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减压练习的四大根基

在正念减压的课程中我们做好多练习,你知道这些练习其实是有逻辑与次序的吗?
在英文用Four Foundations of Mindfulness来描述“正念的四大根基”。
对正念练习的四大根基有清楚的认识,将有助于清晰掌握学习脉络喔。

正念学习觉察,觉察学习看见

正念在学习觉察。
觉:学习看见。
察:明辨。
看见,是深者见其深,浅者见其浅的功夫。浅层的看见,就只是知道,停留在大脑层次,对生活不太会有影响,一知半解可能还会制造更多问题。
因此,当有人问我:“觉察,然后呢?”。我就明白他还在大脑里转,把知道当觉察,还需要多些身体力行的练习。
深层的看见,是种明白与领悟,会带来相应的选择与变化,并带出若干意想不到的深层转化。
我们在每一梯次的正念减压课程中,一再地看到学员们以自己的速度、温柔地大转变。
看见带来力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已故摄影大师齐柏林先生的作品《看见台湾》,空拍台湾各个角落,唤醒大家对这片土地更深层的意识与更具体的爱护行动。而正念觉察,就是深层的看见。
正念觉察有四大根基,首先练习对身体保持觉察,其次练习对感受保持觉察,再来练习对想法保持觉察,最后扩及到其他能觉察的一切。

第一根基:对身体的觉察

身体只能活在当下,不会存在于过去或未来。
因此,身体觉察练习对于让心安住在当下,是很直接明白的。身体的反应其实快速、直接又明确,甚至比想法还快。
绝大多数人都缺乏对身体觉察的练习,导致对自己的身体其实是很陌生的,最常知道的是酸、痛、痒、麻、胀、发炎等比较粗大的现象,或者病症显著时才意识到。
学习正念,第一件事情就是练习跟身体产生连结,当心能够安住于觉察身体时,身与心已经悄悄同在了。
第二根基:对感受的觉察

心里的感受瞬息万变,前一刻才很开心,下一刻就变样了。心里的感受很容易瞬间膨胀,尤其是不舒服的感觉。
因此许多人视感受情绪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快。甚至许多工作因为不知道如何处理感受情绪这部分,而直接切割,视而不见。这样的做法可以精准达成任务,但长期对自己、家庭或服务单位,后续恐怕都会衍生出更多问题。
在正念觉察中,我们练习对感受情绪有觉察,如实承接,不刻意抓取,也不努力推开,既不扩大,也不压抑或闪躲。允许任何感受情绪的出现、停留,也允许其变化与消失。
第三根基:对想法的觉察

大多数人都会把心思放在想法或思考上,有趣的是,在正念减压课程里却排在比较后面。
身体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想法则完全相反,想法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现实。
可以影响想法的元素非常非常多,例如 : 原生家庭、成长历程、过往经验(不论是自己的或别人的)、期待、渴望、欲望、担忧、恐惧、他人影响……。
对想法没有觉察时,很容易把想法视为事实,真/伪/虚/实,难辨。甚至轻易地被想法拖著走,成为自己或别人想法的奴隶。
在正念练习中,我们学习对想法保持觉察,从练习中体悟想法是大脑的一些活动,允许而不死抓著不放,慢慢地将看清想法中的真伪虚实与流动。
第四根基:对其他的觉察

有趣的是,在正念觉察的四大支柱,竟然没有行为的觉察。
行为的觉察当然还是很重要,但拉长视野来看,行为基本上是来自于大大小小/过去和现在的身体感觉、情绪感受或想法念头的累积或交织。
因此对身体/感受/想法的觉察是更深层的,而行为的觉察就并入本范畴。
此外,身体觉察、感受觉察、想法觉察,都还是在个人的范围内。但人是群居动物,无法离群索居,对周围能有觉察也是重要的训练。这部分范围很大,例如对环境的觉察、对他人行为的觉察、对模式的觉察等等,这些也归类在“对其他的觉察”范围内。

四大根基与正念减压课程的关系
基本上当代正念尤其是正念减压课程,也是循着这个方向开展的。
在课程的身体觉察的练习,例如:身体扫描、瑜珈伸展、饮食与行走静观等;学习觉察情绪和想法,不被想法与情绪所绑架的练习,例如:愉悦事件与不愉悦事件的纪录与讨论等。
在练习中,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开展,学习真正地看见自己,也学习好好看见他人。
生活,于是从灰白变为彩色。
结论

正念学习觉察。
正念觉察有四个根基:
对身体的觉察
对感受的觉察
对想法的觉察
对其他的觉察
在英文里称为正念的四大根基(Four Foundations of Mindfulness),这四个是有次序意义的。这四大根基在传统正念里面,称为四念处或四念住,中文相对应的古文是 :
对身体的觉察 : 身
对感受的觉察 : 受
对想法的觉察 : 心
对其他的觉察 : 法
深刻了解这四大根基,对于学习当代正念减压课程会有很大的帮助,也比较不会走偏或误解。

华人正念减压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