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小王子

2023-08-29 12:16 作者:逆转开司  | 我要投稿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小王子

 

        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于1942年所著的《小王子》,是一本不受时间束缚的作品,跨越了时代,至今亦保持着独特的吸引力。褪去儿童文学的外衣,这部作品没有限定任何读者群体,从小孩到大人,以及已经忘掉自己曾是小孩的大人们都能从中得到启发和共鸣。正如小王子在星球之间漫游一样,这个故事亦漫游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友情、爱情以及成长,是我们讨论到《小王子》时常见的关键词,而接下来让我们先把这些置于一旁,另辟蹊径,尝试去发现《小王子》当中隐藏着的一个深刻但被忽视的层面,那就是从女性主义视角去洞察。在这个童话或看似童话中,我们可以发现不仅仅是小王子的冒险,还有对性别角色和关系的微妙探讨。你或会倍感惊讶,或会匪夷所思,也或会因此发现一个崭新的视角,打开一道认知的大门,因为《小王子》中的人物和情节,在女性主义的透镜下,呈现出一种更加复杂和深刻的解读。当然,对此你可以一笑了之,且当我个人姑妄言之,但若有所启发,着实是我的荣幸。

        在早期女性主义的讨论当中,最关键的一环是女性的不在场。这也是本文对《小王子》浅析的首要支撑点。按《小王子》的常规划分,人分为两种:小孩和大人。而同时大人也可以分为两种,记得自己是小孩的大人,以及无聊的大人。故事开篇是以作者“我”的经历引入,他在小时候画了一条吞了大象的蟒蛇,但身边的大人都认为那是顶帽子,后来他“生活在大人们中间”,意识到交流的壁障之厚,“那么我就不和他谈大蟒蛇、原始森林,也不谈星星。我只得迁就他,陪他谈些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于是大人就十分高兴能认识我这样一个懂道理的人。”这是原著第一章结尾的部分,可对作者意识形态的进行分析,结合著作背景,在这段话当中,作为大人的象征物“桥牌”、“高尔夫球”、“政治”、“领带”明显的性别指向都是男性。我并非想大肆宣说近100年前的女性的社会地位或补充一大堆时代背景的内容,只是在指出在《小王子》的故事里,女性几乎是不被看见的(或以单一的方式被看见,后文有提及)。而不被看见的原因,一是时代的局限性,其二是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自身的无意识。女性主义探讨的是性别背后的权力关系,而作者对作品的文字有着至高的权力,在表达过程中也就是权力的行使,没被表达的也是一种权力性忽视。在我们讨论文学理论或其他一切值得讨论的事情时,不仅要看到看到的,更要看到看不到的。文学讨论更是如此,我们要关注作者写的,也要有意识地留意到作者没写的,有时作者没写的反而更重要。

        后来作者遇到了小王子,关于小王子所在的星球B612有这么一段故事。有一位土耳其天文学家观察到这颗小行星,但由于穿着原因导致在代表大会中没人相信他,直至“被强迫”穿了一身非常考究的服装重新作一次论证,大家才接受他的观点。在讨论《小王子》时,这段故事常被忽视,甚至不少读者根本对这段内容毫无印象,但在我看来,这个趣味的小插曲蕴含大意义。大人的世界里要求一切都与自己规则定下的一样,是一种社会性的规训。服装与身份、权威与信任,天文学家在穿上一身考究的服装后,他的观点才得到认可。这反映了社会中外表和社会地位对于一个人被听取或被忽视的影响,即失声状态。很直观地可以与现实生活中的外貌歧视和社会地位挂钩。这里是广义的女性主义,如上野千鹤子(著有《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厌女》)言,女性主义寻求的是弱者能以弱者的姿态被尊重的思想。社会通过权力与知识的交织来建立和维护,而规训则是一种通过社会机构和权力结构来塑造个体的方式。在这种规训过程中取消了异同关系,在强弱的对比中,消解了弱者(不同于别人)的社会地位,以至加大了异同,即对非同类视而不见,使其不可发声亦不能被听到。想必大家也知道《小妇人》里的主人公被要求假装男人才得到发表机会的故事,是的,女性历经过那个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去表达的年代。仅因服装就被无视,和仅因性别而被歧视,本质都是对社会关系中个体的不尊重,以及被所谓的常识所奴役。

