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生海海】2022专升本语文知识点积累—郑伯克段于鄢

2021-12-24 21:33 作者:BLEACH-极度分裂  | 我要投稿

一、通假字

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它”,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享城大叔。

大,通“太”,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躲避,避开。

6.姜氏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7.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无,通“毋”,不要。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必要,需要。

10.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1.永锡尔类。

锡,通“赐”。赐给。

二、词类活用

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奉献的东西。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的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9.夫人将启之。

启,为动用法。

10.既而悔之。

悔,为动用法。

三、特殊句式

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省略句。

2.制,岩邑也。—判断句。

3.郑武公娶于申。—状语后置句。

4.亟请于武公。—状语后置句。

5.有献于公。—状语后置句。

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

8.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判断句。

9.今京不度,非制也。—否定判断句。

10.其是之谓乎。—宾语前置句。

四、成语名句。

    1.多行不义必自毙。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最富文采、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散文成熟的著作是(A)。

A.《左传》

B.《国语》

C.《战国策》

D.《史记》

2.《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史书,其体例是(C)。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其他

二、多选题

1.“春秋三传”包括(A B C)。

A.《穀梁传》

B.《公羊传》

C.《左传》

D.《徐文长传》

2.《左传》也叫(C  D)。

A.《穀梁传》

B.《公羊传》

C.《春秋左氏传》

D.《左氏春秋》

3.《左传》是我国古代文学价值很高的散文名著,其特点是(A  B  C  D)。

A.善于剪裁,繁简得当。

B.外交辞令外柔内刚。

C.人物对话有个性。

D.语言简练,有表现力。

三、词语解释题

1. 亟请于武公。

亟:屡次。

2.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及:等到

3.君将不堪。

堪:经受、受。

4.不如早为之所。

所:处所。

5.请以遗之。

遗:赠送。

6.其谁曰不然。

然:这样。

7.爱其母,施及庄公。

施:延续、推及。

8姜氏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9.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

鄙:遍邑。

10.多行不义必自毙。

毙:指死亡。

11.未尝君之羮。

羮:带汁的肉食。

12.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待:等、等待、等候。

13.无庸,将自及。

及:赶上(祸殃)。

14.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害:祸害,祸患。

四、填空题

1.《左传》是第一部系统而详细的(编年体)史学著作,也是史传文学作品。

2.《春秋左氏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隧而相见”中的“隧”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4.我国第一部由私人撰写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5.“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中的“其”字是用来加强(反问)语气的助词。

6.“君何患焉”中的“焉”意思是(在这件事上)。

7.(《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8.《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9.《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

五、翻译

1.姜氏欲之,焉辟害?

姜氏想要这样做,怎能躲避灾害?

2.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君主的统治,您将对他怎么办?

3.无庸,将自及。

不用,他将自己遭殃。

4.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古代的先王规定,大的城邑围墙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

5.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姜氏有什么满足的?不如趁早给他安排个去处,不让他的势力滋长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

6.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了那里。

7.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颍考叔说:“请问大王您说的是什么事情啊?”郑庄公把原因告诉了颍考叔,并且将自己已经后悔了也告诉了他。


【人生海海】2022专升本语文知识点积累—郑伯克段于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