保护,而是带有责备地解释。接下来的故事中,凤和椿对打,椿当然不是凤的对手,这一处凤打椿可以理解为妈妈给不听话的女儿打屁股,但凤下手之狠,眼神之坚定,还是让我感到了一阵心凉。但是随之,当族人们真的要攻击椿时,凤还是展现出了母亲的本能,嘴上说着我来打她吧,就把她交给我来处置吧,实际上是怕椿真被族人们打坏了,因为那毕竟还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母亲到最后还是妥协了一些,但那又仅仅是处于母爱的本能,总是说家庭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那么那时的椿,是否会觉得自己的后盾彻底崩塌了,又或许从一开始她就知道,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后盾。

      凤是椿的母亲,却也成了从头到尾椿保护鲲的巨大阻力,椿追寻梦想最大的阻力,却是来自自己的家庭。从这个角度来看,凤的确成了故事的大反派。这也许是想表示家庭是实现不那么现实的梦想的最大阻力之一。尤其是那些有能力,却又有着与众人的期待不那么一直的梦想的孩子们,家庭给他们的压力是最大的。因为有能力,因为相信父母所说的,自己的能力可以施展在更广阔,更适合自己的天空,而不是为了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将能力浪费掉,因为相信父母对自己的期待,所以在志愿申请表上填上了并不属于自己内心的方向,所以选择了一条中规中矩,被外人所看好的,违背自己内心真正诉求的路。直到自己真正踏上了那条大家都说好的路,才发现那里和人们说的都不一样,自己也越来越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心中那条梦想的大鱼开始显现出雏形,慢慢长大,长大到必须反抗,必须飞上天空,因为大海已经太小了,再也关不住心中梦想的大鱼,那条名为梦想的大鱼必须飞到天上去,天那么大,才能容得下那片辽阔的梦想。

      椿爷爷对椿说,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对错都是别人的事。我想椿爷爷在这里说道的“对错”,并不是实质性对错,而是一些相对的对错。就比如一位清华锅炉系高材生,在清华学锅炉是好的是对的,一位理科生有一个巨大的导演梦是坏的是错的。就比如学经管进大企业赚大钱是对的,当作家爬格子写十年都出不了道,收入甚微还在不畏辛苦地追寻着自己的作家梦是错的,在北大学机械好好背理论知识考试拿高分是对的,退学上技校亲自动手操作实践是错的。然而这些有关于人生选择的对错,特别是对如何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选择的对错,人们却往往容易在非实质性对错上过分较真。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大家所说的,如何成功,这个问题似乎有一个模板式的答案,高官,教授和大老板们被认为是成功人士,可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用不同的方式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自己选择的路,只要自己觉得是对的,就坚定地走下去,至于是对是错,那便是周围人评价的不同了。

      椿爷爷相信,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不会犯实质性错误,那么非实质性错误便是外人评判的不同了。椿爷爷代表了“相信初心”,他化作巨大的海棠树,一直守护着椿,守护着椿的梦想与初心。

      “所有活着的人类,都是海里一条巨大的鱼。”每个人都是一条大鱼,本应没有人可以束缚,但现实生活的种种程式化,吃饭,工作,睡觉,每个人又仿佛被套上了无形的枷锁,本不会有谁能够限制我们,我们却都在无意间被束缚了。“人的一生那么短暂,所以不妨大胆一点,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如果这个故事只关于爱情,影片的结尾为何不说“追一个梦,攀一座山,爱一个人”。《大鱼海棠》并不完全是爱情,但这其中一定有爱,是对梦想的爱与守候。陈奕迅在主题曲中唱到,每条大鱼,都会相遇,是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最终和自己的梦想相遇,不管是在哪里。当我们遇到了那个让自己愿意去爱一生的梦想,就去用尽全力守护吧,因为那份对梦想的爱,是我们的生命,是我们深入灵魂的热爱。

      “有的鱼太大了,大到大海它也不想待,它想飞到天上去。”看完《大鱼海棠》,这部影片给我最强烈的感觉就是,这是原作者的自传。全程跌宕澎湃到出戏的配乐,那是原作者内心的波澜。如果只关乎儿女情长,我想不会是如此的跌宕,那条大鱼,一定是他心中的梦想,只有承载着自我价值实现的梦想,才能如此之壮阔。如果只关乎儿女情长,为何在那么赶的剧情中,还要加入那么多处格外细致的家庭矛盾的描写。在这个时代,至少在文学作品中,家庭阻力对于爱情已显得不那么巨大,但是对于坚持一生的梦想,周围的舆论带来的压力却是越来越大。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迫于种种来自现实的压力,多少人最初的梦想最终被压垮,又有多少人最终选择麻木地在现实中沉沦。

