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闻杂录》 清 阮氏(三)
太史某 太史某退政在家,每天教导自己的儿子,他儿子在弱冠时便入泮,太史某对儿子的期望非常高。 儿子乡闱后将自己所写的文章拿给太史某阅读,太史看了一遍,没说话;一会儿他又看了一遍,也没说一句话;每天,太史会将儿子的文章看三、四次。 到了放榜的那天,报条四出,就是没见到人来报喜,太史便将儿子叫到书房的案傍,指着他写的文章,驳斥说“文章不惊人,所以没中,这样的文章让我做帘官我也不会采用。”说完,用戒尺打了儿子一下。 太史又说“开讲没有掌握住要点,所以没中,让我做帘官我也看不下去。”说完,用戒尺打了儿子一下。 太史接着说“文章到中间不经营匠心,所以没中,让我做帘官也不会取用。”说完,用戒尺打了儿子一下。 儿子被打,虽然疼得泪流满面,也不敢稍微动下。在书房外窃听的家人,也都不敢去劝阻。 就在这时,忽然报喜人鸣金而到,太史急忙出来问“怎么回事?” 家人叩首祝贺说“公子高中了。” 太史听了,没说话,仰头看着天,用手指了指天说“这是太阳,这是云朵。”再看看众人,指着某人说“这是某,这是某。”太史又看回自己,指着自己说“这是衣服,这是鞋子。” 然后,坐到椅子上,问家人说“真的吗?在作梦吗?” 家人齐说“怎么会是作梦?” 太史让家人离开,他叫来小童,说“你试着齧我臂。” 小童一齧,太史叫唤“痛、痛。即便这是梦也应该醒了,看来这是真的。” 于是出来接过录取单,祝贺的人马上上前道喜。太史也顾不得招待道喜的人,他将儿子拉到书房,关上门取出试卷,仔细阅读,说“我的过失啊!这里写得元气浑沦,应该中,我没看出来。”说完,拿起戒尺打了自己一下。 又说“这里写得落落大方,应该中,我没看出来。”说完,拿起戒尺打了自己一下。 太史接着说“这里写得以宽为紧,已经深得抑扬之法,应该中,我没看出来。”说完,拿起戒尺打了自己一下。 他回身抚摸儿子的头和背,安慰并赞叹儿子许久,然后二人出外会客接待前来道喜的人。 有家人将这事发生的经过说给客人听,听说的人没有不笑倒的。 大司马某 大司马某,总督天下援师。 大司马小时候的老师听说自己的学生在战场杀贼,生起好奇心,想到军队里开开眼界。于是老师一人不辞跋涉,来到大司马某的军队,大司马急忙在帏幄中招待自己的老师。 老师发现他的学生夜里不卸甲,也很少睡觉,即便睡觉,睡觉的地方也不固定。 有天夜里,大司马某刚躺下一会,忽然翻身起来,亲自敲云版,即刻来了十几位听命。大司马某给每人一把令旗,再吩咐三四语。众将领依吩咐出去,不一会儿,杀声远震,金鼓齐鸣。 老师吓得股栗手颤,吃惊的问大司马某,大司马说“弟子刚躺下,枕头上传来大雁的叫声,我仔细听雁声来自西北方,而西北方正是敌人出入的地方。西北方无人走动,大雁不会受惊而飞起,我刚出去一看大雁往东南方飞去,我料必定有夜袭。急忙去敲云版,召来将领带兵迎敌,这时候应该在打仗。” 天明,缴令报捷。老师被昨晚发生的事吓到了,赶紧向大司马辞行,大司马派人护送老师回家。 鼋 世俗人称鼋为“水老虎”,因为它会噬人。 广东清远县有个地方叫清远峡,那儿的水非常的深,相传水里有大鼋。曾经有行船人夜里在船边大便,一只大鼋忽然从水里窜出,将人拖了去,此后,当地人便会告诫客舟“夜里航行,人不要靠水大小便,因为大鼋看见人的阴囊如水晶球般发光,一看见便会探首啮之。” 最近有位姓唐的人到某地赴职,经过此地时,船在此处靠岸,唐某看见岸旁有块大石头凸出水尺许,于是踩在这块石头上,往四处看了许久,才登上岸,他的脚刚一离开石头,石头忽然漂浮而去,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大鼋。 