        接着故事来到了小王子讲述他游历途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自第十章到第十五章,共6个星球6位鲜明的人物。必须补充的是,早在第七章作者“我”厌烦小王子时,小王子恼火地提起过一位傲气十足,除了算账以外什么事也不做的红脸先生(red-faced gentle)。他从没闻过一朵花,也从没看过一颗星星,他从来没有喜欢过任何人。在小王子看来,他无趣得不像人,而是个蘑菇。对于这位红脸先生,并没有明确指向他就是第十三章的商人,我个人倾向于两者是不同的人物角色,不过毋庸置疑的是他是位男性。一位同样认为自己所做的事很重要,且非他不可的无聊大人。

        回到作者着墨较多的6个星球。在第一个星球遇到的是一位国王(king),国王象征着权利,他要求一切都要服从他的命令,但其实他的权利皆是虚妄,自欺欺人,并没有任何实在的能力。用粤语地区的俚语概括,他只是“说就天下无敌,做就有心无力”,而他的自尊不允许他承认这一点,因此把所有自然规律或别人的行为都当作是他的命令而导致的。在第二个星球遇到的爱慕虚荣的人(a conceited man),他也正是社会上多数人的写照,盲目追求虚荣而偏离事实。第三个星球是酒鬼(tippler),他一边忏悔而同时没有停下痛饮,正如行施家暴的人,一边打还一边说对不起,求原谅后又继续施暴,以错误去掩盖错误,自暴自弃重蹈覆辙。第四个星球是位商人(businessman),他盲目数数字,试图占有星星,但也没思考过占有星星的意义,只是一昧地想要获得。很直接地反映出成人世界里的欲望及那贪婪的人性。与此可作关联的内容有出自第二十一章狐狸之口:“只有被人们驯服了的事物,才能被人们所认识。人们不再有时间去认识别的东西了。他们总是到商人那里去购买现成的东西。”一昧地去占有,只不过是符号性的东西/商品,而缺失真正的情感联结。第五个星球是点灯人(lamplighter),其形象展现的是墨守陈规,不知变通缺乏灵活性的迂腐之人。第六个星球是地理学家(old gentleman/geographer),表现为一个只会道听途说,不愿脚踏实地实际行动,缺乏亲身体验生活的人。

        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看到这六个人物的性格都呈现出较为负面的特征,一如小王子的评价“大人们真是奇怪极了。”而这句大人们,或许更侧重指的是男人们。在作者表述这六个人物中,有好几位是直接指明是man,有些是在身份上预设了男人属性(如king),而在人称代词上也多次用he来表达,基本可以默认这六位无趣的大人都是男性。严谨来说he正常用法也可以指代女性,因此综合原文内容的行文逻辑,实际上比较接近中性表达的只有lamplighter点灯人,而恰好的是点灯人这位人物在小王子看来,是唯一不会使小王子感到荒唐可笑的,因为他所关心的是别的东西,而不是他自己。同时也是唯一一位小王子觉得可以成为朋友的,尽管他可能忠实却懒惰(思维上的懒惰)。从人物性别里展开说,不看原文,看译文,不少篇幅其实都没有对这几位人物有性别的明确指向,除了国王和老先生(地理学家),其他只是提了身份指代(爱慕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但有趣的是,如果我们让一个小孩初次阅读《小王子》时,ta对这几位角色的印象都会代入男性的形象。而事实上,市面上所有带有插图的《小王子》以及绘本等,关于这几位人物都会是以男性形象呈现。是这几位人物与男性的性别身份太契合了吗,为什么我们会先入为主地把男性代入这些角色?从这六位人物形象当中我们可以窥见到成人,即男人对金钱和权力的欲望以及其精神空虚、盲目、死板、愚妄。往孩子和大人的二分法,这一一细数的都是成人的罪,然而作者有意或无意的女性不在场,六个角色预设的性别都是男性,某个意义也是那个时代社会男性的一个侧面。接着我们可以有两条分析路径,一正如前文提及过的,时代局限下女性的社会地位过低,在资本运作当中占据不了位置,几乎没有任何表达或被看到的权利,因此也没法被视作独立的人物代表写进作品里,用女性代入这几位人物也得不到读者的共鸣。而第二条分析路径,正因为这几位人物形象在作者的描述中与女性无关,从而消除了人物作为女性性别角色的可能性,切断了女性代入这些负面形象的关联。女性群体尚未被资本主义的洪流所玷污,没有陷入对权力和物质财富的渴望,也没有放弃了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关怀和情感关联。其不在场反倒彰显出其光辉,因为不在所以圣洁。在这个层面上,说明女性在作者的无意识中,并非是那些无趣的大人,而是较为特别的存在。这两条分析路径,你更倾向于哪条?我更喜欢后者。

