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影院复映,求求把这部皮克斯也安排上吧!

2020-07-17 23:08 作者:未来事务管理局  | 我要投稿

影院终于要开门了!!!

网传复映片单上有迪士尼·皮克斯的《寻梦环游记》,开心。但我也强烈建议把这部安排一下:

Onward

中文暂译《二分之一的魔法》

这是一部很好哭的宅片。

它秉承了皮克斯的催泪绝学,也闪耀着皮克斯“拿出勇气,相信自己”的精神内核。

影片给出了一个假设:

假如「魔法」与「非魔法」各占二分之一,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怎样?

答案就是,现实生活中,没人用魔法。

念着咒语千里传音?

还是打电话开视频吧。

打个响指才能搓火球?

燃气灶和供电系统多方便啊!

片中,跟魔法相比,现代科技具有一目了然的便利

各种神奇动物纷纷褪下光环。

半人马在车里吹空调,不在森林里占卜星象。

美人鱼在游泳池里伸懒腰,不在大海里冒着飓风劈波斩浪。

太幻灭了,人马在街机厅里打电玩

独角兽流落街头,在垃圾桶里找吃的;神话里的梦幻担当小精灵,满身酒气拉帮结派;传说中神圣威武的蝎尾狮战神,成了点头哈腰的社畜。

蝎尾狮,古波斯传说中吃人不眨眼的怪兽,变成了各种意义上的社畜

以及,即使你会魔法,也要照顾家庭,要考驾照,要打工赚钱,要收起翅膀,磨平利爪,隐藏天赋。

之前,魔法世界就是阿宅内心最后一片净土,生活不顺心,周末还能叫上朋友跑团,还能沉浸在书本/电影/游戏的fantasy里。

片中,魔法就是现实,但现实在催着你快些长大。就算拿到了霍格沃兹的通知书,校长也会塞给你一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魔法的地位也非常尴尬。

“巫师”“狂战士”和“屠龙者”听起来酷炫,却也意味着更漫长的学习过程。

相比之下,现代科技对普通人更友好,提升生活品质更直接。

于是,相信魔法的人被嘲笑,使用魔法的人被无视。

令人心驰神往的历史只能被做成桌游,供死宅们翻来覆去地研究。

电灯点亮,星光黯淡。

在这个世界里,只剩二分之一的不只有魔法,还有魔法带给我们的所有美好幻想。

受疫情波及,《二分之一的魔法》今年3月上映,在影院匆匆走完一遭后,得了个惨兮兮的票房,评分也不是很高。

观众们大概在家憋得太久,满心欢喜地想看到皮克斯能再造一部《玩具总动员》,再组一个《头脑特工队》,至少也得和本家迪士尼的《疯狂动物城》设定比肩。

三分钟后,大家却只看到了......一堆宅梗。

好在迪爸爸财大气粗,让这部电影在流媒体平台Disney+上得以延续播映寿命

“套路!都是套路!”

宅家三个月的真·宅们抹着眼泪,不甘心地说。

然而,亲爱的宅友们啊!套路不就是我们的泪点吗?


泪点一:Onward! Ho!

故事套路简单得仿佛一眼就能看穿结局。

“荷兰弟”配音的弟弟伊恩,内向敏感,社交恐惧到连邀请小伙伴来家里玩都要天人交战一番。

“星爵”配音的哥哥巴里,大大咧咧,考据派跑团爱好者,手办、战棋和规则书堆得满屋子都是,老妈看了都想打人。

哥哥3岁的时候,他们的爸爸因病去世了。从未得到过父爱的弟弟只能听着录音,看着照片,默默勾勒父亲的模样。

在弟弟16岁生日的这天,妈妈突然从尘封已久的阁楼里拿出一个包裹。

兄弟俩打开来,发现里面是魔杖+(魔法石)凤凰石,还有(一封入学通知书和一张中洲大陆地图!)一封信和一张示意图!

老父亲写道:

(大难不死的哈利哟)儿子哟,你爹这辈子至死就只是个麻瓜的命了,但我相信你们天赋异禀,一定能用魔法将我带回来!

