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重塑教育——找到最佳效应点
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动机,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动机,就很难有什么能阻止他获得成功。如果孩子们学习某样东西很失利,在大部分情况中并非他们没法开窍,而是我们未能说服他们,这样的东西值得学习。
一旦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热情和天赋所在,并利用两者之间的最佳效应点将其最大化,他们就能够开始发挥自己真正的潜能。
教育孩子应主要在于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天赋兴趣和热情所在,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帮助孩子们找到他们的最佳效用点,通过挖掘他们看场的领域以及热切想要学习的东西,然后将其与孩子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即使面对落后的教学方式以及极其有限的教学资源动机,被高度调动的学生也能学习任何想要学习的东西,并极有可能学成动机是有效学习的先决条件。
我们很少谈及学生动机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无法定量检测,这也是科学和教育学忽视它的主要原因,我们无法通过一个孩子的测试分数或平均学分绩点,得知他的学习动机有多强。
目前为止和动机相关的理论中,研究最深入,接受程度最广的是自我决定论。爱德华德西和理查德瑞安共同提出了该理论。自我决定论,着眼于人们作出的选择以及作出选择的缘由,具体来说该理论探讨了,人们做出某些选择时,是否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
自我决定论的支持者认为我们想要的状态是孩子们能通过内在动机去主动学习知识,大量研究表明,当人们受内在动机驱动时学习的时间持续更长,对课题的理解更深入,也记得更清楚更久。调动孩子的内在动机,使其主动学习,是教育界的终极目标,也是最困难的事情。
把握4个关键要素,激发内在动机。
第一个关键要素是自主选择,让孩子自主选择学习新事物的方式可以大大提升孩子的感兴趣程度。孩子越感兴趣,他们保持兴趣的动力就越强。
与学生选择同样重要的是学生面临的压力,压力会导致应急应急,会导致各种各样的消极反应,对于孩子受鼓励去做的事,至少他们应该有发言权。确保孩子们在目标上已经有了情感和精神上的投入,是帮助他们实现目标的关键。
为了做出最佳决定,我们必须先真正理解孩子,孩子们想要的是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大人附加在他们身上的梦想,那么我们可能不会让他们轻易放弃,只有当孩子们真正明确自己心之所向时,无论有没有我们奇迹都会发生。
第2个关键要素是正确看待失败。孩子们身边总有不少好心的成年人,这些成年人喜欢用残酷的现实来教导孩子们,提醒他们成功的可能性有多渺茫,并建议他们放弃不切实际的梦想,将精力集中在更实际的后备计划上。
但当成年人这么说时,所有孩子听到的弦外之音都是这太难了,对你来说太难了,我不能相信你能做到。所以千万不要让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相反应该找到一种方法,将他们认为的欲望之所在,与你认为的现实是所需联系起来。
第3个关键要素是刻意练习,因为大多数人并不喜欢做自己认为做的失败的事情,对失败的负面解读,最终会使大多数人在任何事情上都无法达到顶级水平,不失败则无以为鉴前车之鉴后世之师,短期的失败并不要紧,不断尝试才是获得成功的方式。
实际上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各个领域的专家都常处于不断犯错的状态,这是他们得以训练加强技能的方式。只要人们以特定的方式去学习某样东西,他们基本上就能在该领域获得任何级别的专业水平。有效的可以练习,所需的是反复尝试超越现有水平,要从每次失败中学到一些具体的东西,而且难度要递增。就像玩电子游戏那样,有多层次挑战。
第4个关键要素是监狱的性格,温斯顿丘吉尔曾经说过,不懈努力而非力量或智慧,才是挖掘潜力的关键。精益是一个人坚持不懈追求长期目标的能力,要想在艰难的目标中取得成就,不仅需要天赋,更需要持之以恒,集中精力的运用自己的天赋。
在教育领域中,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谈及成就差距成就差距是指通常按照种族和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所划分的学生群体之间一直存在较大的学习成绩差异。我们却很少谈及动机差距,即我们认为在那些学习积极性很高的孩子和学习积极性很低的孩子之间存在的差距。主动性在挖掘潜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谈及动机,重塑教育意味着帮助孩子发现最佳效应点,鼓励和培养他们对学习和自我决定,发自内心的热爱,并相信他们可以成为任何想要成为的人,做成任何他们想要做成的事,这张是孩子们更自信更坚,毅更主动,并最终更善于学习。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调动学习者的内在动机,使其主动学习,提升内在动机的4个关键要素。1.自主选择,2.正确看待失败,3.刻意练习,4.坚毅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