海中产珠 海中能生珠的都是蚌类,在广东新安县官富管理的九龙洋,也产珠。 我询问当地人,说是海螺生珠,会产珠的有珍珠螺、马甲螺、青口螺等,其实我知道它们都是属于蚌类。 嘉庆八年,我分篆是地,便找来采珠人,问他们采珠的方法。采珠人说“有珠的一般都在外洋最深的地方,那海水内长着一些七八尺高或一二尺高的铁树,铁树的叶子如爪子细尖,枝干长得极为稠密,将铁树拿出水面,铁树的叶子便会脱落。这种铁树傍石而生,产珠的螺多吸附于树上。采珠人一入水中,或者整颗拔出,或者在树上拔螺,螺出水后才剖螺取珠。采到的螺,内里有珠无珠,以及珠的品质好还是不好,必须剖开螺才能确定。但是采珠的水域,会有大鱼在那儿潜伏,如果不想办法除去,采珠人入水会被大鱼所吞。” 我问“那该怎么除去大鱼?” 采珠人说“拿个大冬瓜,用大缸将大冬瓜煮熟,然后将瓜顶削去一片,把冬瓜的内瓤取出,趁大冬瓜还热的时候,往瓜内纳石灰,最后将原来削去的那片拿来盖好,再用钉子钉紧。将大冬瓜载到产珠的水域,将瓜弃入水。大鱼见了大冬瓜,会一口吞下冬瓜,一会儿大鱼就会死去,浮出水面。因为此时的冬瓜外表虽然是冷的,但内里确实非常的热,那是因为石灰见水即发,热不可遏,大鱼一吞下这瓜,没有不迅速死去的。等丢瓜再无鱼来抢之后,便可以知道这区域的大鱼已经除尽,此时便可以入水采珠了。 在采珠之前要先用冷水将自己遍身浸冷,这是恐人身上的人气会引来他处的大鱼。”我说“真危险。” 术士某 有位住在京师的术士某,他的术算馆门前悬一金字牌,上书“千金一数”,人们都嘲笑术士太狂妄。 当地某二公子,心中急切获得功名,于是他们来拜访术士,说“先生的术算即便再灵验,但千金不是每个人都付得起的,那些寒士该怎么办?” 术士说“我是靠术算赚钱的,但我也不是只盯着钱的人。我跟其他术士不一样,我从不乱算,算准了给我万金也不过分,区区千金算什么呢?比如二位公子,我送一课,不收取分文。” 二位公子很感激。术士布卦成,向二公子道喜说“二位公子都是贵人啊。公子某今年秋天乡试中第几名,明年春天会试第几名,廷试第几甲几名,官职从词林至大司马。某公子乡、会试能中第几名,廷试名次第几甲几名,官至大学士。” 术士将推算的结果各书在一张纸上,分别拿给二位公子说“你们留着,等以后验证。”二位公子向术士告别。 后来乡、会、廷试结果,都与术士算的一模一样,二位公子因此和术士成了朋友。之后,二位公子攀附某位达官,成了这达官的门下。达官因为犯事入狱,结果可能不怎么好。 二位公子急忙来找术士起卦,术士说“今天这一卦,必须给三千金才算,而且必须给足钱再说。” 二位公子的官途就靠这位达官,所以很想知道达官的未来,而且他们也很有可能受到牵连,口中说的虽然是算达官一人,心里想的其实包含着三人。 他们二位了解术士算得很准,听到要“三千”,心想“可能这一卦隐射三人,因而收三千。” 事情紧急,二公子如数给术士三千。术士拿了钱后,从袖子里拿出一张纸,上面写达官某某什么时候出狱,在某天复原爵等等,后来果然一一验证。二位公子感术士术算的灵验,特意再来道谢。 二人来到术算馆,术士人不在,他们问术士的邻居,邻居说“一月前离开京都了”,二位公子才猛然醒悟说“我们其实是算了三次,之前两次没拿钱,这一次忽然要三千,总的算起来,仍是‘千金一数’,术士真是神人啊!” 守岁 守岁,是指全家团坐到天亮,这样的习俗从古流传到今,虽然看似小儿游戏,但是父子团圆通宵不眠,也是一件家庭乐事。 杜子美的《守岁》诗说“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苏东坡说“欲唤阿咸来守岁,林乌枥马斗喧哗。”