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企业竞争(三)
SWOT矩阵分析广泛应用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工作中,其创始人是美国旧金山大学国际管理学教授海因茨·韦里克(Heinz Weihrich)。其中S (strengths)是优势,W (weaknesses)是劣势,O (opportunities)是机会,T (threats)是威胁。SWOT矩阵分析讲的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企业的“实”和“虚”)和“可以做的”(即社会环境的“利”和“患”)之间的有效组合。这与《孙子兵法》之《虚实篇》中的“避实击虚”,以及《军争篇》中的“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SWOT矩阵分析可以归入进攻战略或者对外战略部分;并没有涉及防守战略或者对内战略!
接下来要讲防守战略或者对内战略,就绕不开讲到“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1909.11.19~2005.11.11)。他于1954年出版了巨著《管理的实践》,开创性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了管理大师的地位。彼得·德鲁克指出,管理的职能包括: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这三项职能,还须能够分别加以分析、研究和评估。在1966年出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中,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五项主要能力: 1、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2、注重贡献和工作绩效;3、善于发挥人的的长处;4、集中精力于某些重要的领域;5、有效的决策。综合以上内容可知,企业管理更多的是对内战略;与《孙子兵法》之《计篇》中“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不谋而合。“将”就是讲的管理者,“智、信、仁、勇、严”完美对应上彼得·德鲁克认为优秀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对应的是“智”;注重贡献和工作绩效对应的是“信”;善于发挥别人的长处对应的是“仁”;集中精力于某些重要的领域对应的是“勇”和“严”;有效的决策对应的是“智”和“勇”。而《孙子兵法》中对管理者的要求还有更精辟的论述---“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和“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这些更精彩的内容在彼得·德鲁克的著作中没有看到,不能不说是彼得·德鲁克没有读到《孙子兵法》的遗憾!
企业竞争就是通过培育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再获取外部可利用资源并综合加以利用,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愿景的综合性能力。竞争致胜需要“知彼知己,正合奇胜”!其中“知彼”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波特五力模型中提到的之外,还包括企业所处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乃至于世界局势都必须了解。“知己”就包括了彼得·德鲁克的企业管理以及SWOT矩阵分析的部分内容。“正合奇胜”就是根据“知彼知己”而制定出的差异化战略或者低成本战略,通过为顾客创造价值获得利润,再去实现企业愿景。
《用间篇》在企业竞争中指的是商业情报。由此可见,《孙子兵法》的精彩远远超过了“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海因茨·韦里克(Heinz Weihrich)”之和!企业家们如能学好《孙子兵法》,并灵活运用在企业竞争中,必将实现“兵不顿而利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