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核!核!核!

2023-08-30 16:15 作者:绿食宝科技  | 我要投稿

    最近核辐射话题又双叒叕火了,这一次不但是话题火,甚至还带动了一系列核辐射检测设备的销量。说起检测核辐射,你们知道有哪些方式吗?

    首先是核辐射原理,既然是核辐射,那么只有原子核释放出来的辐射才能称得上,因此,到现在为止,也就只有α(阿尔法)、β(贝塔)、γ(伽马)三种射线。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射线是电子流,照射皮肤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其次,我来讲解一下核辐射检测原理。目前检测方式有两大类,一个是计数器,以电脉冲的形式记录、分析辐射产生的某种信息,另一个是径迹室,通过记录、分析辐射产生的径迹图象测量核辐射。

    先说第二种方式——径迹室,优点是非常直观,肉眼可见辐射痕迹,是感受辐射的最佳方式。缺点也不是没有,核辐射计量很小几乎看不见,计量太大没法统计,还有就是检测环境难以随身携带。总之,一般人玩不起。

    现在来说重点,核辐射电脉冲计数器。这里又划分为气体电离探测器、多丝室和漂移室、半导体探测器、闪烁计数器、切仑科夫计数器、穿越辐射计数器、电磁量能器和强子量能器,这么多我看得头晕怎么办?不看了!我们直接来看看市面上的核辐射检测设备——盖革计数器。

    盖革管的全称是盖革-米勒管(Geiger-Muller tube),是由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就是高中物理课本里那个提出“有核原子模型”的人)和德国物理学家盖革(Hans Geiger)于1908年共同发明,又由盖革和他的博士生米勒(Walther Müller)在1928年合作改进的。从此之后,盖革管的设计就基本不再改进了。既然这东西将近一百年没有改进,那么价格一定很便宜吧。非也,这一根小管子价格不但不便宜,最近还借助核辐射风涨价,这让一众厂家在核辐射检测设备销量大涨的环境下笑不出来。

    盖革管结构非常简单,通常是在金属圆筒中央固定一根细金属丝。在金属丝和外壁之间施加有直流电压。容器内充有用于产生电离的气体(比如氩气)和用于淬火的气体(比如丁烷)。现在的盖革管使用镀有金属膜的玻璃管制作而成。

    当有离子经过盖革管激发了某一气体原子产生电离。激发出的电子被金属丝正电压吸引运动过程中又会撞击其它气体分子产生雪崩电离,此过程也会通过激发出的紫外线光子引发更大范围的电离雪崩,最终形成一股多大100亿个电子组成的电流脉冲。

    扯了这么多内容,再说一下大家关心的事,对于海水中的核辐射要注意什么,海鲜还能不能买。有一点大家都可以放心,所有进口食品食材等货物,都会经过严格检测,包括放射剂量及有毒危害性,这点一定要相信我们的祖国。国内大宗捕捞行业,对海产品也会进行严格检测。如果非要买那些非正规渠道的海外商品,那只能说你头铁,我也没办法。

    最后,我提一句,绿食宝Greentest可以检测硝酸盐、水质TDs、核辐射,三秒快检,一手掌握。

核!核!核!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