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解释》4.8 资本
【本文转载自江苏省-资料室编-出版1959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8、资本[i]
资本是靠剥削雇佣工人而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生产关系。
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但它却采取着多种多样的物质形态。资本家所拥有的厂房、仓库、机器、原料、商品、以及准备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支付工资的货币等都是资本,它们都是有价值的东西。资本家开办工厂、进行生产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些东西来剥削工人,取得剩余价値。
资本家所拥有的这些有价值的东西之所以能够带来更多的价值,是资本家利用它们剥削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结果。如果没有这种剥削,这些东西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价值的增殖。因此,资本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前提,是社会上必须存在雇佣劳动。机器、原料、货币和商品等有价值的东西之所以变成资本,完全不是由这些东西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由于存在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的社会关系的缘故。如果不存在这种剥削的社会关系,这些东西就不会被用做剥削手段,带来剩余价值,从而也就不会变成资本。所以马老师说:“······并不是一个对象,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而成立的人与人间的社会关系。”[ii]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却把资本看为不外是生产资料。但生产资料是任何社会存在都必需的东西,因而他们认为资本不仅存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下,而且存在于历史上一切社会形态中。从这一观念出发,原始人所利用的石刀、石斧、弓、箭等也被说成是资本了。这完全是对资本本质的歪曲。其目的则在于掩盖资本所体现的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关系,同时并利用资本是永恒存在的荒谬说法,把资本主义制度煊染成似乎是可以万古长存的制度。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72页。
[ii]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9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