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一少年回顾事件簿


谈起《画王》这个启蒙杂志,相信所有八零后都无人不知,但要说《龙王》的话,估计就没几个人知道了。自从《画王》夭折之后,漫画杂志的真空地带很快就被各路风格相似的山寨杂志占领,内容设计上与《画王》相似,就是将市面上流行的日漫截取部分章节后,塞到一份杂志中连载。
《龙王》就是其中一家,除了封面好看外,里面的内容基本是一锅带翔的炒饭,由于这些出版社弄到手的漫画章节都是日文,编辑们估计对日语是一知半解,因此翻译大部分是狗屁不通,甚至覆盖日文的白框都弄得粗暴无比,连部分画面都被盖住了。
不过当时正是日漫的风口期,如同雅达利的那句名言——我往卡带里面塞坨X都能卖得出去,因此大家都这么将就着吃了。比较幸运的是,当时《龙王》连载的《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用的是东立的港版,尽管也用简体中文覆盖,可好歹不用胡乱翻译了,字面意思非常地清晰。

就这样,看惯热血打斗漫画的我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侦探悬疑漫画,《龙王》连载的第一个故事就是《歌剧院杀人事件》,歌剧院怪人的电影虽然在明珠台看过,但印象就是一幕三流的欧洲时代剧,但被漫画人物演绎一番后,B格仿佛一下子提升了不少。
第一次看到这种漫画风格的我,马上就着迷了,甚至绞尽脑汁地分析谁有可能是凶手,每天放学都会绕一转书摊,看看新的《龙王》出了没有。过了大约半个多学期吧,总算是把《歌剧院杀人事件》追完了,凶手的真身也让我意外,没想到这货居然就这么一天到晚跟着侦探大人,还煞有介事地分析案情,确实够讽刺的。

意犹未尽的我自然希望追下一宗案子,可没想到《龙王》居然也挂了,失望之余只好到处跑漫画店,看能不能找到全套的《金田一少年事件簿》。
皇天不负有心人,很快就让我找到东立港版的 File 系列。一共有27本,每本卖4.5元,买下这堆东西要一百多块,在当时看来是个不少的支出,相当于四盒V高达模型(参看《伪高达模型爱好者的收藏品》)。
正所谓千金难买心头好,后来一咬牙就全啃下来了。这里面有个小插曲,当时不知为何这套中间缺了21集,本来想换个地方买,可能老家是小城市的缘故,除了这家以外都没找着。这老板看我有心买,于是拍胸脯说一定给你找全了。
等按约定的时间再来时,老板找了一家杂牌出版社的21集作替代,除了封面不同外,书本大小和内容都一样。买回家后我便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跟今天通宵追剧一般。
后来上大学去了广州,能看到的漫画种类就更多了,金田一的其他故事也可以轻易在各种借书店找到,除了正传外,短篇我也没放过。


不得不说,金田一系列最精彩的部分都集中在 File 系列。Short File 和 Case 系列虽然不能算差,但感觉案件架构和编排已经套路化,你或许猜不出凶手是谁,但各种熟悉的台词和玩梗已经让人有点审美疲劳。于是之后就慢慢就对金田一系列失去兴趣,第二部和后面的故事基本是浅尝辄止。
PS:金田一系列四大套路:
一,很多案件都是在与外界隔绝的相对封闭环境下发生的连环杀人事件。
二,多与当地流传的民间习俗、都市传说、怪谈或神秘传闻相关联。
三,犯人经常利用建筑物和设施的结构、当事人的心理暗示设置诡计。
四,作品中的被害者多与过去发生的事件有关,复仇往往成为犯人的作案动机。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的第一部(正篇26集,短篇6集)由传说中的“三巨头”——金成阳三郎、佐藤文也、天树征丸合作完成,也是读者公认最好看的部分。从第二部开始,金成就离开了团队,连画风都有了很大的转变——每个人物的身材都变得清瘦高挑了,这让我感到很不习惯,仿佛看了盗版一般。
时间不知不觉地来到今天,自己已经从一名中学生变成中年老爹,就像进入到《金田一37岁之事件簿》中的世界。刚好我们俩口子都是金田一的爱好者,又碰上金田一的复刻爱藏版打折,于是将这套书买了下来。

一方面是为了怀旧,另一方面是中学时代买的那套纸质已经发黄,而且还是当年流行的A6本(便携、上课偷看不容易被发现),对于老眼昏花的中年大叔来说,实在不适合阅读。想重温里面的内容,看A6本眼睛会累得不行,而看爱藏版的A5本显然要舒服得多,最重要的是纸质好、印刷细腻,不管是收藏还是阅读都是不二选择。
八零九零游戏时光专栏,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youxihuaij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