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
一、任务群学习目标:
涉及到核心素养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在语言训练、思维发展、审美创造、文化传承等方面意义较大,实用性较强。
学习任务群的目的:帮助学生初步接触各种文学现象,认识社会、理解人生,丰富情感和审美体验。通过各种文学作品、思想旨趣,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究、感悟,从而形成学生内在的精神定力,影响、丰富、完善学生的人格,形成个体独特的审美观、价值观,使学生从实用性的语言学习走向可以影响他们终身发展的文学素养。
二、内容选择:阅读哪些类型的作品
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内容中涉及的文章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内容也很丰富。
比如:高一必修上的第一单元青春情怀、第二单元古诗词文化传承、第七单元写景散文的民族审美心理。
文学作品最是卷帙浩繁,它们诞生于不同年代和地区,不仅思想旨趣多样,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因此,尽量阅读有一定定评的文学作品,学生才能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获得相对丰富而有益的滋养。
三、如何进行教学实践
(一)创设学习情境
课标“教学提示”明确要求“创设阅读情境”。这里的情境,可以是真实任务带来的情境、场景式学习包含的情境、虚拟情景形成的情境,也包括认知与情感结合的情境。
(二)以核心学习任务为总抓手
高中语文课改倡导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教学,从语文教材的编写来说,这个大任务往往是单元核心学习任务。单元核心学习任务上接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下要统领单元各类学习活动。
(三)灵活设计教学
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机智、从学生的学情、认知风格、人格特质、社会信息技术、文本特征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等角度进行创意发挥
(四)引导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中实现深度学习
要做到四点:
一是要加强任务导向,把项目化学习的基本要素完整落实;
二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这种参与更多是以学科典型学习的方式,即以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方式进行;
三是任务、项目应当具有挑战性,应当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导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深化;
四是要重视本任务群学习的审美性特征。
(五)关注读写结合
阅读与写作是相互联通的,写作任务是在单元大情境中生长的,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也能促进学生对经典文本的深度学习。
读写一体,内在的逻辑是指引学生从对于文本的阅读认识到深度理解、思辨,形成理性思维,提升思维能力,再由思维到实践,更加体现和考研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养。
引导学生写文学评论、札记、尝试文学创作
对于文学读写得个性化和语文课程的规定性可以采取的原则和做法:
1、划出底线,放开上限(达到学习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厘定)
2、保证基础,鼓励多样(基本的文学知识,基本的中国文学样式,基本的文学文本阅读方法)
3、保证课堂,带动课外
(六)体现时代感和开放性
要关注到“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对于“文学阅读与写作”等专属任务群的贯通,无论是对任务群的各个单元,还是对必修与选择性必修的相关任务群,都应用联系的观点整体思考教与学的问题。
对“文学阅读与写作”的当代性更应予以重视。
一是要具备当代意识,即使是古代诗文,也要关注其当代意义。
二是要加强与当代社会的联系,高中语文学习也是这个年龄的青年参与当代语文生活的一种形式,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当代社会生活建立联系。
三是不以教材篇目多少决定“当代”的分量,应当提倡“泛教材主义”