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月亮隐匿了皎洁,星星的光芒也依旧温暖。 ——从尼采的虚无主义思考《异度神剑3》

“今晚看不到月亮呀,但是星星的光芒非常温暖。”月下的弥央对诺亚说。
导语:本篇文章并非解析,而是我个人的通关体验与思考,包含严重剧透。如果你像我一样喜欢《异度神剑》系列又尚未通关,那么请您暂时关掉这篇废话连篇并且站不住脚的评论,以下正文。

在第七章奋战了一整夜,经历了在最终BOSS长达一小时拖沓又漫长的决战折磨,临近胜利时暴毙竟然要从头开始还不能跳过转场的挫败后,我终于在8月9日的黎明时分结束了《异度神剑3》的全部主线旅程,新一代神曲《Where We Belong》的旋律还在我的脑海里循环着,三部曲就这样,结束了。我望向窗外,城市的夹缝也迎来了那天的第一缕阳光。

《异度神剑3》发售的这段时间恰逢我辞职后短暂休息的这几天,当然我真不是为了它故意辞职的,我还不至于有那般魄力。为了不被剧透,以绝对初见的新鲜记忆来完成一周目,我几乎断绝所有的社交软件,只维持了和家人以及个别朋友的联系(起初有个朋友还以为我出了什么事而差点报警),拼尽全力屏蔽掉所有相关内容。
在七夕那天下午拿到了卡带后,我几天几夜严重压缩了饮食和睡眠,这是我离开现实世界将自己完完全全地投入艾欧尼翁的几天,也许是我大学毕业以后最后的几次能够不分昼夜、不知疲倦地、疯狂地投入某一项爱好的机会了,时间和身体都不会再准许了。别说什么电子阳痿了,碰到喜欢的游戏还是会那样热情。
其实游戏的前三章并没有很吸引我,前三章为了介绍游戏系统添加了较多致使节奏松散的剧情,对比起《异度神剑2》第三章的震撼演出,我对这个游戏一度是抱着失望的态度。
关于地图探索的奖励,《异度神剑3》或许是我玩过的金币最没用的游戏,攒了一大笔钱但是完全没有地方花出去(原本想吐槽莱克斯都知道给老家寄过去,后来想了想他们并没有家),能做的也就是为诺彭求个雨,商店里卖的也都是些破烂,可以说删掉金币对游戏都没什么影响。
比金币稍微有点用的就是收藏道具,但是这一奖励并不直观,散落在地上的物品只有几个重复使用并且发着光亮的模型,也许是为了让玩家知道物品的大致分类,但实际并没有起到效果,不仅收集后完全不清楚用途,检索起来还相当得麻烦(包括饰品),需要收集素材的支线任务也很难查清楚道具的详细出处,整个道具系统十分臃肿。
不直观的奖励会打消探索的欲望甚至得到负面的情绪反馈。背包中仅能携带99个诺彭硬币和以太瓶,对于花了很大精力探索地图的玩家来说,到了游戏中期可能就已经到达上限了,致使在游戏后半程看到路边的探索奖励却不能捡,极其扫兴。因为探索奖励的严重下滑和第五章末、第六章初主线剧情的急转,我游戏的后半程并没有再把重心放在地图的欣赏上了,几乎是直奔着主线任务和英雄任务去的,直到80小时通关。
但这个世界令我心驰神往,令我不知疲倦般地去探索,走过佛尼斯地区的大漠,潘特拉斯地区的森海,嘉登西亚地区的孤岛……直到100多个小时以后,我来到了这个世界最后一块没有被点亮的拼图,那是在佛尼斯地区需要攀很久才能抵达的地面最高点秘境——天涯指尖。
我好像很久、很久、很久没有见过这般景色了,不止是各色地貌拼接一起的巧夺天工,也不止是仿佛伸手就能触及云边的震撼,那种沧海桑田难以言容的复杂情愫像是把巨剑拔下来插在我心头,那是我在《异度神剑1》中曾经到达过的地方,那是我曾经亲眼见证过的秘境,只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不一样的不止是游戏中的世界,还有我。

