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乾陵简直就是传奇般的存在,武则天的乾陵墓道口是如何被发现的?

2021-05-21 13:25 作者:红叶奇说  | 我要投稿

武则天的陵墓完全可以和秦始皇的陵墓相媲美了,秦始皇陵墓没有被盗的原因是找不着,而武则天的陵墓是人们明知道它在那却愣是干不开,其坚固程度可想而知。

乾陵修建的时候,正是国力强盛的盛唐时期,而这也造就了这个陵墓的宏大,说它是历代皇陵之首也不为过。也正是乾陵的雄伟富丽,才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人,也让梁山从未消停过。

对于很多人来说,乾陵简直就是传奇般的存在,因为这座陵墓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葬有两位皇帝的陵墓,即武则天和李治合葬的地方。

唐代的帝王十分对于陵寝的保护十分重视,唐代帝王还设有专门看管陵园的官员,为了确保陵墓的安全,唐代的统治者还在陵园外面驻扎了军队,唐玄宗和唐懿宗还亲自去拜谒过乾陵,还规定了公卿寻陵制度,陵墓的外观也十分受到重视,唐朝各个陵墓外面还会种植柏树,因而乾陵也叫“柏城”。

而据《宣室志》记载唐代有个人拜谒过乾陵之后,曾做梦梦到过乾陵的盛况,里面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栩栩如生地站在他面前,但是经历百余年乾陵依旧样貌如新,可见当时统治者对于它的重视程度。

但是在黄巢起义之后,关中地区沦为战场,唐昭宗天祐元年,朱温毁坏长安城,第二年又有了“盗焚乾陵下宫”的时间,而在五代战乱时期,又有盗墓贼温韬,但是始终没有找到乾陵的大门。

民国初年的时候,当时国内军阀混战很多人都想通过盗墓来发财,当时的国民党军官孙连仲为了能够把乾陵的财宝给据为己有,派出了很多人前去盗掘乾陵,在获得了乾陵的准确位置以后又派大量的军队把乾陵团团的围住,然后以军事演习的名义在乾陵附近开展军事行动,并且派人在乾陵的周围埋藏了大量的炸药,把乾陵附近炸的一片稀巴烂,最终引起了乾陵上空的环境骤变,引起了雷雨交加的景象,也就放弃了这个盗墓的行动。

乾陵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被无数人惦记过,被四十多万人挖掘寻找过,连梁山都干塌了一半却因为找不到墓道口而挖不开,却是在1958年被几个农民不费吹灰之力找到了。

1958年,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梁山旁边一条名为西兰的公路需要进行修理,而一般干这种苦力活的都是农民工干,修公路需要大量的石头,刚好附近就是埋葬着武则天的梁山,几个农民就地取材,直接对着梁山就是一通炸。

11月27日下午,贺社社和几个同乡按照往常的规章流程在无字碑以北一公里的地方开采石头,刚开始还比较顺利,爆炸产生出来的石头被运走填补公路,当点燃了第三包炸药的时候,炸出来的突然不光是石头了,还有条状的石头,而且数量还不少,这明显不是天然形成的石头,而是人为的。

贺社社和几个人先是愣了愣,随即赶紧把石头拿起来查看了起来,果然,这些条状石头上面除了有人为雕刻的痕迹,还有字迹,再一想这梁山正是埋葬武则天的地方,几个农民当即一愣,都惊呼这该不会是瞎猫碰着死耗子炸到武则天的墓穴了吧?

但是这件事得到了乾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毕竟近千年来被盗墓贼垂涎欲滴的乾陵大门,终于有能被发掘到了,于是派了一位杨姓干部专门负责勘察乾陵墓道的问题,最终杨姓干部在陕西省相关的考古专家到来以后成立了专业的乾陵发掘委员会

1960年4月3日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墓道。

1960年5月12日,墓道砌石全部披露。

经过挖掘发现:乾陵地宫墓道在梁山主峰东南半山腰部,由堑壕和石洞两部分组成。堑壕深17米,全部用长1.25米,宽0.4至0.6米的石条填塞。墓道呈斜坡形,全长63.1米,南宽北窄,平均宽3.9米。石条由南往北顺坡层叠扣砌,共39层,平面裸露410块,39层约用石条8000块。石条之间用燕尾形细腰铁栓板拉固,上下之间凿洞用铁棍贯穿,以熔化锡铁汁灌注,与石条熔为一体。

且其情况大致与《旧唐书·严善思传》“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相同,所以由此可以断定,被炸开的就是武则天的陵墓。

非常值得庆幸的是,专家们在山体周围并没有发现盗洞,甚至连人为工具留下的痕迹都没有找到,所以可以断定武则天陵墓是没有被人盗窃过的。

鉴于武则天陵墓没有被挖掘,我们也只能是做一个大概的猜测,根据乾陵修建如此恢弘且连陪葬墓的主人身份都非同凡响,有一位文物工作者曾经 推算出墓穴之中的宝藏最少有五百吨左右,而且帝王墓之中的宝藏都是当朝当代最为稀有的物品。

50年代至今,乾陵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保护,1961年,乾陵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成立了乾陵博物馆,收藏乾陵文物达四千件,1987年修整了乾陵神道,随着旅游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乾陵被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对于文物的保护意识也大大加强。

乾陵简直就是传奇般的存在,武则天的乾陵墓道口是如何被发现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