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2.4.2 使用价值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6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2、使用价值[i]
使用价值就是物品的效用,是它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例如,粮食能充饥,衣服能御寒,充饥和御寒就是粮食和衣服各自的使用价值。
各种不同的物品,由于它们本身的具体的特点,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的需要。生活资料可以直接作为享用的对象,而生产资料则用来满足生产上的需要;面包、衣服等可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诗篇和画集则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各种物品的使用价值的不同,是由它们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同一物品可以有多方面的使用价值,这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被人们逐渐发现的。例如,过去人们只知道用铜制作工具或器皿,今天则能利用它作为电的导体等等;过去人们只知道把煤炭作为燃料,今天则能够从煤炭中提炼合成汽油、润滑油、糖精、颜料等等。
一般地说,使用价値不是一个历史范畴,而是一个永恒的范畴。马老师指出,不论社会形态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但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由于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而在这个限度内它成为了一个历史性的范畴。
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两个特点:首先,它不是供直接生产者消费的使用价值,而是为别人、为社会的使用价值;其次,这种为别人的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而到达别人的手中。农民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谷物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为别人的使用价值。农民向地主缴纳的谷物虽然是为别人即为地主的使用价值,但因为这种谷物并不是通过交换而到达地主手中,因而也不成为商品。
使用价值只表示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例如,我们不能从小麦的滋味中尝出种植小麦的人是苏联的集体农庄庄员,还是印度的小农,抑或是mie国的nl。因此,使用价值本身,即商品本身的物理的、化学的属性和效用等,是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外的。专门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另外一门科学 商品学的任务。但政治经济学也并不是丝毫不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把使用价值同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的。例如,使用价值怎样变成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为什么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时期当广大劳动群众饥饿贫困的时候,小麦不是被用来满足人们的消费反而常常被销毁等等,这些问题是政治经济学所不能不关心的。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