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度化的《中国好声音》
最近,李玟生前控诉遭《中国好声音》不公平对待的录音和视频被公布,再加上选手接连发文曝内幕,让这档已经踏进第十二季的综艺引发轩然大波。
不管是爆料中提到的赞助费、五十万一次的转身、还是可以花钱买的排名,都将这档节目和钱赤裸裸地联系在了一起。
你可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主持人华少凭47秒念350个字的广告词而出名,这么多赞助商,为什么好声音听起来还这么缺钱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好声音的母公司星空华文,也就是曾经的灿星文化开始说起。
1《The Voice of Holland》
2010年,一档来自荷兰的音乐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引爆娱乐圈,每到周五,平均有270万人准时守候,而到纹身师 Ben Saunders 夺冠那天,观看人数一度高达370万。

要知道荷兰在2010年一共只有1600万的人口,如果算上家庭成员一起观看的情况,那届第一届《荷兰好声音》不说全民娱乐吧,那多少也是个人尽皆知。
当时的浙江卫视很快注意到这档现象级的节目,而星空华文的前身灿星文化也有制作意向,于是在版权引进公司IPCN国际传媒的撮合下,2012年,灿星携手浙江卫视,共同推出了好声音的中国版。
「未曾开言先转腚」,《The Voice of China》一炮走红。
你说这浙江卫视,为什么要让灿星这样的传媒公司分一杯羹呢?
答案在于成本和风险。
一档综艺的成本,一般在五千万到四个亿之间,中间一旦踩雷,所有前期投资就都打水漂。所以像浙江卫视这样的媒体平台,一般会拉上传媒公司,大家一起投资,一个篮子里不能只装我家的鸡蛋。
这里灿星参与的《中国好声音》就是这种情况,灿星和浙江卫视共同出资,然后共享广告收入。这种方式高风险高回报,前几年灿星享了高回报的福,然后从2020年开始,高风险它来了。
COVID-19疫情让企业的广告预算大幅减少,同时综艺的监管又不断收紧:《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一套组合拳下来,好声音的毛利率从2019年的46.6%骤降到2021年的2.2%,直接一个脚踝斩。
眼看好声音越来越不赚钱,它背后的母公司星空华文(灿星)慌了。
2 本质是排序
你说一家上市企业,不可能只靠一档综艺打天下吧?
没错。
星空华文能拿得出手的节目,确实不止《中国好声音》一个,《这!就是街舞》、《中国达人秀》、《蒙面唱将猜猜猜》、《蒙面舞王》、《跨界歌王》。。。都是它家的产品。
但知名综艺不等于吸金综艺。
像蒙面唱将这样,忙活了半天,一看净利约等于没有的项目,你说公司要它有何用?

可以说,把星空华文剩下的所有综艺加到一起,盈利能力都不如巅峰的《中国好声音》一个。所以星空华文的野心,只能和好声音的吸金能力深度绑定。
那星空这些年来,最大的野心是什么呢?
答案是,上市。
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2018年的《这!就是街舞》,两档现象级的综艺,让星空华文有了向资本讲故事的底气。只是市场对于这种依赖单一IP的公司,向来不太感冒。被称为「王一博概念股」的乐华娱乐、鹿晗的老东家风华秋实、深度绑定周杰伦的巨星传奇,他们都在递交招股书——然后被拒的这个循环里,折腾了很久,星空华文当然也不例外。
于是,好声音的母公司前后用了8年时间,改了N次股权架构,而且每个交易所都转了不止一圈,才终于在2022年跌跌撞撞的挂牌成功。
苦等8年,得偿所愿,听起来像个励志故事。
但换个角度,8年间的每次递表,都需要你有非常漂亮的财务数据,这无疑会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榨干所有综艺的营收能力。
你得在节目的每个环节,把能赚&不能赚的钱,都赚了。
但《中国好声音》和《这!就是街舞》的节目本质是什么?
是排序!
是不是有点眼熟?
百度说这我可太懂了!
举个例子,你在百度上搜球鞋,第一页出来的结果不是电商就是莆田,每个链接下面,都有「广告」标识,排序出来的结果是不是你想要的咱先不说,平台先赚麻了。
观众(用户)纯朴的认为,竞技就应该用实力排序。但在财报压力下,最终结果大概率只能用金钱排序。
花钱买排序、花钱买词条,当你过分要求一个排序机制盈利时,这是必然出现的结果。
所以对《中国好声音》来说,想用排序赚钱,你就得接受“度”化。
用了这么多年百度,我早该想到了。

唯一可惜的是。
我曾经真的以为,是导师点化了学员。
后来多读了几本书才发现,原来众生早已“度化”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