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路行驶并非都是居中通过,如何走出捷径,减少刮蹭风险?
日常开车经常会遇到窄路行驶,多数驾驶员第一反应,就是在两排障碍中间,居中通过。
这一点没错,但有时候,驾驶员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准确判断。窄路行驶并非都是居中通过,新手司机如何走出捷径,减少刮蹭风险?

大家可以看上图1,这是史教练带实操班学员,练习窄路行驶时,随手拍下的一个场景图片。
图中很明显,左右都有停车障碍。我问学员,这个地方怎么通过?学员回答很干脆,居中通过。
我给学员分析利弊,居中通过可以,但是两台车并非在一个水平位置,要想居中通过,要走很长一段窄路,这势必增加刮蹭风险。

还有一种更安全的方法,可以把窄路拓宽,并缩短窄路的距离。
具体方法如下:
先把车尽量向左侧靠拢,这时候驾驶员脑海中,要形成(下图3)俯瞰图的视角。把两个画圈的障碍点当做门框,你的车要通过这道窄门。
图中的虚线,就是一条虚拟通道,你只需要把车(红车)调整到,与通道平行且居中的角度就可以。

通过这个俯瞰图,你会发现,两个障碍点形成的通道,要比你最初打算直行通过的通道宽得多。
除了通道变宽,还有一个优点。
假设你直行通过,右侧车体与2号车车尾很近,即使过了2号车,还要关注左侧车体与1号车的横向间距,有的新手司机为了规避风险,提早向右打方向,右侧车尾很容易刮上2号车左尾灯。

假设你用第二种方法,车身处于虚拟通道居中,可以大胆斜着直行,当左后门把手与1号车车灯斜45度角呈一线,快速向左打轮,车正后回正方向,就可以顺利通过这个狭窄地带。
第二种操作方法,可以让你的车体与两台车的近距离接触,降到最低程度,自然就可以安全而且顺利地通过。

以上的操作方法很简单,对于成手司机而言,凭直觉就可以顺利通过。但对于新手司机来说,需要你构建空间感,学会判断车体与障碍间距,并提前预测出最佳路径。
这些都是由基本原理构成,现实开车需要活学活用,对于车体与障碍的间距,做到心中有数。当新手司机形成了空间感以后,刮蹭的风险才能降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