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是什么?

2023-02-17 21:30 作者:j2kevin18  | 我要投稿

是什么?我现在举个尝试的例子,就是现在的你其实是个生成过程,你只是因为有很多习惯,就有了一种自称的人格很统一、现成不变的感觉,但其实你的人格是通过你的习性形成的,用一种现象学的说法,而你的习性也是以一种时间性的方式被构成的,所以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人格。

你是什么?仗着你的自身等同性?它其实是一个绝对差异化的生成的过程,所以你是什么?是在未来的,不是在过去你是什么。因为你过去是什么,这一点既是被决定的,也是生成的。你只有理解了这一点,你才能知道你是什么,只能通过在未来去成为你之所是。

这也就是黑格尔的整个绝对反映,可以说和海德格尔思想有一个共同的可以比较的地方,我已经讲了绝对反映和海的本有之间的一个关系,可以翻看我之前写的。

我们现在其实可以看到另一点,就在时间性上其实很多哲学家认为反映他是有一个时间性的,这一点也是可以比较的。比如我们说“自己是谁”的时候,黑的反映逻辑这里也有我们一般会说自己通过自己曾经的一个出发点来理解自己,说“这就是我的过去”,但其实这是不够的。因为你能理解你的过去,总因为你已经离开了你的过去,就类似于黑格尔说的从无到无的运动,你一开始作为出发点的直接性其实不是现成不变的一个东西,它就是一个向着未来的生成过程,你是从这个直接性出发,然后经历一个过程,再返回到这直接性的时候,你才意识到最开始你以为现成不变的直接性,它是通过你后面的过程才生成的。所以没有一个现成的、已经有内容的出发点,内容总是回溯性的形成的。可以说,“你过去是怎样?”总是在通过一个形成过程,才变成了这样的过去。

呃,这里可能还是对一些读者有些反直觉,我就再举一个例子:你实际上就是你涉及到你的人格性去分析你自己的一个历史。

你用一种叙事的方式去理解你自己的人生的话,会发现你的性格肯定都是形成的。这其实是老生常谈,肯定你不可能出生的时候,你就决定了你有的性格。但是我们又会认为,好像我们被给予了那种性格,所以这里的悖论就在于这样的回溯性:是“我们之所是”,只有在我们通过一个朝向未来的形成过程成为了“我们之所是”以后,我们才会回溯性的理解了我们。

这里的我们又是什么?就像一个对人的第一映象和你理解了这人以后再谈这个第一映象的例子。也就是说,任何直接性都是在一个朝向未来的一个开放过程中被生成的,而且只有这样它才真正是个被给定的直接性。所以我们一定会说我们的性格就是被决定的,可以改但很难改了,它这样的一个被决定性其实也是生成的,而且正因为我们是朝向未来的,我们能够去成为一个“谁”,而不是一个成为一个单纯的“什么”,我们才能够形成自己的一个被给定的直觉性。这就是海所说的一个被抛性,就是你来到这世界上,你的过去你很大程度上决定不了,就是你被给定的和朝向未来这样一个此在,完全是可能性之间的张力。

黑这里是解决了某种意义上的这种张力,就在于如果你完全是朝向未来的可能性的话,你怎么可能就有一种单纯的被决定性,用海这种说法就是一种绝然不可怀疑的实际性。

所以怎么会有这样的一个实际性?黑会说你这个实际性如何被理解被解释,也在于这样一个绝对反映的运动,在于你从这里从最开始的直接性出发的时候通过离开他,你才能理解他,你离开他,然后当你返回他的时候,你才知道“形成了他”。

我会继续往后看黑,而刚才是用自己的语言讲一遍原来讲过的东西,不过当时是预先用一种其他各种各样的说法让各位更好理解这一点。祝各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你,是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