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4.25 综合经济基础论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25、综合经济基础论
一种鼓吹阶级合作的修正主义谬论。它认为我国工人阶级取得全国政权以后的经济基础,是由多种经济成分“综合”而成的。
一九五三年,教员提出了我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的任务,使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强大的经济基础。教员痛斥了[-]抛出的所谓“五种经济[1]合作,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发展资本主义的黑纲领。就在这个时候,[-]按照[-]的黑旨意,炮制出一个反动的唯生产力论的“综合经济基础论”,明目张胆地反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套谬论一出笼,立即受到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的迎头痛击。这就是建国以来哲学战线上的第一次大论战。
[-]荒谬地宣称,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是“综合性的”,“既包括社会主义经济成分,也包括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也包括个体农民经济成分”,它们“能够平衡地互相衔接地发展”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要一视同仁地为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在内的“整个经济基础服务”,“也要为资产阶级服务”。[-]这套谬论的反革命实质是十分明显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一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只能以资本主义经济为基础,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只能以社会主义经济为基础。不同类型的经济成分,决不能成为同一个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在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中,占支配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之间,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斗争。“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2]因此,这两种根本对立的经济成分,决不可能构成一个所谓“综合性”的经济基础。“综合经济基础论”完全抹杀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区别,抹杀我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的激烈斗争,显然是为保持和发展资本主义效劳的。
“综合经济基础论”否认过渡时期上层建筑的阶级性,抹杀上层建筑领域内的阶级斗争,充分暴露了它的阶级投降主义的反动实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是为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它的历史使命就是要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战胜资本主义经济,保证工人阶级战胜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最后达到完全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目的。“综合经济基础论”要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一视同仁”地为资产阶级服务,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妄图使资本主义经济战胜社会主义经济,用资产阶级专政代替无产阶级专政,把历史拉向倒退。
注:
[1] 指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2] 《列宁选集》第四卷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