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姥爷
袁继禹
1941.2.11-2023.3.15
山西省大同市人
17岁参加工作
20岁结婚
53岁退休
59岁买房
62岁开始学做饭
热衷逛菜市场、电视购物、商城购物、打扮自己、养生保健、听新闻
性格少言寡语
做事极有条理
爱吃东古酱油、各种豆制品、酿皮、莜面、烧卖、过油肉、大同削面、榴莲、猕猴桃、橘子、核桃、红枣、蜂蜜、旧城小蛋糕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从来不翘二郎腿,不歪着坐,睡觉都是大字,不侧着睡
有两个好基友,陈姥爷和李老师
擅长上访,是呼市信访局的常客,在他和李老师的争取下,小区防盗门安上了、停车位划出来了、暖气热了、窗户换了、地砖铺了、门口商铺经营起来了
爱干净,每天打扫三次楼道、衣服天天洗的香香的、眼镜二十多副(金丝边的、木头框的、石头框的、琥珀框的)、帽子十多顶(礼帽、皮的、布的、冬天的、夏天的)
做事考虑周全,甚至办了他和姥姥两个人的假身份证,还两份,平时出门带假的,关键时候才带真的
口头禅是:就那么回事,不咋地,一般
从来不笑
总给我买哇哈哈、酸奶、小蛋糕、棉花糖、山楂条、糖葫芦
大舅妈每次说姥爷偏心,都要提到的一个经典段子是
我:姥爷我想吃糖葫芦
姥爷:小点声,悄悄的,等你两个姐姐走了以后再给你买
一直接送我上幼儿园、小学
监督我做作业
并且
我边看电视边做作业或者用计算器做作业时,会打小报告给我妈,让她收拾我
考的低的卷子家长签字都是姥爷签
爱吹牛,走哪儿都爱跟别人吹大姨和我学习好,大姨是的,我不是
人会放大你和他两个人之间专属的社会关系,而忽略对方的其他社会身份
比如我只认为他是我的姥爷,而忽略了他也是儿子、父亲、丈夫、同事、朋友
他在十几岁之前一直是地主的儿子,出门都做轿子
他的父亲被打成反革命以后,一辈子都在申请平反,但最后也没能成功,他父亲的日记中写道“我已是八旬老人,行医多年,治病救人,含冤至今,请组织查明真相,先恢复我的政治身份,但由于我年事已高,无法继续工作,故再申请退休。”
可以见得,他的父亲是一位执着、认真、明事理的人,想必他父亲对他影响很大
一生跌宕的经历造就了他深沉内敛的性格
不说,可能是不懂,也可能是什么都懂
他是后者
如何面对死亡
是一堂课
一堂必修课
一堂每个人都要上的必修课
最终,身边的人,以及自己,都会面对死亡
只有体会过才会理解
面对家人,我们总是善意的谎言
有病说成没病
大病说成小病
什么时候该告诉他真相,让他自己安排最后的时间
住到icu,用上所有的医疗器械就是对他好吗
他难受吗,他愿意吗,院感风险和康复收益划得来吗
那个时候,医疗判断、感性关怀、理性告知缺一不可
很考验人,尤其既是患者的医生,又是患者的亲人的时候
提升临终生命的质量是艺术,不是医术
只有体会过才会理解
为什么有的东西要埋在土里
因为扔掉不尊重
烧掉怕遗忘
埋了有个念想,又不至于总引起伤心
只有体会过才会理解
为什么骨灰要撒在海里
因为不想给后代留下负担
离开后不需要祭奠
产生的影响都是朝夕相处时潜移默化的
我性格的底色就是你
在这个基础上,才有父母的教育,社会的教育等等产生后续的影响
但毫无疑问,底色就是你
我该如何面对你的离开
以眼泪,以沉默?
我想,不应该一直这样
渐渐的,我不再会惧怕提起你
就像我吃炸汤圆一定会想起你
因为不会再有人,我说一句想吃,就把冰冻的汤圆放到热油锅里溅得满身油,然后把热乎乎的炸汤圆端到我面前,还提醒我别烫到嘴
不会的,我妈也做不到,不会再有人做到了
在未来想起你的某个时刻,在我的心里一定会以温柔的姿势拥抱你,和你重逢
然后继续好好生活
两个月前过年的时候,你说“等我工作了就给我发点钱”,后面还接了句, “没工作不给”
是你了,关心中总是透露着点无情
是你了,别人关心女孩子结婚的时候,你只关心我能不能工作,别的一句不问
你心里什么都明白,不愧是你,还得是你
我如何能拿这个钱呢,不会的,但我心里永远记住了
遗憾没能让你看到我工作,没能让你花上我挣的钱
没能让你好好显摆显摆,臭美臭美
走得突然,我们来不及告别
这样也好,因为我们永远不告别
纪念姥爷
一个瘦弱,坚强,很有性格的人
202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