爸爸又一次沦为工具人!

兄弟俩举着魔杖试了又试,熟谙跑团咒语的哥哥不行,倒是从没接触过魔法概念的弟弟法力开大,召唤出了爸爸的下半身——魔法石也就此耗尽。

兄弟俩决定踏上未知的旅程,找到宝石,和完整的爸爸来一次最后的告别。

Onward!Ho!(开始冒险!前进!)

影片标题Onward其实是个跑团术语。

在以DND为背景的一系列西方奇幻桌游或作品中(包括但不限于中洲大陆和霍格沃兹),玩家一旦接受任务踏上旅程,必然会喊一句“Onward ho!”。

哥哥给爱车的加速档上贴了一个“O”,也就是说,在他的幻想世界中,一旦开车全速前进,那就等于接了新任务。

其效果,相当于比尔博/弗洛多踏出了夏尔镇,哈利迈进了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常年练级的玩家出了新手村。

他说,今日亦出门冒险

只要玩过游戏,看过动画,拿起过手柄,翻过设定集,哪怕只看过七部《哈利波特》三部《指环王》,都会对这部电影里出现的各种宅梗会心一笑:

在一个安排得明明白白的魔法世界主角的爸爸不死,找宝藏不解读地图,打探消息不去小酒馆,单挑boss不扛终极圣剑,它就不是内味儿!

就是内味儿!

主角的心路历程也是熟悉的配方!

弟弟渴望冒险又迟迟下不了决心。

哥哥充分贯彻“长兄如父”原则,除了帮弟弟现场补习魔法史和咒语课外,全程打气鼓劲,任劳任怨。

此处可手动替换台词:“I CAN’T CARRY IT FOR YOU BUT I CAN CARRY YOU。看,弗洛多老爷,末日山口就快到了呢 !”/“ 看,哈利,就剩1个魂器了呢!”/“看,地图上的宝石更加闪亮了呢……”

勇敢的少年快去创造奇迹!……好像这位少年并不太勇敢

对屏幕外的奇幻爱好者和桌游玩家而言,Onward本身就是一句咒语。

它不仅代表接受游戏开始,更代表主角从此踏上内心成长之旅。

第一次翻开书时,谁能想到霍比特人成为斗过恶龙、毁灭魔戒的英雄?

谁能想到大难不死的男孩会根除魔法世界里最大的威胁?

谁能想到赫拉克勒斯能制服三头犬,亚瑟王会拔出石中剑?

都是套路,但套路确实能让我们摩拳擦掌,会心一笑。


泪点二:1/2

前面说过,本片设计了一个丧里丧气的世界观——

大众普遍使用现代科技,魔法因为原理高深、使用困难而被抛弃。

(好丧气……

而就是在这么一个世界里,踏上未知冒险之旅的哥俩,阴差阳错地形成了互补。

弟弟嫌弃死宅哥哥,想让自己看起来是个“正常人”,羞于和他一起回家。但一路上却靠哥哥的鼓励和指导,激发出了内心的巫师潜质,成了大魔法师。

哥哥一直相信魔法能改变世界,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去上古遗迹圣地巡礼,把游戏规则书背得滚瓜烂熟。

他一路上开车贯彻跑团理念:

不走高速公路,必须follow your heart绕远路;

不听GPS指挥,跟从渡鸦标识,兜兜转转竟然歪打正着。

靠着平时储备的宅知识活到最后,不仅寻到宝石,斗了恶龙,拥抱了父亲,还有了一个真正的巫师弟弟。

魔法显然不能让人复活,但信念能创造一段回忆

“相信”一直是皮克斯永恒的主题。相信传说,相信魔法,相信幻想。

“相信”也是幻想作品永恒的主题。

相信衣橱里有一个异世界,春暖花开终会战胜白雪皑皑;

相信小人物也能走到最后,踏上未知旅途勇挑重担拯救世界;

相信自己是一个巫师,只是需要一根好魔杖再加一块魔法石;

相信我就是chosen one,一出生就被赋予了重要使命。

兄弟俩靠着“I BELIEVE”,人生赢家般毫无缺憾地完成了伟大冒险,这个套路得不能再套路的主题,对我们来说却真实得可怕。

因为只有死宅才会坚定地相信,魔法是真实存在的。

对哥哥来说,镇中心的废墟就是施了魔法的喷泉。而自己看起来懦弱又瘦小的弟弟,就是千年一遇的魔法师。

就是要斗恶龙!哪怕你是小神龙俱乐部的龙也别想逃!

