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由林奕含得到的语无伦次。

2023-02-07 15:38 作者:安拉其  | 我要投稿

我们都在自我欺骗,我们都在矛盾撕裂,我们都在误读,在一次次的误读中重蹈覆辙 我不知道她经历过什么,从人格构成和价值需要来看。也许在她的心理世界来说,太缺乏“爱”了,可悲的是,她有着过于细腻敏感的感觉器官和精确的表达器官。她把简单的情绪激动和生理同道义准则之间的矛盾夸张、复杂化并精美捏造后铸成了她所说的超越她的生命的文学之美的大厦。她活在自己为自己编织的幻梦里,以自己能够欢欣沉溺的“尺度”来衡量善恶黑白,爱与被爱,施暴与受害。当然,一切的心理变化都始于生存,但我们的意识习惯了身体施予的存在场所和感觉器官,当我们谈及生存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谈论“意识”或“我们的感觉”是否安逸,当身体上或视觉以外发生本质上来讲并无意义的变化时,至少对肉身的存在没有毁灭之虞,当这种变化传递到她已经习惯于误读和隐瞒欺骗的意识时,便为她残缺羸弱的人格继续野蛮生长提供极佳养料。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表现着不同的“自暴自弃”、“事与愿违”、“自私自利”、“自欺欺人”、“本末倒置”、“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我们其实都是病人,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她像太宰治一样,像三岛一样,像胡波一样。为了“生存”而选着了毁灭肉身,为了“生存”,宁毋说为了“存在”,为了“维护”,为了继续“做梦”。她清醒地自我麻醉,她也明白自己的矛盾与分裂,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狡辩和回避。只是,这种理智是微不足道的,浮于表面的,那只是帮助她语言表达而已。那是斯德哥尔摩吗?也许,我只能猜测,她的魂灵在一开始出于生存,她反抗过,这不过由于它的某处的缺失和误判让反抗和质疑削弱甚至是异化,她需要这种“伤害”,她的理智清楚地提醒过她,身体和身体外的道义和准绳也清晰地提醒过她,推动她做出过理应做的事。但她需要这种“伤害”,她不愿意相信,因为那是否定自己用作完满自己灵魂的那一部分认知或信念。她选择了死亡,其实是理性和肉体的“大获全败”。她的那一部分,我们称之为灵魂的那一部分,为畸形残损做背书的那一部分,有初恋,爱情,文学,美感,牺牲。这些元素是走在生命之前的,是走在理性之前的。这就是她较弱无力人格的结构,她必须用明目张胆的误解和生拉硬拽的缝合捏造来组装自己,来让自己达成一种约伯一样的悲壮美丽。但,作为一个作者,凡此种种,又与自己的表达完全矛盾。有人说她的死是因为原谅自己与原谅罪犯的矛盾,我想,那是一个完全占据上风的乌托邦式的魂灵,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想象与真实,也迷失了时间。最终,她选择遗弃自己的身体。无疑,她是痛苦的,但死前的眼泪,大抵来自鲜血淋漓的大脑。

由林奕含得到的语无伦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