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等精神疾病遗传性遗传度是如何确定的
其实不只是精神疾病,大多数其他疾病也适合这些方法。 1,双生子实验,如果一种疾病同卵双胞胎共患率远超异卵双胞胎共患率,那么就可知其遗传度较高。比如自闭症同卵接近百分百,异卵只有17-27%,这说明自闭症遗传度极高,外部养育环境影响甚微。其他疾病也有不同的遗传度,比如抑郁焦虑都有30-40%遗传度。强迫,抽动,人格障碍,多动,精神分裂,双相情感障碍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高遗传度。 2,家系研究,也叫家谱研究,也是确定某种疾病遗传度的重要手段,调查整个家谱的患病情况等。比如双亲患精神分裂症的子女终生患病率为46.3%,双亲之一患病时子女终生患病率为16.7%,精神分裂症患者兄弟姐妹之预期危险度为10.1%。在二级亲属和三级亲属中,预期危险度分别是3.3%和2.4%。总之,血缘关系越远患病的危险度越低。 3,大规模人群研究,比如先提出一种假设,比如白内障和阿尔茨海默病可能具备关联性,做大规模人群调查,患有白内障人群按照手术和不手术分别统计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如果结果显示手术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明显下降,那么就能证明这两者之间有关联。也可以做比如其他精神疾病和自闭症之间关系的统计。 4,寄养子实验,即把家族史的孩子和正常孩子家庭更换养育环境统计发病率。比如1991年,Tienari在芬兰做了一项调查表明母亲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寄养子患精神分裂症的比例为9.1%,而母亲为正常人的寄养子患精神分裂症的比例为1.1%。显著的区别证明了发病和遗传关系更加密切而不要是养育环境。 对于自闭症等精神疾病的研究应该属于比较严肃的科学范畴,家长们要认真对待顶级期刊,严肃刊物的论文和文章,而不要去那种心灵鸡汤,热销书里面找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