他一次又一次地鼓励弟弟,要敢于尝试魔法,纠正咒语发音和执杖姿势,哪怕只有1/2的可能,他也会永远期待弟弟举起魔杖。

也只有死宅,会在科技与魔法之间选择后者:用魔杖点火,它就是比电灯泡酷啊!

泪点三:彩蛋

导演丹·斯坎隆在访谈中提到,电影的设定和剧本改过很多次。这样的改动让故事多少缺了些完整性。

但那些结合了神话传说的梗,还是能赚足死宅们的热泪。

皮克斯球A113工作室披萨星球……这些彩蛋早已是皮克斯的招牌。

“星爵”配音的哥哥酷爱播放磁带,冒险途中《夺宝奇兵》的吊桥和机关,酒馆中戴着米奇《幻想曲》小帽帽的地精,墙上日历中的苏格兰高地《勇敢传说》风光……这是对自家作品的致敬。

哥哥给自己老旧破败的痛车名取名叫“桂妮薇尔”,桂妮薇尔(Guinevere)是西方传说中亚瑟王的王后,因为与兰斯洛特的私情而饱受谴责,最终成为修女。

这台车挂掉的时候,哥哥放了一曲《飞升英灵殿》向“桂妮薇尔”致敬

这台车在冒险中壮烈牺牲。而“桂妮薇尔二世”登场时,因魔法加持有了飞天功能。

你还以为他们马上会说“路?我们要去的地方没有路”,然后cos一把《回到未来》。

二代!

片中的魔法设定,其实更类似于人类“本我”或者“潜能”这样的概念。所以寻找魔石,学习魔法,就是找寻生活中的自我。

尽管故事讲得不够透彻,找梗的乐趣却保留下来。

本片的高光时刻,当属于那位挥舞着圣剑迎战恶龙的母亲大人。

因为长年累月对着交互式电视跳操撸铁,所以举起了凡人无法驾驭的湖中剑圣剑!

真是教我等看得摩拳擦掌,只待电影结束,立马打开switch加练一个小时健身环。

主角的老妈敏捷点满,全靠家里宠物

在早期的设定中,蝎尾狮米诺陶住在一座复杂的购物中心里,以呼应神话里那座著名的迷宫。

而在当代社会,最类似迷宫的建筑确实是超大购物中心。上下交错的电梯,弯弯绕绕的通道,精心摆放的货物和横七竖八的箭头,再加上层层叠叠的打折返券促销兑奖……

看起来确实很像市中心的那座shopping mall

从没有一部皮克斯电影让我产生如此强烈而刺痛的代入感——除了那些熟悉的彩蛋,还因为电影中处处都是我们曾经过或正在面对的问题。

作为一个宅,潜心钻研、投入巨大热爱的东西,经常得不到回应。

玩儿跑团,没有同好,读本奇幻,被说幼稚。

还有那些刺耳的话:

“都是虚构的,至于吗”

“魔法,给小孩儿看的吧……”

弟弟的敏感、希望“合群”,哥哥的不被理解、我行我素,都是自己的折射。

除开亲情,这样的执着实在眼熟:

没人比死宅内心更坚定,那是因为死宅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地相信、热爱并且潜心研究着一样事物,在脑子里把规则设定书中的无限种可能一一推演。

影片的结局,兄弟俩去而复返,魔法失而复得,和现代科技和平相处。

而现实的我们,还要继续在“幻想”与“现实”中,寻找那二分之一的平衡点。

作者

晏,中学语文老师,或称史莱姆老师,软体生物。边教书边码字,偶尔做演讲卖SF向安利。相信语文与科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立志将有限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次元转换中


影院复映,求求把这部皮克斯也安排上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