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界的大头娃娃,美国OV-1“莫霍克”战场监视飞机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根据朝鲜战争等实战经验,决定研发一款新型号的观察/攻击飞机。按照要求,该机要采用双座双发结构,发动机采用最新的涡轮螺旋桨,同时拥有一定的装甲防护,飞机能在多种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出动,为地面部队提供信息以及进行空中火力压制,这款飞机就是后来的OV-1“莫霍克”战场监视飞机。

首台样机在1959年4月首飞,当年10月就展开了量产工作。原本它是陆军和海军联合的一个计划,不过军种之间的矛盾影响了海军,他们不想要陆军那套先进的传感器,至于有可能装备的该机的空军,因为他们认为飞机的武备多余,希望能专注于战场监视,所以也没有装备,结果该机服役后就只装备于陆军(后来买了一部分给阿根廷),因为陆军的传统,该机获得了一个印第安部落的名字“莫霍克”。

OV-1是一款结构简单但异常坚固的飞机,它的机翼上安装2台莱康明T53-L-3发动机,单台功率715千瓦,对于一款空重只有5020千克的飞机来说动力很强,后续给飞机升级到T53-L-7等发动机型号。需要说明的是,该机的左右螺旋桨都是逆时针旋转,不是其他机型的反方向旋转。
飞机的机翼带有6.5°上反角,并带有大面积襟翼,短距离起降性能很好,滑跑起飞距离只有358米,并且能适应野战机场。原型机的机尾采用T型结构,生产型上改为三垂尾,这样的好处是提升在垂尾中弹后的可操控性。

驾驶室采用并排双座,因此机头座舱被扩大,飞机就像个“大头娃娃”一样。座舱拥有一定的装甲防护,底部采用6.4毫米厚的杜拉铝板,这是一种轻质铝合金;观察窗采用2.5厘米厚的防弹玻璃,并且座舱前后壁可增加额外的装甲内衬。飞机的防护能力可以抵挡防空机枪等武器的攻击,跟其他专业对地攻击机相比有差距。
它能携带水平或者垂直照相机进行常规侦察,核辐射计可以探测辐射剂量,从B型开始,飞机内安装侧面雷达成像设备(SLAR),可以扫描地形并显示,图像分为两个,一个显示固定地形,一个显示移动目标,据说这套设备可以识别出45千米外的机动车辆。

在武备上,飞机机翼下总共有6个挂架,除了副油箱之外,可以挂载火箭吊舱或者机炮吊舱,具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每侧翼根上还可以安装一具照明弹吊舱,每具吊舱可以携带52枚照明弹。这些吊舱也能替换为物资补给舱,用来执行补给任务。

OV-1最让敌人胆寒的就是它的战场感知能力,在那个没有卫星的年代,一款能够在战场上滞留数小时且有侦察雷达的飞机具有很强的威慑力,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几乎被压制得不敢动弹,越战期间表现优秀。

OV-1“莫霍克”有多个后续版本,包括OV-1A~OV-1E型,每种机型各自的配置不同,陆军还曾想研制4发版本,最终没有实现。

飞机空重将近55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超过8000千克(因为各型号之间重量不一,所以数据略有差异),机长12.5米,翼展14.63米,高3.86米,巡航速度约330千米每小时,最大飞行速度将近500千米每小时,外挂副油箱时,最大滞空时间约4.5小时,最大航程约1500千米。在许多资料中都提到该机的V速度不能超过720千米每小时,换句话说就是驾驶员在俯冲这类加速飞行的时候要注意控制飞机速度,超过此速度就很容易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