我最喜欢的除了这个世界本身,还有一路走来所有的经历与冒险。
在《异度神剑3》的世界观下,多数人并没有性别观念(第一章的混浴情节就是表达这件事),甚至游戏在第五章之前除了“女王”从来没有出现过“男/女”的字眼。在圣奈首次登场的时候,她用大锤给了兰兹一记重击,当时兰兹吐槽的是她这么小的身材却有这么大力气而不是——因为她是女生却有这么大力气,而且圣奈的爱好正好也是锻炼肌肉,可以说《异度神剑3》在打破偏见的方面做得极好,整个游戏都在宣扬这么一件事,从小的方面到大的方面,从性别、个性、天赋,再到种族和国籍。
各个殖民地其实并不能从表面看出很明显的差别,但是从与他们的对话可以发现每个殖民地都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也带给了主角团不同的意义。在泽恩的9号殖民地,军务长率领大家铸剑为犁,从小人物的个体视角展现彻底颠覆认知,从自我怀疑到自我转变的过程;在艾塞尔的4号殖民地,弥央和圣奈既受到了威胁也收到了关怀,通过塑造对比的反差感来展现战争和国籍带来的偏见;在鲁迪的30号殖民地,通过无生命、无情感、只会执行命令的机器人来探讨生命和存在的意义;让叶的塔乌殖民地从被遗忘在森林角落,他们以回归自然的借口自欺欺人地沉沦在悲观主义中,直到破碎掉命火之钟……
当然,其实英雄任务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比如真白英雄任务的剧情就不太完整,本来是个很好的框架但像是被砍了中间的半截。在第五章主角团来到都市见到纯粹的人类之前,游戏的剧情几乎无法触及真正的亲情、爱情等议题,能够描写的都是残酷大背景下的各色小人物,话题也就比前作凄凉、沉重得多,但这些支线极大地丰富了世界观,我逐渐觉得这些细腻之处正是这个游戏最有趣的地方,也是这一路上最大的收获。

在《最终幻想14 重生之境》中即使我跑了无数次沙之家,也抱怨过无数次冗长又枯燥的跑腿任务,但最终拂晓血盟支离破碎、分道扬镳时,那股巨大的愤恨和无力感压抑着我,让我开始觉得之前的一次次跑腿都有意义,开始对之前的抱怨感到内疚和懊悔。《异度神剑3》也是一样(但是要比FF14好得多),在最终结束的时候,一路上的邂逅都默默地化为力量支持着我,我也开始对这个游戏的诸多缺点逐渐释然,即使它也有不少令我不满的地方,但它的优点足以让我包容所有的缺点,所以我给《异度神剑3》满分。
对于结尾的彩蛋环节,因为尼娅是我觉得《异度神剑2》里塑造最好的角色,但在多数人眼里她只存在于那句无休止滥刷的“大家”烂梗里,而且我也不喜欢后宫剧情,所以其实对那张讨论度最高的相片并没有太多感触,顶多觉得相比于1代就剩了一把剑来说,看到2代的全家福单纯地感到很开心和生草。可是看到舱门打开,花依旧像个小女孩一样蹦蹦哒哒地跑出来的时候,我的泪水止不住了,很对不起我的邻居,我当时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兴奋地直拍桌子,非常抱歉。只需要这一个镜头,这一个镜头就足以说明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一直是花之圣杯作为机器运作的核心供给能量,默默地守护着沉睡中的尼娅。在前面的剧情中,尼娅在众人面前中展现的都是身为女王威严的一面和一个成熟女性知性一面(虽然我们都知道她是费了很大劲装出来的),只有在这最后一刻,熟悉的微笑她好像回到了当年,回到了那个我们熟悉的那个小女孩。


尼采的永劫回归(永恒轮回)
我认为尼采的观点和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游戏第七章的谜语人剧情。
在尼采的一生里 他试图改变并超越许多东西,他逃开了自己在德国那压抑的家庭,进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里,他也试过抛开学术的枷锁,成为一名自由的写作者,他也想与一个在肉体和灵魂上都与他契合的女人厮守终生,但是在这样的自我创造与自我超越当中,有许多事情变得相当糟糕,就像是无数个前世的诺亚和成为梅比乌斯的N。

