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事物总局限于自身状态?

2022-02-19 11:49 作者:无聊的小小苏  | 我要投稿


有一句话,叫做万事万物总囿于所好。

我们会看到,一个人总是会去做他喜欢做的事情,从而我们能从中给出一个大概的确定,将这个形状在脑海中绘画出来。

而这个脑海中的画面,便是这个人的状态。

在繁华的城市,或是古色古香的小镇,我们能看到不一样的生活态度,或是快节奏,或是慢节奏,从中可以看到两种对立相反的状态表现。

有人会说,要学会慢,只有慢下来,才能快起来。

这其中,又是什么道理?

慢了,那便能看到更多的细节,从而以一个经历者、体验者的角度去完成这个过程。

而快了,便是走马观花,往往代表着急于求成,想一口吃一个胖子,这种情况之下,哪怕将事情完成,其结果也很容易掺杂水分,从而很难保证质量。

我们会发现,在中国,办证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其中会包含很多步骤,有可能需要处理很多文件。

便会发现,这个过程很是漫长,少则一两天,多也几个月,甚至几年。

我有几个做软件的朋友,他们申请一张软著,需要一两个月。

也有几个开发游戏的朋友,游戏版号半年都申请不下来。

为什么会如此复杂?

难道不应该是,随着时代发现,一切都变得更加便利了吗?

经过思考,我便发现,慢的背后,是一大堆的确权、规范、安全、合理、逻辑等的相关流程。

时代发展至今,很多领域已经逐渐趋于成熟稳定,内部结构也越发丰满,从而执行一个步骤的流程图也日渐复杂。

这当中会穿插涉及很多问题,导致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背后有很多维持框架运行的基础逻辑。

我有一位做软件的朋友告诉我,想要开发一套c语言窗口应用,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窗口,便需要写一大堆的代码。

我问他,开发这个需要基础框架的人,是不是没有考虑开发者的感受?

不是,他告诉我,这其中的道理,只有开发者才懂,因为这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不然底层开发者便会将这些复杂逻辑包装,而不会让开发者去实现。

毕竟,产品越好用,用户越喜欢。

而说到这里,问题也就明显了很多。

之所以流程变得复杂,是因为考虑的多了,太全面了,因而就限制了脚步。

这世界上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而作为大机构,必须为最大范围的事务考虑,从而满足最广大用户的需求,这其中便会涉及到很多复杂业务的接入,从而需要对他们进行统一规范流程。

这也便解答了上面的问题,办证为什么会那么困难。

因为,国家人多啊,因为,体系不断成熟啊,一切都往规范化走。

这便是为什么年纪大的人总喜欢说,要想快起来,就要慢下来的原因。

因为他们是过来人,明白处理事情应该谨慎而规范,而不是急于求成,那样会让事情出现不可控的情况。

而我们这里要说的,便是事物总局限于自身状态的弊端。

什么意思呢?

一个体系,当他形成只用稳固的形态之后,便很难从底层结构上去改变,从而,成为自身的弊端。

我们都知道,鸭子喜欢点头,狗喜欢摇尾巴,这些都是不同生物在物种层面上形成的固有形态,而我问也会发现,很难去改变他们。

就拿人来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习惯,这同样也是在长时间之内形成的,为了解决历史问题而形成的结构。

这些结构,到了后期,便已经成为一种历史遗留问题。

哪怕我们清楚已经不需要这些习惯了,但惯性也让我们一直维持着习惯下去。

毕竟克服惯性,需要付出很大的能量。

甚至于,当这些习惯发生改变之后,将会把自己的生活向着不可控的方向牵引。

在软件设计模式之中,每一种设计模式,便是为了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而诞生,他们的目标便是解除耦合性,促进内聚性。

大机构流程的复杂性,其来源便是从底层的涉及之中忽略了内聚性和耦合性的问题,从而让整个上层建筑也跟着复杂化。

就好像写软件一样,一开始没有处理好框架的设计,那么后面必定会涉及到耦合性带来的问题。

因而,要想解决这种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进行大换血,大规模重铸。

这对于一个已经成型并且上市运营的产品来说,代价之大,犹如老鹰更换羽毛,这是在拆自身的皮肉甚至骨架。

对于这些问题,设计者门早便看到,从而,有了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那便是替代。

用内聚性的设计规范重建出框架,然后进行替换。

这其实也便是我们如今看到的,很多办证无纸化、网络化的结果。

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的缓慢过程。

而如果从一开始便将规范化做好,也便是内聚性处理好,其中的每个模块,都是可以很容易替换的,而非是整体替换。

而事物为何总局限于自身状态?

这个问题已经做出回答,那是在耦合性太高,内聚性不够的情形之下,改变自身状态类似于否定自身,需要大换血,所付出代价难以承受。


为什么事物总局限于自身状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