      “纯爱故事只是冰山一角。这部影片讲述的是找到真正让你相信的和值得你守护的东西,勇敢地去面对和守护的一个寓言故事。”“之所以我和张春花那么多时间想把《大鱼海棠》做出来,就是想让大家看到,你如果愿意相信一件事情,有一天这件事情就会发生。我想让大家知道这一点,所以我希望大家如果看了《大鱼海棠》能有那么一点点启发的话,你不要去等待,马上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尽快找到值得你去守护的事情。”我所看到的《大鱼海棠》,有关梦想,爱情调味,原作者所想传达给大家的,我想正像他所说的那样,尽快去找到值得我们守护的,那份能实现我们人生价值的,深入灵魂的热爱。哪怕要付出代价,哪怕要历经千辛万苦,因为那是我们真正所爱,我们的所有追求便全都值得。

      只看故事,我认为《大鱼海棠》是个好故事,只是这个故事需要大量的背景资料,加上过赶的节奏和跳跃的情节,几乎变成了一道阅读理解大题。如果将《大鱼海棠》写成小说,再附上背景资料,出几道问答题,也许观众们又会是另一种反响吧。但是作为在荧幕上呈献给观众们的动画电影,用画面,音乐和对白支撑起来的故事,便不同于呈现于纸面上的纯文字故事。故事节奏过赶,情节太跳跃,许多细节便很难呈现得足够清晰。纯文字虽没有声音和画面,却能给读者们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而我认为电影则不一样,观众以看到的听到的为主,尤其是在放松状态下观看,许多细节有可能就忽略了。这样快节奏的跳跃故事的确会引人遐想,就像是一个美丽而奇妙的梦境,但不同于阅读,观众被动地跟着电影的节奏走,思路也被动地被推进着,这时如果情节太过跳跃,节奏又过快,很容易让观众看不懂故事。其实影片整体节奏还比较均匀,只是快得有些像故事梗概,或是剧情MV。如果能让影片更长一些,故事情节和对白更加丰富细腻一些,也许反响又会有所不同吧。

      我认为《大鱼海棠》是原作者的奇幻式半自传,如果要说不足之处,那便是这部半自传写得太过自我。想编一个半自传故事,因为是自己的故事,所以会融入非常多的感情,但是正因为融入的感情极多,非常容易出现感情泛滥,破坏了行文技法。我认为一个真正的好故事是让每个人看完都能有所收获,都能大致明白作者想要传达的最本质的情感。这样的文章不仅需要丰富的情感,更需要足够缜密的行文技法,用来支撑和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情感。如果写故事只是用来宣泄自己的情感,那样的故事对于自己来说一定是绝佳的,但对于并没有和自己相仿经历的读者们来说,这样的故事不一定容易看懂。也许是因为《大鱼海棠》是原作者的处女作,理科生第一次写剧本不能把行文技法把握得像科班出身的编剧一样精准,也许是因为原作者太爱心中的梦想,而这段追梦的旅程又太过艰辛,内心的激动与苦涩交织在一起,希望试着用这个故事全部表述。但《大鱼海棠》的故事并不烂俗,也不是哗众取宠,只是原作者心中的梦太大,这份爱太过于深,深到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那份爱究竟有多真,所以没有体会过原作者艰辛的观众们,理解这个有点类似于半自传的故事有一定的难度。

      大鱼海棠,这个故事有关梦想,爱情调味,告诉我们的是遇到所爱,要坚定地守候,因为那是一份深入灵魂的热爱。

 

参考文献:

梁旋张春站台羊城发布会《大鱼海棠》不忘初心 网易娱乐

一个清华退学生的创业梦:众筹电影寻找同道 百度文库

中国动漫创造自己的风格需要一个过程——《大鱼海棠》主创访谈 巴塞电影

《大鱼海棠》导演:无关绿茶备胎 没想拍爱情片 腾讯娱乐




【谈谈故事】我是椿,大鱼从我的梦想中来——我眼中的《大鱼海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