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形而下学(1)——天真的前反思状态是怎样的,如何克服?以及场域...

形而下学
|下级:1科学实在论2宗教实在论3唯我论4平庸主义
|名称:形而下学 实在论 realism
|评价:前反思
|编号:1
|场域论:1=“world”
实在论者将“宇宙”把握为一个充满均匀秩序的场,场中的一切都是实在的,被有序[有秩序地]安排好的。他在空间上,时间上都是融贯的。实在论主体不会对其[秩序的发生]有任何反思,主体认识的断裂不会影响场的稳固
|思想史对应:《阿里斯多芬云》里的蠢化了的苏格拉底
《云》中的苏格拉底总会问别人一个问题“what is”,它的问题不在于之后的论述。而是在于“what is”本身就是一个庸俗的实在论。这种问题意识之所以可以施加于一切对象,就在于它预设了一种秩序框架作为这种问题的合法性支撑。但这是不合法的。
|评价:
1形而下学:这种问题意识默认了一个背景性的符号秩序,在其中一切都可以被对象化,用秩序来统御。
他的问题就是在于不将存在[存在者的发生]思维成存在,而是存在者[tm已经设定好了,我还反思什么]
|克服:
2形而上学:
反思存在者整体[在你的意识中被各种范畴设定好的东西]和一切的所在。感受两者的关联,场作为一个秩序系统,为存在者整体施加秩序。
把握他们之间存在一种张力:场本身应该被划归为存在者吗,场有本体论地位吗?有什么玩意儿推动场生成出来吗。
(我的批注)你会引入一种“无”:存在可以把握成存在者一种“性质”,作为存在者的发生机制。而存在本身无法具备这种“性质”来支撑它的,所以存在无法化身,作为一种“nothing”那就奇怪了,是什么东西让我们把握到了这种“存在”?太奇异了。
也就是说,你要反思这种动力学机制!
3:观念论:意识到另一种“无”,一种不可能被占据,不可能
有存在者占据其中。也就是主体性,作为结构一整个场域的动力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