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太原别称溯源

2021-12-16 08:52 作者:考古快递  | 我要投稿

太原别称溯源

《山西档案》 1990年02期 杨瑞武  张光林

太原是我国北方文化古城之一,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太原是山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是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之一辖九县(市)、区,面积6988平方公里,(其屮城区面积168平方公里),人口250余万,在全国22个特大城市中名列第十三位。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太原这座闻名遐迩的古城,一直是我国北方军事車镇,也是一个文化、商业都会。从春秋战国到隋唐五代,从赵宋到明清,几度兴废,历经沧桑,它给历史刻下了血和泪的记忆,也给人们留小了永久的魅力。至今太原仍有不少别称、地名、商号与它的历史相联系。古时的太原有并州、晋阳、龙城、唐明之你。现简述如下:

并州:远古时代,约距今400。余年前,禹分天下为九州,太原这个地方是冀州属地,商汤时改属并州。东汉时并州始治于晋阳,一直到宋代嘉祐4年(公元1059年)并州才改名太原府,其间历时800多年,所以现在太原简称“井”。1985年4月太原市人民政府颁发制作的太原市市徽其图案中有一个“并”字,它寓意着太原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现在市内以"并州”命名的地方和单位仃并州路、并州饭店、并州商场等。

晋阳:太原古时叫晋阳,它创建于公元497年.晋国公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征集百姓,夯土垒城,冶铜筑柱,束荆为墙,花了20余年的时间初创了晋阳城。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晋阳城•進筑于晋水之北,故曰晋阳。战国初期晋阳为赵国的都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太原郡就设在晋阳。到了西汉,汉高祖刘邦把太原郡改为韩国,晋阳为韩国国都,以后他又把雁北和太原郡划在一起改称代国,晋阳成为代国国都。到了隋唐和五代的后唐、后晋、北汉、晋阳均为它们的发祥地。唐初的晋阳城长4321步,宽3122步,周围42里,城墙高4丈①。唐贞观11年(公元637年),唐太宗李世民命李绩在与都城相望的汾河之东新建了东城,武店时因晋阳是她的故乡(武则天祖籍现山西文水县南徐村),曾多次来晋阳巡视,并命崔神庆在都城与东城之间跨越汾河修建了中城,三城相连,巍然屹立,汾水横贯其中,形势极为壮观。盛唐时,晋阳曾疋为北都,后又改为北京。古晋阳遗址在现在的太原市南郊区古城营及其以东一带,现古城旧址无法辨认,只给后人留下一些残垣断壁和许多与晋阳城有关的村名和地名,如晋阳堡、南城角、城北村、东城角等。现市内以“晋阳”命名的地方和单位有晋阳湖、晋阳饭店、晋阳针织厂等。

龙城:中国古代将"龙”作为封建,皇帝的象征,民间则把“龙”当做权力、吉祥的化身。因为历史上曾有过几个皇帝在这里起事发迹并建都,把晋阳称为他们的"龙潜”“龙兴"之地,人们就把晋阳当“龙城”了。最早是汉文帝刘恒即位前曾在晋阳做代王,刘邦死后,刘恒即位号汉文帝,因他继位前在晋阳称代王达15年,故称晋阳为他的“龙潜”之地。南北朝时,北齐的高欢、高洋父子都从这里发迹,把晋阳称为"霸府”、"别都"。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杨坚封他的儿子杨广为晋王,605年杨广即位(称隋炀帝),称晋阳为他的“龙兴”之地。唐代的李渊、李世民父子也是从晋阳起事发迹的。后唐的李存最、后晋的石敬塘、后汉的刘崇等王朝都是从这里兴起和建立起来的。古称帝王为“真龙天子"。赵宋统治者在消灭北汉以后,认为晋阳这块宝地是出"真龙天子"的地方。他们还迷信风水,认为西北面的系舟山象征龙首,西南面的龙山、天龙山象征龙尾,晋阳城为龙腹。为了永保赵宋江山,防止从这个地方再出“真龙天子"起来推翻他们的统治,遂派兵铲平系舟山,以示打破龙首,拨掉龙角。井在新城(太原城)的修筑过程中,把城内的街道一律修成丁字街,以示钉死“龙脉”。从此以后“龙城"之名便闻名于世。现在市内繁华商业区钟楼街,有一以"龙城”命名的龙城商场。

唐明: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即位,为平灭北汉,从公元969—979年用了10年的时间,与其弟赵光义御驾亲征,三下河东,攻打晋阳城,前两次失败,第三次才攻下晋阳城,为发泄他们的怨恨,将晋阳这座千年古城付之一炬,共引汾晋两水淹灌,使之成为一片废墟。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宗赵光义令潘美在晋阳以北50多里处的唐明村另修筑新城,就是现在的太原城。古唐明村的地址,据史学家考证,在现在的太原市南城区西羊市大关帝庙及其周围一带。现耸立于迎泽大街与解放路交叉处西北角的九层建筑---唐明饭店,就是以此得名的。

太原别称溯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