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人屈打成招,凶手逍遥法外,留给宋慈的时间不多了《大宋提刑官》P5

宋慈从小受学于父,十岁时从学于建阳学者、理学家朱熹的弟子吴稚,又旁涉黄干、蔡渊、蔡沉、李方子等人的理学论著,颇受考亭学派的影响。而那时候的时代背景是正值南宋王朝动荡不安,并且朝廷风气日益腐烂,宋慈本是怀着一番济世报国之心走入官场,只可惜皇帝昏庸无能,即便宋慈一个人的能力再大,那又有何用,正所谓君者源也,源清则流清,君王若不能自持,又如何能够保朝廷清明。
入官之出,宋慈意气风发,势要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个现状,只可惜,世道如此,尤其是一人之力所能瓦解的,宋慈在官场里面面对的情况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上司到处找茬,让你真的很不想在做下去”。
淳祐五年(1245年),改知常州,提议重修《毗陵志》,并开始编辑洗冤录资料。在常州任满后,转任广西提点刑狱,巡行各部,雪冤禁暴,虽偏僻恶溺处所,亦必亲往视察。宋慈廉政爱民,执法严明,尤其“于狱案,审之又审,不敢萌一毫慢易心”。
南宋淳祐八年(1248年),改宝谟阁直学士,奉命巡回四路,掌管刑狱。听讼清明,决事果断。
电视剧里面,宋慈最后选择辞官还乡,其实也是对朝廷的一种失望吧,都说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一开始的宋慈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呀,宋慈在父亲坟前说的那一番话,真的值得大家去仔细推敲,宋慈说:时至今日,慈儿才明白,若要世道清明,除恶扬善,单凭我等仗义执法、查凶审案,是无济于事的。之前,宋慈向宋皇奏明详情并让宋皇一一查看,可宋慈刚走出殿门,宋皇就一把火烧了这8大箱的证据,百官兴奋地直夸皇上英明,但这把火却冷了宋慈的一腔热血,他毅然在宋皇封他为二品刑部左侍郎时愤而归还朝服辞官归乡,一代为国为民而满腔抱负之心的提刑官,最终黯然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