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微笑着说出自己的痛苦?

2023-08-15 18:40 作者:沈家宏  | 我要投稿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微笑着说出自己痛苦的经历?

为什么有些人在自己亲近的人去世的时候,能够毫无悲伤的情绪?

为什么有些人在欢乐的情景下却感受不到快乐?


这些情景我们可能见到过,可能体验过,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冷漠了。


其实有这种体验大多是因为我们曾经遭遇了严重的创伤,身体为了保护我们而发生的“解离”


这种“解离”我们也可以简单理解成“分裂”,我们的行为、情感、感觉、体验离开了我们,


当我们再经历,或再回忆这些创伤性事件的时候,我们就体验不到这些部分了。



心理学家Bennett Braun 在1988年提出的概念化词组bask,他认为解离可以在这四个方面进行。


分别是:


Behavior行为 — 行为上的解离


Affect情感 — 情感上的解离


Sebsation感觉 — 感觉上的解离


Knowledge经验 — 体验上的解离


小编将结合例子帮助大家理解,这四个方面在我们个体身上是如何表现的。



假设一个女孩,她的父亲是非常暴躁的人,而且经常出去赌博喝酒,喝完酒回家就会家暴她。


对于这个女孩来说,她还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只能待在爸爸身边,妈妈也没办法保护她,


但是如果她一直生活在这个环境下,就会经常面对身体被毒打时产生的痛感。


如果长期遭受虐待,这种身体的痛苦将不堪重负,


这时我们的身体会就会出现防御机制保护我们,也就是把感受从我们的身体中剥离,


换一种说法就是,当女孩感觉被剥离,父亲再打女孩的时候,女孩身体的痛觉就消失了,


甚至她可能会有一种站在第三视角看自己被打的感觉,好像打的根本不是自己。


这种情况,就是感觉上的解离。


【Sebsation感觉 — 感觉上的解离,对身体失去了感觉


比如,有一些长期受到暴力的人会变得麻木,他们可能已经感觉不到暴力带来的疼痛,所以这类人群大概率也会做出自残等行为,因为当他们割手腕的时候也已经感受不到疼痛了。】


如果女孩的父亲不仅家暴她,还会把她拉到家门口打她,她成绩不好的时候还会在学校打她,这种暴力行为可能会让邻居和女孩的同学朋友看到。


那么,对于女孩来讲,她感受到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还会有心理上的痛苦,


她会因此产生非常强烈的羞耻感,但她也不敢逃走,她只能待在爸爸身边。


为了防御这种心理上的痛苦,她也会把情绪的体验隔绝,也就是情感上的隔离,当她在别人面前被打的时候就不会觉得羞耻。


【Affect情感—情感上的解离,与自己的情感分离


比如,遇到了一些突然发生的创伤性事件(亲人离世、地震、车祸、抢劫等),由于事情过于刺激,个体会下意识地把事件带来的情感解离,当他们再回忆/或再经历的时候不会有任何情绪上的体验。】


而女孩的父亲经常打完女孩就很后悔,觉得那只是原本心情不好,


比如赌博突然输了很多钱,或是被领导解雇导致情绪激动时的失控行为,这就是父亲行为上的解离。


【Behavior行为—行为上的解离,做一些不受控制的行为


比如,我们在遇到创伤性事件时(比如:强奸、抢劫、暴力),极度恐惧和愤怒的我们可能会拿起刀反抗,导致更大悲剧的发生,之后回想起来又会很后悔,觉得其实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上述女孩通过身体的麻木以及情绪的隔离保护了自己。


但是防御机制并没有那么灵活,并不是在创伤发生的时候,把这些部分隔离,创伤事件之后,隔离的部分又能够快速回到我们身边。


更多的是当创伤事件发生的时候,隔离产生,创伤结束之后,隔离仍然存在,


如果创伤体验非常严重的话,这种隔离状态就会成为生命的常态,



用上面女孩的例子来说,她通过身体的麻木以及情绪的隔离保护了自己,但是日常生活中这种隔离还会一直伴随着她在所有场景中存在。


她不能感受到痛苦的体验,同时快乐和愉悦的感受也被隔离在外。


比如说当我们踩到了钉子,钉子穿过我们的皮肤,我们会感觉到疼痛;


看到感人的电影,我们的眼泪会和电影里人物的眼泪一同落下;


看到喜剧的时候,我们会不加掩饰地哈哈大笑。


讲到以前痛苦的经历,我们会失声痛哭。


但是这些部分对于感觉和情绪解离的人来说,都是没有感觉的,


他们不是忍着疼痛不说,不是害怕别人看到他哭,不是觉得不好笑,而是他们体验不到这些感觉。



比如在咨询中咨询师会问来访者


“当爸爸这样不停打你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她可能会说“没什么感觉”,同时脸上也不会有任何表情,好像不是在说自己的事情。


如果是上述感觉、情绪的解离,我们的记忆还是存在的,


比如说我们能够回忆起来我爸小时候经常打我,我妈小时候经常骂我,这些记忆都还在,只是那些痛苦的感受我们隔离了。



而经验的解离,是关于整个创伤性事件的记忆都消失了,也就是对于创伤性事件的失忆,


比如一些人目睹了车祸之后,这一幕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创伤,当让他再次回忆车祸当时的情景的时候,


他可能只记得车祸前和车祸后的事情,当时她看见了什么,她在做什么,她完全没有印象了,变成了一段空白的记忆。


因为这部分经历对于我们内心来讲,实在太痛苦了,如果它还在我记忆中的话,可能很难承受,


所以我干脆把这段记忆删除,就不会再回忆起来让自己痛苦了。


BAS‘K’ —— Knowledge经验 — 体验上的解离,把创伤性事件当作别人的,或是彻底忘记


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给别人讲述自己不幸的遭遇的时候,会把故事的主角换成“我的一个朋友”,或是遇到创伤性事件后遗忘/替换这段经历。


以上就是我们经历重大创伤后可能会出现的反应,


他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缓解痛苦,为了自己可以不被那些损害性的事件彻底击垮而激发的防御措施。



就像前几年热播剧《她和她和她》中的林晨曦,在被同级同事性侵并录像时,让她回忆起了曾经被家教老师性侵的经历,


原本被性侵的这段经历在经验上被解离了,她用一段平淡的家庭生活替换了这段痛苦的经历,


让她不再被这件事情所困扰,但是同样的创伤再次发生的时候,让他重新回想起了小时候的经历。


所以有时候创伤并不是被我们忘记了对我们的影响就不存在了,


它可能只是隐藏起来或是被隔离掉了,但是对我们的影响却一直存在,当类似的创伤再次发生或是被人共情到,曾经的这些回忆又会浮现。


所以处理创伤是很重要的,并且需要寻求专业咨询师的帮助才能完成这部分的处理,如果自己处理,但是处理不当的话很容易造成二次创伤。


作者、编辑:溪溪子

审核:彭秋红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微笑着说出自己的痛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