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际沟通

2018-04-05 23:41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在樊富珉的《团体心理辅导》中提到,当人清醒时,有70%以上的时间都在进行沟通。沟通能够让我们维系关系(如果我们不定期与朋友沟通,再好的朋友也会变得疏远)、表达情感(长期不与人进行沟通的人情感易郁积于心)、认识自我(通过沟通我们可以获得反馈,以调整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而沟通不良会让我们难以表达情感,且容易导致人际冲突。如Martin Luther所说,“人与人不能相处,是因为他们心存害怕;他们心存害怕,是因为彼此不了解;他们彼此不了解,是因为他们彼此没有好好的沟通”

沟通的发生往往会涉及两个方面——语言和非语言。

语言沟通有许多策略。

一,寻找共同点,即寻找双方的共同话题,与较为陌生的人通常是从一般性寒暄开始(如谈天气、社会新闻),之后慢慢转向彼此感兴趣的话题。在团体辅导中,常常用的社会测量法(莫里诺)也是一种帮助团队成员寻找共同话题的方法。为方便说明,在此举一个社会测量法的例子:让团队成员围成一个大圈,接着抛出某种标准(如坚持阅读的人),让符合该标准的人向圈子中走一步,再接着抛出第二个标准(如阅读科幻小说的人),符合的人再向前迈一步。如此一来,共同的兴趣爱好就可以通过这种做活动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彼此找到共同话题(如AB都看科幻小说,他们可以进一步交流)。

二,学会共情、同感。共情,指的是能够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共情的具体操作是,体会到对方的情感后,将感受到的信息反馈给对方(如,你很难过吧、你看起来很开心),较高级的共情不仅仅能够点出对方能够认识到的情绪体验,还能够帮助对方找到他未曾觉察到的情绪体验和需要(如对某位正在生气的人说:“你很生气,因为你受到了委屈,你需要***理解你的***行为”)。共情要求一个人对自己很敏感,能够清晰地从自己的经历中找出与别人类似的经历,并将这种经历与具体的情绪反应联系在一起,从而体验到别人的情绪状态。(拓展:镜像神经元——储存着特定行为模式编码的神经元,它能够让我们在经历过某事后形成特定的模式的记忆,使得我们在遇到类似事件时能够不需要费太大的气力就可心领神会。因而,经历越丰富,越容易理解他人。)

三、赞美他人。赞美是发自内心的表达,不是阿谀奉承,赞美应该从细节着手,若是概括性太强的赞美话语,会大大降低给人的感受。

四、学会拒绝。良好人际关系不是一味地迎合他人而接受别人的所有请求,如果不会拒绝,人际于我们而言就会变成负担。在拒绝时,需要尊重对方,适当地表明自己的难处。

非言语沟通也有一些策略。

一、目光接触。在沟通中,如果我们一直盯着对方,会给对方压力;如果我们全程躲着对方的眼神,又会给人不专心、不认真的感受。与人沟通,最好在与对方目光交流了几秒或十几秒后,将眼神转移到双眉和鼻梁构成的三角区域内,之后不时进行目光交流……

二、触摸。触摸是人际沟通最为有力的方式,一段关系进一步变好,往往是从肢体接触开始的(如恋人通过牵手使得关系进一步发展)。在人际沟通中,我们可以适当地拍拍别人的肩膀、握握手等,但要注意一些不愿意与他人发生肢体接触的人。

三、体态语言,即肢体语言。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肢体语言传递给对方,“我在认真地听你说”这样的讯息,比如,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身子微微前倾,避免封闭性的姿势(如双手环绕、双脚交叉),头部微微向一侧倾斜或微微点头以表示认同。


人际沟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