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曾在开篇写道,
永恒轮回是一种神秘的想法,尼采曾用它让不少哲学家陷入窘境:想想吧,有朝一日,一切都将以我们经历过的方式再现,而且这种反复还将无限重复下去!这一谵妄之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永恒轮回之说从反面肯定了生命一旦永远消逝,便不再回复,似影子一般,了无分量,未灭先亡,即使它是残酷,美丽,或是绚烂的,这份残酷、美丽和绚烂也都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对它不必太在意,它就像是十四世纪非洲部落之间的一次战争,尽管这期间有三十万黑人在难以描绘的凄惨中死去,也丝毫改变不了世界的面目。
若十四世纪这两个非洲部落之间的战争永恒轮回,无数次地重复,那么战争本身是否会有所改变?
会的,因为它将成为一个突出的硬疣,永远存在,此举之愚蠢将不可饶恕。
科维斯与安格努斯两个一黑一白的帝国,正像是米兰·昆德拉书中所写的两个永无休战的部落,在梅比乌斯之环的统治下无限地轮回着。但游戏中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轮回,也许更像是《命运石之门》中的“世界线收束”,是逃不出去的宿命,真正的破局者既不是衔尾蛇也不是幸运七,而是希望,是对未来的向往。

接着,书中又写道,
若法国大革命永远地重演,法国的史书就不会那么以罗伯斯庇尔为荣了。正因为史书上谈及的是一桩不会重现的往事,血腥的岁月于是化成了文字、理论和研讨,变得比一片鸿毛还轻,不再让人惧怕。一个在历史上只出现一次的罗伯斯庇尔和一位反复轮回、不断来砍法国人头颅的罗伯斯庇尔之间,有着无限的差别。
且说永恒轮回的想法表达了这样一种视角,事物并不像是我们所认知的一样,因为事情在我们看来并不因为转瞬即逝就具有减罪之情状。的确,减罪之情状往往阻止我们对事情妄下断论。那些转瞬即逝的事物,我们能去谴责吗?橘黄色的落日余晖给一切都带上一丝怀旧的温情,哪怕是断头台。
不久前,我被自己体会到的一种难以置信的感觉所震惊:在翻阅一本关于希特勒的书时,我被其中几幅他的照片所触动。它们让我回想起我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好几位亲人都死在纳粹集中营里。但与这张令我追忆起生命的往昔,追忆起不复返的往昔的希特勒的照片相比,他们的死又算得了什么?
与希特勒的这种和解,暴露了一个建立在轮回不存在之上的世界所固有的深刻的道德沉沦,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这一段我认为可以很好地解释第四章诺亚的“直男发言”,这一个月的旅程中,他们对生命的态度从“成人仪式是光荣的”转变到“我要拼尽全力活下去”,更加意识到生命的唯一性。诺亚是一个善良的人,会共情敌人求生的欲望,会为伤害过自己的人送行,在被弥央的爆发敲醒之前所说的“直男发言”其实有一种“盲目乐观主义”的意味,这也是米兰·昆德拉在书中表达的“道德沉沦”,我们应当珍惜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更何况是生命仅剩两个月的弥央。


命运之爱(Amor Fati)
尼采在《快乐的知识》第341篇《最沉重的负荷》中写道:
假如有个恶魔在某日或某夜闯入你十分孤独的寂寞中,并且对你说:
人生便是你目前所过、往昔所过的生活,将来仍将不断重演,绝无任何新鲜之处。每一样痛苦、欢乐、念头、叹息,以及生活中许多大大小小无法言传的事情皆会再度重现,所有结局也都一样,同样的月夜、枯树和蜘蛛,同样的这个时刻以及我。存在的永恒沙漏不断反复转动,而你在沙漏的眼中只不过是一粒灰尘罢了!
那个恶魔竟敢如此胡说八道,难道你不咬牙切齿地诅咒他?若在以前,你也许会回答他:
“你真是一个神,我从未听过如此神圣的道理!”
假如这种想法得逞,你就会被他改造,甚至被辗得粉碎。
一切的症结都在于“你是否就想这样一成不变地因循苟且下去?”这个问题对你来说,就是一个重担。你宁愿安于自己和人生的现状,放弃追求比这最后永恒所认定的更强烈的东西呢?
尼采提出“永恒轮回”说本想藉此化解人生虚无的阴影,结果却陷入了可怕的梦魇,为了摆脱这个梦魇,尼采诉诸他的“命运之爱”(amor fati);所谓“命运之爱”就是要时时勉励自己,不但不逃避必然,而且接受必然的命运,承受一切,做一个永远的肯定者。
对生命中发生的一切的纯粹,热情的接受,拥有命运之爱的人们不会想着抹除自己的过去,而是不论好坏、不论愚笨或是聪慧,都会以一种近乎热情的爱和包容一切的感激,用力地拥抱过去发生的一切,拒绝对过去的悔恨和矫饰。
在尼采的眼里,我们没必要认死一个道理,只要这些想法能给我们慰藉,就是我们需要的。尼采并没有因此要我们非得选择相信光荣的宿命论或者说积极地与命运抗争,他允许我们根据不同的情况有着不同的思考,尼采希望我们的心灵工具箱里能有更多种思维工具,既要有锤子 又要有锯子。在某些特定的场合 我们要积极地反抗,但是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反抗,而是接受和拥抱眼前不可逆的事实。
游戏中约兰的故事就是在讲这个道理。

