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2.4.1 商品

2022-07-16 20:21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6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1、商品[i]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生产品。商品经过交换之后,出卖者便丧失了对它的所有权,而买主则变成它的所有者。

  任何商品都具有两种属性:(1)它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具有使用价值;(2)它能够按一定比例同其他商品相交换,具有交换价值,而交换价值的基础是价值。因此,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ii]。

  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只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存在着。虽然远在氏族或部落之间的偶然交换中就已经有了商品的萌芽,但产品作为商品来生产只是在具备了下述两个条件时才出现的:(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由于社会分工,每个生产者只生产一种或数种产品,他们为了满足各方面的消费,就需要互通有无。但由于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人所有,因而就使这种互通有无不能采取直接的统一分配产品的形式,而只能通过以买卖为形式的交换。这样,劳动产品就变成了商品。而上述两个条件的同时并存只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才有的。在原始社会中的一个很长时期者没有社会分工,或者虽有社会分工,但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却属于公共所有,因而那时劳动产品一般都不是商品[iii]。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虽有发达的社会分工,但因生产资料属于全民所有,所以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因此劳动产品只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才转化为商品。商品乃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之间的生产联系。例如,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属于生产者自己所有,他们用自己的劳动进行生产,并互相交换产品,这样商品就体现着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被资本家占有,工人阶级不得不出卖劳动力为资本家生产商品,受资本家bx,同时以所得货币工资从资本家那里购回自己生产的一部分产品[iv]。在资本主义的商品的价值中,包含着工人所创造而被资本家无酬占有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商品的销售不仅是价值的实现,同时也是剩余价值的实现。因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商品就体现着以bx雇佣工人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消mie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人对人的bx,生产的目的乃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这时,商品就是联合的社会主义生产者之间的互助合作的关系的体现了。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具有统治的、普遍的性质、商品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所以我们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是从商品的分析开始的。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44页。

[ii] 参加“使用价值”、“价值”条。

[iii] 氏族或部落之间的偶然交换所出现的商品是一种例外的现象。

[iv] 消费品。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2.4.1 商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