        我希望能以乐观的方式结尾,但在当我们讨论文学作品时,很难避免把作者带到话题当中。书中比较明显的女性形象,理所当然的就是B612星球上的那朵玫瑰花。此处我是有意不以“小王子的那朵玫瑰花”作为表达,大家应该能明白我的用意。在书中玫瑰花的形象并不尽然讨喜,她是自负、爱美丽和感情多变的,甚至被描绘成善变和难以满足。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个形象可以说是被视为对传统女性刻板印象的一种讽刺,即女性被视为情感化和难以理解的。而同时文中也会有意无意地暗含玫瑰花是一种附属品,起码在小王子看来“是他的那朵玫瑰花”。联系到现实生活,我并不打算过多提及作者圣埃克苏佩里的过多轶事,以免打破大家对童话的幻想(要记住,童话的作者并不是童话里的角色),只不过他与他妻子龚苏萝(consuelo de saint-exupery )并不是一段良性的情感关系。他在其中表现为不断的占有,但又不断的背离,多次出轨并冷暴力,自我且任性。没有成为无趣的大人,也没能成为纯真的小王子,介于两者之间既要又要。在他的笔下,小王子对玫瑰花的爱是纯粹的,但如果说作者是把对妻子的爱完全投射到玫瑰花当中,这个说法就相对存疑,因为似乎缺失了后来小王子因狐狸而学会的那份关于爱而衍生的责任。对妻子的爱或许不假,但更大程度是一种自我感动,认为对方非他不可,没能完全地将对方视作一个独立的主体。正如在书中小王子所说“那时候我太年青,还不懂得如何去爱她”。小王子是在成长,而现实中的男人或多数是在找借口,说是年青不懂爱因而犯错,但又像“酒鬼”那样继续犯错,莫非男人一直都能年青?结合现实,我更愿意把这句改作,“因为太自我,所以不懂如何去爱”。

        最后,讨论《小王子》永远绕不开狐狸。小王子的性别在故事中没有被强调,他的特点主要是他的好奇心、敏感性和对人类行为的思考。也就是一种孩子的心,侧重于强调了个体的内在特质和品质的重要性,而不受其性别的限制。而狐狸的性别在书中也没有明确的指向,因为狐狸与小王子之间建立的友情是超越性别的存在,表现为驯养后的互相理解、信任和陪伴,而这些元素与女性主义的关系观点相契合,即平等和互补的伴侣关系。“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实质性的东西用肉眼是看不到的。”(It is only with the heart that one can see rightly; what is essential is invisible to the eye.)女性主义,并不是简单地将性别划分,真正本质的东西是用心才能看得清的。《小王子》是我也很喜欢的一本书,每次阅读都能有新的感悟,相信引入女性主义的视角是比较大胆的一笔,或许前无来者,只是受限于个人能力,未能更深刻地进行述说,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启发。若有人因这个题目而深感兴趣,进而把内容扩展和深化,撰写为学术论文,那将会是我的荣幸。

 

        “这些男人们真是奇怪极了。”

        “这些大人们真是奇怪极了。”

         但愿你我不是这些的其中一个。祝好

 

 

——思龙

2023.08.28

 

 

写在文末:致一位教会我执果索因法的志愿者女孩yt

(本文内容早于2021年已构思,当初是因线上学习杨宁老师的文学理论课程,恰逢学校内组织关于小王子的阅读分享会,两者结合产生大致的创作思路;也计划以此内容在阅读会发言,但结果少了份勇气,也败于自身慵懒。而如今,终于整理成这篇小文。)

 

时隔两年,因yt而起念,下决心完成这件事。

本文的完成有她的帮助。祝她一切顺利,困扰之事皆能如云消雾散~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小王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