尼采又认为,生命本无意义,人生的肯定者应当按照生命的本来面貌接受生命,把这无意义的生命原原本本的接受下来。在你清楚的看到生命无意义的真相后,你仍然不厌倦他,不否弃它,依然热爱它,祝福它,此时你才能达到肯定人生的境界。
英语中有句俚语写作“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用来形容两难的境地,N面对岔路口,一面是背叛自己堕落成为“恶魔”梅比乌斯,一面是一次次失去挚爱溺毙在“深海”之底无力挣扎。直至游戏的结束,我终于理解了N当初的固执和坚守,其实换做我出于私心也一定会为了留住挚爱去选择停驻在片刻的永恒(毕竟弥央如此可爱),更何况历经了千百次无一例外抱憾终身的轮回,直到M像凤凰院凶真欺骗自己一样欺骗了N才找到了通向“命运石之门”的真理入口。


结语
我最喜欢《异度神剑3》结局的一点在于它并没有像很多游戏的结局一样最终交代出一个多么确切的答案或者多么明朗的未来,就像在《女神异闻录5》的决战中,雨宫莲做出过“这个世界由我收下了!”的宣言,而在《异度神剑3》的决战前,梅莉亚对主角团说的是“这个世界就拜托你们了”,微妙的差别引人深思。驻足是刹那,转别是天涯。直至这个虚妄的世界分崩离析之前,诺亚都丝毫没有肯定过未来必然会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甚至在击败了Z即将成功的时刻彷徨过、迷惘过、质疑过自己是否真的有权替大家做出选择,但他坚持的是选择将未来和命运握在希望的手中去创造无限的可能,他坚持的是相信在相连的未来一定会再次相遇。
我不知前路如何,若坦荡如砥,也若竭蹶步趋,但是但是,最重要的是和大家相同度过的时光,是和心爱的人一起选择向着未来,因为道路会一直延续到远方。
我想这也是高桥哲哉和Monolith Soft对《异度神剑》系列未来的选择与愿景,也是《异度神剑3》之于这个系列最大的意义所在吧。
曲尽故人去,笛响月正明。
其实我每次通关游戏差不多在结束至Staff表的最末时都会擅自地期待看见“Thanks for playing my game”的字样,那天晚上在我清理电子邮箱的广告邮件时,无意间翻到了在我第一次打开《异度神剑3》后任天堂给我发来的高桥哲哉写给玩家的来信,大意是感谢对本作和该系列的支持,信后附了一张弥央的Thank you for Playing贺图,一瞬间杂陈的情绪涌了上来。


小岛秀夫说,“玩家在玩游戏,是一个和创作者对话的过程,所以必须要让创作者的故事化为玩家自己的故事,这个游戏才能算最终完成。” Thank you for Playing其实也是创作者与玩家之间的双向肯定,我对此句致谢的这份小期待终于得到了满足,我对《异度神剑3》的最后一点点愿望也终于得到了实现。
但,同样想说谢谢的也是我。
谢谢你, Monolith Soft。
我十分、十分地喜欢这部游戏。

(完)
参考和引用:
米兰·昆德拉,许钧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4;
尼采,余鸿荣译,快乐的知识,哈尔滨出版社,2016-7;
摘抄自生命学院译文,尼采谈命运之爱,译文地址:https://www.yxgapp.com/nietzsche-on-amor-fati/,原文:Nietzsche on: Amor Fati,2020-2;
知乎问题“尼采的永劫回归什么意思?”知乎网友@不周山回答,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3856073/answer/610682597,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