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用法(自制艾柱、艾条)
壬寅年春分以后倒春寒甚重,风、寒、湿濒临,体弱气虚、阳虚、有湿气者多病。除却桂枝汤系,针、艾最宜。动手能力强的,可自制艾绒、艾条、点灸笔用,远超市面上所售的艾条(观艾绒颜色、艾条密度、闻艾味、试火力,三年艾最宜)。外感风寒表证者,太阳、阳明、少阳三经可随证治之(包含但不限于人体十二经络),可参考臧云彩老师的“明于阴阳”。
古法艾灸,多用“壮”来计数,有“绿豆、黄豆、梧桐子”大小,灸“数壮”、“百壮”等描述。而艾条悬灸,兴于晚清和现代。不像方剂,有明确的比重来形容如“桂枝三两、芍药三两”。
常用的艾条、艾柱(纯艾绒),
细者用纯艾绒18~10克(20厘米、1.8厘米粗),
粗者可倍增20~40克(20厘米长、3~4厘米粗),
扶阳灸能用到100克左右(5厘米长,6厘米粗),
点灸笔9克(7~8厘米长、1~1.5厘米粗)。
15壮梧桐子大的纯艾柱为3克,即每壮为0.2克。古时的“百壮”,仅为今时20克艾绒重量,可换算成“百壮”=细艾条一根=粗艾条半根=扶阳灸1/4=点灸笔两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