以至“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古时候守岁的情景,大多能从诗中体现,也可以从中知道古时候的那些大人物没有不守岁的。 爆竹 爆竹就是烧竹子,在竹子上点火燃烧,竹子会因爆裂而发出声音,也就是所谓的“岁旦燎竹于庭”。 后来世人换成点纸炮,这是遗传自爆竹,虽然名字叫爆竹,其实不是爆竹。 在古时候,只在除夕、岁旦燃点,王荆公有诗说“爆竹声中一岁除”,现代人在过年前也会燃点爆竹。 《异闻录》里记载“仲叟家被山魈捣乱,李畋教他在除夕这一天点数十竿竹子,让它们爆出声来。” 现在结婚、冠礼、丧事都会燃点爆竹。 在西域正月初一燃灯,中国在正月十五燃灯,高丽在二月十五燃灯。西域燃灯是为供养佛陀,高丽燃灯是为祭祀天神,中国燃灯是为宴饮。难道是流传失实,还是以讹承讹呢?或许各从其便,依照当地的习俗? 何某 何某二十岁,很勤奋在学习,父亲对他的期望非常大,因此他急着成名,可是考了几次都不中。 有一天夜里,何某梦见一位身穿朱衣的人对他说“学宪所出的考试题目,你知道吗?” 何某回答说“不知道。” 朱衣人说“我细细说,汝慢慢想。” 何某想再问时,朱衣人忽然不见了,何某不明白朱衣人说这句话的意思,在梦中他去找父亲说自己的梦,父亲说“这句‘我细细说,是巽语。’但‘汝慢慢想’这一句我不知道什么意思,我去问问朱衣人。”说完,何某从梦中醒来。 第二天,何某向父亲说梦中的这句“我细细说,汝慢慢想。” 父亲很惊奇说“真是太奇怪了!我昨晚梦见你来和我讲你的梦,我又去找朱衣人说我梦见你来和说你的梦,朱衣人对我说‘次题是以意逆志。’” 于是让何某拟作。到考试那天,果然是此二题,这回何某考中秀才。 一西域僧 有一位西域僧擅长祈雨,他有一颗形状如鸡蛋的东西,此东西是白色的,像是石头又不像石头,也不像是骨头。 将这个似鸡蛋的东西放入清净的水中,然后用手转动,口中念密咒,不一会儿便开始下雨,这可以说是仙术了。 我在陶九成的《辍耕录》里看到里面一个记载,说“蒙古人在求雨时,在一盆清净的水中浸数枚石子,接着一边密持咒语,一边淘漉玩弄,良久,便会下雨;石子名为‘鲊答’,最大颗的如鸡蛋大小,小的大小不等,‘鲊答’是从走兽的肚子里生出来的,牛、马所生的‘鲊答’最好。听说只要将‘鲊答’浸入水中拨弄,即便不念咒,也会下雨。” 按照我所了解的,阴阳和合后才能下雨,而这石头是走兽肚子所生的,真的能让老天下雨吗?我曾经找来各种书考校,发现有记载一只雄鼠的蛋蛋上有符文,治鸟腋下有镜印,一位老太婆的腰间出现印篆,牛的胆里面有牛黄,马的肾里有墨宝,还有记载什么狗之宝,驼之黄,鹿角之玉,兕角之通天等等,这些都是造化灵异所为,无法用常理来推测。 洗冤录 在《洗冤录》里记载一件事,说铅山县一人吃完鲫鱼后腹痛而死,邻居怀疑是他的老婆毒死的,于是押着死者的老婆去见官。 县官听说后,怀疑这人是中鱓毒,便召来渔民去捕鱓,渔民捕得数百斤,县官将这些鱓装入瓮中,其中有七只昂头出水二三寸。 县官很惊异,知道这七只鱓是其他东西所变化的,仔细追究后,才得知死者的老婆是被冤枉的。 我去找书,发现鱓有二种,一种是由蛇变化的,名为“蛇鱓”,这种的有毒。鱓原本属于蛇类,它们的外形像蛇,所以人们说这种鱓是蛇变的,并不奇怪。 辨认蛇鱓的方法是这样:每次捕到鱓时,先将鱓放入水瓮中,到夜里点灯照水瓮中,那些通身浮在水上,项下有白点的,即是蛇鱓,吃了会毒死人。 又,黑鱓鱼有毒,越大只越毒,不可食用,鱓也是人们常吃的食材,但还有些会害人。所以平常日用这些小事,也不能疏忽啊! 《洗冤录》这个记载,仅仅依靠昂头出水来辨别鱓毒,我总感觉还是缺少有力的证据,因而记载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